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下语文期中复习——古文比较阅读班级:姓名:一.阅读下列两则《梦溪笔谈》里的材料,完成6-9题。(12分)【甲】《活板》【乙】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①中独茧缕,以芥子..②许.③腊④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注释】①纩:kuàng,丝绵絮。②芥子:芥末粒。③许:大小。④腊:同“蜡”。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持就.火炀之()更互..用之()用讫再火.令药熔()7.依据上下文,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1)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甲)文划线句“又为活板....”中的两个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文体特点及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9.(甲)(乙)两文都通过比较来增强说明的效果,请结合相关内容作具体说明。(2分)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甲】《活板》【乙】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取桐油、清油(菜籽油)、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本朝)推重徽郡人。或以载油之艰,遣人僦(jiù)居(客居)荆、襄、辰、沅,就其贱值桐油点烟而归。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烧)者也。(选自《天工开物·丹青》)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词。⑴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⑵持就火炀.之()⑶再火.令药熔()⑷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2.甲乙两文中都有不少含“以”的句子,例如“不以木为之者”,请在乙文中找出与例句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含“以”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⑵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三.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节选,完成17~21题。(共12分)甲:《核舟记》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赤壁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1)峨冠:(2)不属:(3)比:(4)共适:(5)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谈谈理由。(2分)5、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请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2分)四、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甲】《核舟记》【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9.【甲】文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类: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③一士人善画善: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五.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5分)3甲:《核舟记》乙: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6、找出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A、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罔不因.势象形虎因.喜C、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D、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引凄异(《三峡》7、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食之不能尽其材B石青糁之C左手倚一衡木D诎右臂支船8.翻译乙文中加横线的两句话。(2分)9、有人认为将核舟记第二段中的“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改成“闭之,则左右刻着苏轼的诗句,十六个字,石青糁之”更为简洁,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4分)10、甲文中第④段对两个舟子进行了什么描写?结合文章“舟尾横卧一楫”这一细节说说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氛围?(3分)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甲】《核舟记》【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1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诎右臂支船()②尝贻余核舟一()③凿木人长寸许()④予不能悉记()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17.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不以木为之者(《活板》)4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哀转久绝(《三峡》)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D.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18.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19.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七、【甲】《口技》【乙】乔山人善琴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C.款扉扣之D.今客鼓此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第一个场面:第二个场面:第三个场面:12.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13.【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14.(2分)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5八下语文期中复习——古文比较阅读参考答案一.译文方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二.1.⑴蒙,盖⑵靠近⑶用火烤⑷制造2.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烧)者也。(答后半句亦可)3.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⑵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大凡制造贵重的墨,(在)本朝首推徽州(今安徽歙县)人。4.答题要点:可联系《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于园》、《核舟记》、《口技》等课文,从农业技术、建筑、雕刻、表演技能等角度来结合现实的人或事三1、(1)戴着高高的帽子(2)不相类似(3)靠近(4)共享(5)只有(2分,写对2个得1分)2、(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2分,意思对即可)(2)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2分,意思对即可)3、A(2分。作者的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景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4、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的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2分。言之成理即可)5、(1)孔子感慨的是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要大家珍惜时光。(2)苏轼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慨叹人生之无常。(2分。言之成理即可)四.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6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五6、A7、B8、这时火熄灭了,看地面上有一个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9、不好,原文引用了苏轼前后《赤壁赋》的句子,照应前文(1分),暗示核舟主题(1分),为核舟增添了文学色彩(或暗写了核舟周围的优美环境;)(1分)从原文可以很清楚看清这些到底是什么字,更能表现雕刻者技艺之高超(1分)。10、神态、动作描写。(2分)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1分)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有楫同无楫,有舟子同无舟子差不多的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六、答案:15.①“诎”同“屈”弯曲;②赠送;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每小题l分)16.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大意正确即可。①小题每个分句l分,②小题“虽黠者”l分,“不能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