信仰教育从娃娃抓起从灵魂改变发布人:黄春钰发布时间:2012-11-30点击:428——2012校长论坛交流材料向阳小学[吴新春]周末在家看电视,发现转了几个台,都有电视节目在探讨国人道德、信仰的问题,说,在广州的公交车站,车辆才入站,已等待多时的人们蜂拥而上,一个妈妈拉着一个小学生,企图率先冲上车,但因为孩子不够醒目,始终落后于人。但要说明的是,车是空车,就算是人群中的最后一人上车,也肯定有位置坐。上车后,妈妈跟孩子说:“不够精明,好在这车上人不多,否则就没位子了”孩子听完低下了头。这虽然只是个别事件,但也反映了一定的教育问题。为了“不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会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然而,孩子被一味过早地放入竞争环境,从小把孩子培养成习惯“利益选择”,把心思放在了那条不可输的起跑线上,便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这一局面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德育忽视了信仰教育。我认为我们的德育应加强信仰教育,信仰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娃娃的教育做起。一、信仰教育的解读信仰主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或宗教教条的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信仰在心理上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目标的向往、仰慕和追求,在行为上表现为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去解释、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信仰的作用在于它弥补了人类及其社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为人提供了生活所必须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奠定在科学、理性基础之上的信仰可以给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以正确的方向引导。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德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塑造、提升、丰富人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仰教育本身就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德育体系中,人们习惯地将与信仰相近的一些内容称之为“世界观”“人生观”“理想”等等。因此信仰教育已被理解为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的翻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是要做一个有坚定教育信仰之人,明白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的价值,用自己的生命去铸就他人生命的辉煌,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使我们的教育带给人以希望,带给人以憧憬,把我们的学生引向一个更高的境界。二、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发挥信仰的导向作用。信仰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导向和行为导向两方面。信仰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信仰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它服务。青少年如果没有信仰或产生信仰危机,就会表现出认识错误或认识水平低等特点。在无信仰的支配下,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就会唯我独尊,目中无人、无集体;就会不知忍让,就会表现出经不起挫折、易悲观绝望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而在错误信仰的支配下,就会表现出在错误行为上不思悔改、桀骜不驯的顽劣性,或易冲动、易怒、好战等放纵行为;这些都表现出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差、自理能力差、判断能力差、道德意识差、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具有现实的危险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在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不及时矫正极易演变为真正的违法、犯罪行为。而加强信仰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青少年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则是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良好手段。所以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就等于没有灵魂。而信仰的偏差,则会造成人生道路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的错误。我校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挖掘课本中的德育资源。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中每个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材料,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就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而言,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这些文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如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颂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纯洁美德,展现祖国的灿烂文化,揭露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讴歌历代仁人志士在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在材料生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校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充分遵循“文道合一”的原则,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观点道理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心中播撒做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从而促使他们身心的愉悦发展。例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精妙的导语进行德育渗透;在介绍背景中进行德育渗透;抓住文题进行德育渗透;于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分析人物形象中进行德育渗透;利用高超的教学机智进行德育渗透在其他人文学科教学中,我校老师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三、用制度规范行为,发挥信仰的塑造作用。信仰的塑造作用表现在信仰可以帮助青少年塑造良好的心理及品格。1、我校精心编写的校刊《心语》,刊登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还有升旗国歌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考试规则、成绩考核、学生奖惩条列、阅览规则等制度,保证了规范有章有循,有据可依。2、我校还成立了行政、年级组、年级三级检查网络,内容包括礼仪、环境卫生、上课纪律、眼保健操、爱护公物等,如校门口检查学生进校是否佩戴红领巾,着装是否整洁规范,眼操、广播操姿势是否姿态端正等。每周评出总分最高的前三名班级予以张榜公布表扬。3、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首先要在教师中倡导和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崇高的师德,用教师自身的良好行为去教育、熏陶学生。在行为规范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教师往往停留在教育学生上,而忽视了本身行为,这只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如我们要求教师进校自行车推行,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可有些教职工却一溜烟骑进校,学生向他问好,他爱理不理;升旗仪式时,学生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可有些教职工确松松垮垮,漫不经心;要求学生遵守的规范,可有些教职工却随意乱扔乱吐,这些现象都妨碍了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可见,提高教职工的首先规范则是落实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关键。所以我校制订了《向阳小学教职工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向阳小学教师十忌语》、《向阳小学十句教学文明用语》、《向阳小学教师的承诺》等规定,要求教职工认真学习,热爱事业;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学生;团结协作,钻研业务,教书育人。年底由校考评小组分别对教师进行任职情况及师德规范考核,对年级组和教研组进行考核,评出文明组室和先进教工,以先进典型的敬业爱生的榜样,感染教育学生,让学生在良好师德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实践证明,教师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四、以活动为载体,拓展学生展示自我平台,发挥信仰的激励作用。信仰对青少年成长具有激励作用,表现在:第一,信仰是青少年人生的动力。从人的行为动因的角度看,信仰对人类行为具有激励功能。信仰深藏于人的心灵深处,通过人的行为来显露,并且可以调节人的行为,锁定人努力的方向,明确成就事业的目标,增加行动的信心和勇气。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和信仰,就会精神低落,没有生活和创造的动力,以至于颓废和沉沦。信仰是力量的源泉、前进的动力,它给人以信心、勇气和毅力,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校内教育阵地是主渠道。校园网、集体晨会、国旗下讲话、班级晨会、班队活动、板报、学习园地、中队角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各学科、各岗位渗透德育教育,每一位成员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红领巾广播站”、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4、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等。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每天广播站定时播音,每天上午的“操前讲话”,每天下午的“阳光唱跳”已形成我校的特色。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5、组织开展文艺、科技节等活动。为了拓宽育人渠道,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发展自我的信心,展示我校校园文化特色和同学们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举办科技体艺节等大型系列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科技、体育、艺术、文化才华的平台。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包括:科技制作竞赛、大型的开幕表演、田径运动会、放筝比赛、红歌比赛、诗文朗诵比赛、学雷锋见行动活动、现场书法、绘画表演赛、手工制作活动及“六一”文艺汇演等诸多项目。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了师生的沟通,启迪了同学们的才智和灵性,发展同学们的才艺和特长,涌现出大批具有才华的佼佼者:运动之星、文娱之星以及各种技能之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加强了自我肯定意识,提高了学好文化的自信心。还培养了公平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精神。班级体的凝聚力加强了,校园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6、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组织全校学生听法制宣传员讲课、收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防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五、形成家长学校、家长、社会三点一线的信仰教育网络,发挥信仰的支撑作用。父母对青少年的信仰教育至为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对未成年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使信仰教育取得稳定的效果,我们需要家长、社会的有力配合。1、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2、班主任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及时与家长沟通,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协同教育,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六、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校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是:第一,开设信仰课程。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信仰课程来具体实施信仰教育,或者把信仰教育的内容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课之中来开展。第二,培养青少年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特别强调的是崇尚科学精神。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禁止怀疑就是禁止科学。第三,提倡人文关怀。学校信仰教育一方面要提倡人文关怀,从情感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理念。同时应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融入新的时代内容,并在信仰教育中赋予新的意义。第四,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抵御不良因素影响。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和任务的广泛实现。第五,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学校一方面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广大青少年探索和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身成长的客观规律,为青少年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心理基础;另一方面要针对青少年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及时排解内心的苦恼和困惑,为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信仰的树立非一日之功,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如果我们把信仰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搞“精神万能”,那就会使信仰教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