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课时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二、重点和难点: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三、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编排书本中的案例小品。四、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五、授课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黑板的上方,(一般教室里都会挂有国旗)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那么,还有什么也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新授:板书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学生的回答导入(一)我们先来谈谈我国的国徽。1、大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国徽的?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了解)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看书上的图案或请同学准备一个有国徽的硬币)(二)国家的性质1、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3、人民包括哪些人?P4(具体说明)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学生作一般了解即可)说明: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一)大家属于人民吗?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1、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强调由宪法规定)4、看漫画,思考问题(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二)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1、案例分析(1)阅读案例(小品表演,根据书上的例子改编)(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和法律的保障)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2、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说明立法保障的含义3、案例分析(1)阅读案例(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4、司法保障的含义小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作业:(1)整理笔记(2)完成《伴你学》的相关练习第二课时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一、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规定,知道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2、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等多种学习能力;在生活中做到正确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使用好自己的公民权利。二、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探究,在此基础上有所知、有所悟。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相关案例素材;为学生提供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学生:通读教材;查阅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究竟享有哪些权利?应该怎样行使这些权利呢?(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活动一出示“田甜的成长经历”案例(见教材第8页)。1.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主人公田甜享受到了哪些权利?(2)你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3)公民享有的这些权利于己、于人、于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什么益处?2.教师指导,得出结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公民都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归纳出公民权利的特征:广泛性(稍微提醒一下其他的特征:平等性和真实性)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见教材第9页)4、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二)正确行使权利活动二1.出示“冯某养狗扰民”案例(见教材第9页)。2.学生思考:(1)冯某有养狗的权利吗?(2)生活在同一小区的居民们有哪些权利呢?(3)警方干预此事的理由是什么呢?(4)此案例揭示了什么道理?3.引用名人名言(见教材第11页孟德斯鸠格言),教师总结:我们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活动三1.出示案例。案例一:“张某酒后撒野”案例(见附录1);案例二:王怀忠案例(见附录2);案例三:“球迷游行”案例(见教材第11页);案例四:“李某父母为民除害”案例(见附录3)。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张某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了什么危害?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么做?(2)王怀忠案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能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吗?为什么?(4)李某父母为民除害的行为是否合法呢?请引用有关法律的规定加以说明。(5)以上四则案例,对公民正确行使权利有何启示?活动说明:全班分成4个学习小组,分析上面其中的一个案例。第5个问题是每个小组都必须思考回答的(即每组的学习任务是11模式)。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发言。3.教师指导、归纳。依据学生的学习思路,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归纳成“正确行使权利的要点”。在出示要点的过程中,做具体的说明。也可让学生自己举例证明这些要点。活动四出示“六女生商场购物遇搜身”案例(见附录4)。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两名女营业员的所作所为侵犯了6名女中学生的哪些合法权利?请列举两条法律依据。(2)请你分别按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的时间顺序为6名女生维护自身权利设计3项合法、有效的措施。小结:我们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但我们不能滥用权利任意妄为,否则就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最终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作业:(1)整理笔记(2)通看第一课的内容(3)完成《伴你学》第一课的全部练习“张某酒后撒野”案例附录1:2003年4月“非典”期间,某市一公交司机张某酒后在一超市门前购买熟食制品,不付款即欲离去,被售货员阻止。售货员要求其付款,他拿出一张面值100元的假币,被售货员识破后,他谎称自己患有“非典”,以此进行恐吓,引起周围群众的恐慌和市场秩序的混乱,继而又持水果刀威胁售货员,拒不缴款。附录2:王怀忠案例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索取贿赂折合人民币500多万元,另有480多万元个人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2004年2月以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李某父母为民除害”案例附录3:报载,李某长期吸毒,因吸毒失去了工作和妻子,此后经常向父母要钱买毒品,父母劝阻他,他便对父母大打出手。李某为了筹集毒资,不仅偷盗父母家中的钱物,还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贩卖到异地。李某的父母认为他已丧失理智、失去人性,为了防止他继续作恶、危害他人、危害社会,趁其睡觉时将其打死。“六女生商场购物遇搜身”案例附录4:某校初二年级6名女生,为参加校文艺汇演而到一家商场选购化妆品,后因嫌太贵就离开了。不料,负责化妆品柜台的两名女营业员拦住她们的去路,硬说她们偷了一盒化妆品,双方发生争执。两名女营业员就强行将6名女学生带到商场治安室逐个进行搜身。经一个多小时的搜查、威吓,两人一无所获,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说就将6名女学生赶走了。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第一课时公民的义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三、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四、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五、授课过程导入新课: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1、小品表演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