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案答案1第一单元第1课藤野先生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驿yì诲huì系jì荟huì瞥piē畸jī匿nì诘jié绯fēi杳yǎo恶wù鉴jiàn2.C3.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1)肖像(2)语言(3)心理(4)动作活动一: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崇高品质。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活动二:当堂探究:1.学生思考后明确: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学生思考后明确: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2.(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3.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第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的故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第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第四层(第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达标练习:1.D2.A3.学到的品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为人热情诚恳,可贵的求实精神。不歧视,没偏见,同情弱国,平等待人。第二课时活动展示:活动一:复述故事1.(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题事件”)(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这里可指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慨的感情。2.(电影事件)(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3.鲁迅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活动二:当堂探究:(分组交流)1.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八年级语文(下)学案答案2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2.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活动三:(1)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2)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3)是对下文写藤野作正面陪衬。(4)是对藤野作反面衬托。(5)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达标练习:1.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者和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把中国人看作低能儿的极为愤慨的感情。2.D3.“那时”指看电影以后,“那地”指在仙台,“意见却变化了”指决定弃医从文。4.C第2课我的母亲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chuòchóushēngtiyìniànzhōuwòchuò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龌龊:不干净,脏。比喻人品质恶劣;或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轻薄:言语举动有轻佻和玩弄意味。3.胡适白话文《文学改良刍议》活动二:师生共同明确:共写了以下几件事:(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3)我说轻薄话,受重重责罚──教之严。(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活动三:1.学生因不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个性理解和感受不同。生1:我能够理解胡适母亲教子方法,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胡适的期望和慈爱。生2:如果我母亲也这样教育我,我一定受不了,胡适怎么会忍受得了呢。生3:能谈到“母亲每天唠叨,我会嫌她烦,不理她”等等。2.学生能找到体现胡适当时的心理的句子,如第8段中“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第9段中“我渐渐明白……”、第10段中“我总听见前堂……我开了房门……”从中深入体会胡适当时的心理,感受母亲对胡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达标练习:1.混管束如果如果宽恕体谅2.shùshùchóushēnɡmóyìwòchuò八年级语文(下)学案答案33.①“野蛮”在这儿并无贬义,是相对文静而言,是说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②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③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4.①《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火烧新野桃园结义白帝城托孤徐庶庞统鲁肃程昱杨修许攸等等)(此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只要写得符合题意即可)②《水浒传》答案举例:花荣大闹清风寨小李广梁山射雁卢俊义活捉史文恭。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B(A管束.shù,C庶.祖母shù,D文绉.绉zhòu)2.(1)B(2)AC(3)C活动一:1.“……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时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2.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3.“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4.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达标练习:⒈厉拧意翳悔翳舔舔⒉因为“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⒊选文第二段写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写的是母亲因为“我”说了轻薄的话而重重地责罚“我”。第二件事写的是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眼病。⒋“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⒌①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饱含感情:“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②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自主预习:1.纤xiān汲jí给jǐ妩wǔ盛chéng倔jué和huó校jiào谛dì券quàn贮zhù禅chán2.(1)、、,《》《》《》《》。(2),,“”“”。3.(1)轰赶掺和(2)温厚赖奥秘(3)居然完完整整4.原名史成汉,散文集《萤火集》和诗话集《学诗手记》等。活动一:简单的列出人物,小组交流。活动二:无固定答案,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如:父子情深、友情深重、人性善,人情美。活动三:1.(1)父亲作为一个教师,深知课本是学生上课所不可缺少的,他将半本书补订好,表明他对“我”学习的关心。(2)“我”将心爱的课本撕成两半,将其中半本送给了同学。父亲非但没有责备,而且将书补订完整,用无声的行为表明对我的做法的肯定,表明了父亲理解和尊重我和同学的友情。(3)父亲要“我”将送给乔元贞的半本书要回来,还不辞心烦、费尽心血帮他补订好,这既表现了父亲对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深表同情,又表现了父亲乐于助人。八年级语文(下)学案答案42.(1)我认为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还有父子之情也非常令人感动。父亲关心“我”,当“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的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2)我认为同学、朋友之情也很令人感动。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一本。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的训斥了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友好淳厚的情义。(3)还有人和动物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景教学吧。达标练习:1.“居然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是歧义句,应改为“居然把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2.C3.不是,乔元贞家境贫寒,即使不向他要回课本,他也会辍学。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zīránliǔquánzhūrúɡānɡàzènɡcàn2.《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3.①气概,风度。②束缚,限制。③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④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⑤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4.答案举例:为勾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作者用了大量比喻:脸庞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这些比喻(内含夸张)的大肆铺排,浓墨重彩,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5.俄国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活动一:2.(1)本文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是从脸庞、眉毛、胡须、头发、额头、鼻子、眼睛等方面来刻画的,重点刻画他的眼睛。(2)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进行描写。(3)齐读课后练习三,了解夸张的定义和作用: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能把人或事物表现得生动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生: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B、“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八年级语文(下)学案答案5C、“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D、“……他那天父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