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我们都是公民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使学生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教学难点:公民身份的内涵。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活动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个性化补充一、导入:在国际交往中,人们通常会问,你是哪个国家的人?这实际是在问:你是哪国公民?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公民。那什么是公民,什么又是中国公民;公民与国籍有什么关系,公民身份又有哪些内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二、公民身份的确认:1、公民(1)定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2(2)中国公民: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注意: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2、国籍(1)定义: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2)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法律规定”,同时,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思考: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为什么?判断:有一位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非常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自己的国土上,于是就带着即将生孩子的加拿大籍的妻子乘飞机回国。在途径美国上空时,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名女婴,取名“刘佳媛”。你认为“刘佳媛”能取得中国国籍吗?她能成为其他国家的公民吗?请说明理由。课堂练习:课本P2,“情境研讨”:小组交流:上述对公民身份的看法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不准确的?说说你的依据。三、公民身份的内涵: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新闻回放”,设计情境问题:小结:我们是中国公民,祖国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强大后盾,所以我们要有“国家观念”。公民身份的内涵:1、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2、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些权利的享受没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3、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3板书一)公民身份的确认1、公民的定义2、公民与国籍3、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二)公民身份的内涵1、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2、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3、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课后作业:复习本课教学反思:5、1我们都是公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即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3、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懂得作为新一代公民,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实践中,具有自觉提升自己公民意识的动力和行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活动法等。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个性化补充4一、复习导入:a)什么是“公民”?成为中国公民应具备什么条件?b)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c)在我国,有没有既是中国公民又是美国公民这样的人呢?d)作为中国公民,我们除了要掌握公民的含义外,还必须树立公民意识,对此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二、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思考上述第四个问题。(一要树立国家观念;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1、为什么要树立国家观念?2、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3、为什么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做个合格公民。课本P7“个案研讨”:以“从富川中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为话题说一段话。(如:要做一个合格公民,不仅要树立国家观念、民主观念、道德观念、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还要将这些观念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广西富川这个中学生以行动关心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作出反映、提出建议,就是好榜样。)思考: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公民责任需要担负?(学生讨论)活动——创意方案“我做合格小公民”以小组为单位,以“树立公民意识,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起草一份行动方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阅读与感悟“公民责任就在眼前”结束语: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是我们的公民责任,遵守国家法律是我们的公民责任,遵守社会公德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三、练习:5板书:三)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1、要树立国家观念2、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公民意识3、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课后作业:思考“阅读与感悟”教学反思:5、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2、能力目标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知识目标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活动法等。课时安排:3课时6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导入:近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农民工在找职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关事项:要清楚用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要与用工单位签定试用合同,要与用工单位的工资待遇等等。为什么要提醒他们这些事项呢?(为了民工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监督用工单位去履行义务,不出现侵犯工人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出现。)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公民享有哪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学生阅读教材将内容划起来)●判断并说明:阅读教材P12—13思考:上述画面表明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学生思考列举)●分析讨论: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将内容划起来)●材料分析:问:李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受教育权、被选举权、劳动权、荣誉权;受教育义务、服兵役义务、劳动义务、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板书: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基本权利1)公民的平等权利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7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2)公民的基本义务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课后作业:预习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增强履行法定义务是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2、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知识目标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活动法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导入: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不对,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8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致性、统一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权利与义务本身是相互依存的。2.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3.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讨论分析: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首先,享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因而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其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第三,履行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思考:要是我们只需享受权利,不需履行义务,世界会怎样?(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公民如果都不想履行服兵役的义务,那么大家的人身安全权利谁来保障?如果父母都不肯履行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们能享受教育的权利吗?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每个公民既享有合法权利,又负有法定义务。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划线)分析P15马克思的名言。小结: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还表现在两者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公民只有充分享受权利,才会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义务,国家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假如公民都不依法纳税,国家失去了财政收入无法运转,也就无从保护公民的权利。●讨论: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学生分析)小结: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讨论:小李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书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厂做工,以便增加家庭收入。对这件事,你是持什么态度?(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简要小结: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懂得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义务)9思考P13“探究园”问题2:哪些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这说明了什么?(有些权利本身也是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小结: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所以,公民享受权利,同时要履行义务。●“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公民既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对于某些权利,公民可以放弃;对于法定义务,公民则必须履行。这既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要求。●2006年3日15点30分,一辆牌号为赣GA2540的中型面包车与一辆牌号为赣G07731的出租车在位于九江市庐山路信华游乐中心旁边的十字路口相撞,面包车侧翻在地,车上两人被摔出车外,司机被卡在变形的车头内动弹不得,奄奄一息。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个装满了百元大钞的黑色塑料袋摔出后破裂,里面的钞票撒满了大街……随后,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市民们有的自觉拉起了警戒线,有的看护着地上的钞票,有的拨打110报警。几分钟后,急救车赶到了现场,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司机抢救出来。事后,民警将收集起来的钞票进行清点,发现20万元巨款一分不少。这件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美德?(拾金不昧)这是不是法定义务呢?法定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板书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致性、统一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权利与义务本身是相互依存的。2.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3.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课后作业:预习第三部分教学反思10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树立权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