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知识点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①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2、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二、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最可爱的人1、原因:1)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2)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3)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4)应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最可爱的人。2(二)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梳理】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953—1957年)1、目的: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根本任务: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超额完成,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内容改造途径(方式)结果及历史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四、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2、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原因: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梳理】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1、背景:十年文革已经结束;党的某些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推行“左”的错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2、内容:①思想上: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二、改革开放3(一)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包产到户”)。2、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它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对外开放1、目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2、5个经济特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3、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4、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5、格局: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三、邓小平理论(一)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提出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2、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十三大(1987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4、南方谈话(1992年):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二)确立1、十四大(1992年):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2、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以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知识点梳理】一、民族团结1、状况: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2、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3、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经济上:各民族各同发展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援藏干部代表:孔繁森二、祖国统一1、方针:一国两制(邓小平,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是针对台湾问题)“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成就:香港回归(1997.7.1)、澳门回归(1999、12、20);洗刷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台湾问题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汪辜会谈”被称为海峡两岸首次对话。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知识点梳理】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成就:(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1953年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5年4月,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4)1971年10月,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6)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7)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公报》)(8)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9)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1)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3、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第六单元:科学、教育与文化【知识点梳理】一、科技成就1、成就(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6年,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3)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5)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6)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5(7)1986年,制定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8)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影响: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开始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作用:1)、在经济、社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积极加以运用。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时发展。2、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1)政府的重视(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投入及海外学者的回归(3)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二、教育成就1.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战略:科教兴国3.任务:大量培养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4.举措: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高等教育发展迅速①1977年底,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得到恢复②目前,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③我国设立学位制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三、文艺体育成就1、文化艺术事业: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小说:20世纪50——60年代著名作品:《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时》《红岩》(2)文学奖: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3)“五个一工程”:各省煤年度推出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一篇好文章。2、体育运动事业: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1)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2)第23届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许海峰——男子自选手枪射击金牌),获金牌15枚,名列金牌榜第四。(3)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第27届):获金牌28枚,名列金牌榜第三。(4)1990年我国首次举办亚运会;(5)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第29届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知识点梳理】1、衣食住行的变化及其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3、改革开放以后,“铁饭碗”被打破,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人们不断学习。4、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