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信息化发展】“最强国家云”与日本的野心作为互联网发达国家,日本在大数据的关键—云计算这一块儿,当仁不让地走在了世界前列。2014年,由日本Fujitsu(富士通)、NEC(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TT(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电信运营商KDDI等联合设计开发的云计算安全规则已成为云网络服务的全球安全标准,这被认为是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关键。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组织BusinessSoftwareAlliance(BSA-美国商业软件联盟)更是连续2年将日本评为云计算技术与云应用环境的世界第一国。政府“智能云战略”日本在云计算方面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与日本政府提早规划不无关系。日本政府早几年前就看到了云计算对未来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并适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0年5月,日本总务省发布《智能云研究会报告书》,提出了“智能云战略”。所谓“智能云战略”,就是借助云平台,建立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社会。该战略包括三部分:技术方面,制定云计算的技术标准,引领世界云计算技术发展方向;应用方面,不仅支持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而且在行政、医疗、教育等领域,也提倡向世界提供云服务;应用推广方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在社会普及云计算。2010年8月16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云计算与日本竞争力研究》报告指出:政府、用户和云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IT厂商等)应利用日本的优势,如在IT方面的技术优势,并通过分析云计算的全球发展趋势,解决云计算演进和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关键问题,构建一个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开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开拓全球市场,在2020年前培养出累计规模超过40万亿日元的新市场。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当时同步计划成立的还有“云计算”特区,斥资5.37亿美元欲将其建设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资料库,并招揽国内外企业共同建设这个大型资料库。在确立了大力发展云产业战略之后,日本政府率先投入巨资为中央政府直属机关建立电子行政云,该计划也被命名为“霞关云”(因为日本政府各中央机关多集中于东京霞关区)。东京最先建立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国家数字存储系统,这个系统大大减少了全国电子政务的运营成本。除了东京,北海道、京都府、佐贺县、大分县和宫崎县等地区也先后参加电子行政云计划。霞关云不仅率先垂范地推动了云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政府行政办公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以人为本的智能社会政府的大力推动,也吸引了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到云计算的研发与应用中。几年后的今年,日本的云计算特区已经逐步落地,深入到日本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面对老龄社会,2013年1月,日本富士通公司推出“高龄者护理云计算”,推广家庭医疗与护理服务。第一步推出家庭医疗及护理服务“富士通智能社会解决方案出诊大夫”,提供“支持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家庭医疗”和“家庭医疗服务中心”以及“支持SaaS的家庭护理”等三种服务,这一服务据说在2015年创造了60亿日元的市场。日本医疗科技工作者则利用云计算技术开发了一种能使救护车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最适合医院的指挥系统。该系统利用NTT公司提供的云计算服务Setten,把一个城市的所有医院、急诊医生、救护车辆的信息和患者信息连在一起,,使送病人到达目的地医院的时间从过去的平均所需的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大大提高了急救效率。2NEC公司则利用云计算技术开发了一种面向家庭作坊、小型作坊等小型企业的HEMS(HomeEnergyManagementSystem)系统,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随时看到所消耗的电力、所需电费等详细情况。这种系统已经于2012年8月1日在全国销售推广。汽车也是云计算的一大应用领域。日产汽车公司基于云计算平台开发的新型汽车导航仪,不仅能提供道路拥堵的信息,还可按照天气预报、季节以及当天是否节假日等海量综合信息,对行驶时间和到达时刻进行预测。开发这种新型导航仪的信息处理总量是传统汽车导航处理系统的100倍以上,导航误差率相较汽车卫星导航仪,要低了10%。早在2010年3月,伊藤忠商事公司就采用云计算技术开发的“低碳交通社会系统”项目开始运行。他们在杂货店和加油站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和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设备,所有的控制和处理信息都集中在伊藤忠技术方案部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在分析各种数据之后把分析结果通过网络通知各顾客。2010年“低碳交通社会系统”技术登陆美国,为了配合这一计划,日本日立和东芝等企业也相应开发了智能电表,在把家庭用电情况实时通知电力公司的同时,也把相关信息放到云端,顾客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看到电量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云计算在日本的发展,不但推动日本迈向高度智能化的社会,还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新兴市场。2013年3月2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第一次在IT战略总部召开会议。指出日本要利用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创造新型商业模式,引领社会未来发展。2009年日本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约为13.8亿美元(折合1700亿日元),到2014年区域规模达到4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2.7%。就行业应用来看,电信、金融与教育位居日本云计算应用前三名。来源:时代周报典型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享迪比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它的特点是重视智能化建设。为了保持迪比克市宜居的优势,并且在商业上有更大发展,市政府与IBM合作,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数字化并连接起来,含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该市率先完成了水电资源的数据建设,给全市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不仅记录资源使用量,还利用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预防资源泄漏。仪器记录的数据会及时反映在综合监测平台上,以便进行分析、整合和公开展示。纽约。通过数据挖掘,有效预防了火灾。据统计,纽约大约有100万栋建筑物,平均每年约有3000栋会发生严重的火灾。纽约消防部门将可能导致房屋起火的因素细分为60个,诸如是否是贫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房屋建筑年代是否久远,建筑物是否有电梯等。除去危害性较小的小型独栋别墅或联排别墅,分析人员通过特定算法,对城市中33万栋需要检验的建筑物单独进行打分,计算火灾危险指数,划分出重点监测和检查对象。目前数据监测项目扩大到2400余项,诸如学校、图书馆等人口密集度高的场所也涵盖了。尽管公众对数据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心存疑虑,但是火灾数量确实下降了。芝加哥。通过“路灯杆装上传感器”,进行城市数据挖掘。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被应用在了芝加哥市的街边灯柱上。通过“灯柱传感器”,可以收集城市路面信息,检测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光照强度、噪音水平、温度、风速。芝加哥城市信息技术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表明,“灯柱传感器”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它只侦测信号,不记录移动设备的MAC和蓝牙地址。在今后几年“灯柱传感器”将分批安装,全面占领芝加哥市的大小街区,每台传感器设备初次采购和安装调试成本在215~425美元之间,运行后的年平均用电成本3约为15美元。该项目得到了思科、英特尔、高通、斑马技术(ZebraTechnologies)、摩托罗拉以及施耐德等公司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西雅图。利用数据节省电力能源。该市与微软和埃森哲(Accenture)合作了一个试验项目,以减少该地区的能源使用。该项目收集并分析从市区建筑物管理系统中得来的众多数据集,通过预测分析,找出哪里可以减少能源使用,或者根本不需要使用能源。项目的目标是将该地区的电力消耗减少25%。伦敦。利用数据管理交通。在2012年奥运会期间,负责运行伦敦公共交通网络的公共机构“伦敦运输(TransportforLondon)”,在使用者增加25%的情况下,使用收集自闭路电视摄像机、地铁卡、移动电话和社交网络的实时信息,确保火车和公交路线只有限地中断,从而保证交通顺畅。格洛斯特。也是充分利用了传感器,建立了“智能屋”试点。传感器安装在房子周围,传回的信息使中央电脑能够控制各种家庭设备。智能屋装有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可以自动监测老年人在屋内的走动。屋中配有医疗设备,可以为老年人测心率和血压等,并将测量结果自动传输给相关医生。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智能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同时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作为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共有40多万户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为了改善环境问题,该市启动了WestOrange和Geuzenveld两个项目,通过节能智慧化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量消耗。还实施了EnergyDock项目,在阿姆斯特丹港口的73个靠岸电站中配备了154个电源接入口,便于游船与货船充电,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取代原先污染较大的燃油发动机。为了节省能源,启动了智能大厦项目,在未给大厦的办公和住宿功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将能源消耗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在大楼能源使用的具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电力系统更有效地运行。为建设可持续公共空间,启动了气候街道(TheClimateStreet)项目,缓解乌特勒支大街的拥堵。斯德哥尔摩。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通过智能交通的建设,既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又减少了空气污染问题,现在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斯德哥尔摩的标签。该市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监视器,利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和自动拍照等技术,实现了对一切车辆的自动识别。借助这些设备,该市在周一至周五6时30分至18时30分之间对进出市中心的车辆收取拥堵税,从而使交通拥堵水平降低了25%,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40%。哥本哈根。素有“自行车之城”称号,在绿色交通方面成绩斐然。为促使市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轨道交通,该市通过统筹规划,力保市民在家门口1公里之内就能使用到轨道交通。对1公里路内的交通,推广使用一种智能型自行车。这种自行车的车轮装有可以存储能量的电池,并在车把手上安装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或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可汇聚成“自行车流”,通过信号系统保障出行畅通。与此同时,市政府大力完善沿途配套设施建设,如建立服务站点、提供简便修理工具等,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预计到2015年,哥本哈根市民往返城郊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数比例将达到50%。里昂。该市与IBM的研究人员联手建立了一个可以帮助减少道路交通拥堵的系统,使用实时交通路况报告来检测和预测交通挤塞。如果运营商看到可能会发生交通堵塞,就可以相应地调整交通信号,以保持平稳的车流。该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尤其有用,比如在救护车前往医院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中的算法将从最成功的建议中“学习”,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将来的预测当中。巴塞罗那。大力采用传感器使城市管理更便捷。在该市高新技术中心的试验区内,一个红绿灯上的小黑盒子,可以给附近盲人手中的接收器发送信号,并引发接收器震动,提醒他已经到达了路口;地上小突起形状的东西就是停车传感器,司机只需下载一种专门应用程序,4就能够根据传感器发来的信息获知空车位信息;巴塞罗那宏伟的圣家族大教堂也建立了完善的停车传感器系统,以引导大客车停放;试验区草地上铺满了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它能感知地面的温度,以确定何时应该给草地浇水;铺设在垃圾箱上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垃圾箱是否已装满,垃圾箱上还装有气味传感器,如果垃圾箱的气味超出正常标准,传感器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进行提醒。桑坦德。作为欧洲数据最密集的城市,在欧盟委员会800万欧元的资助下,欧洲的大学和电信运营商联合在市区安装了各种类型共计大约1.8万个固定和移动传感器。传感器除了用于监测空气污染、噪音和其他环境条件,还会在垃圾箱需要清空或路灯烧坏、关掉时有所指示。埋在路面下的传感器可检测露天停车位,将信息转发至安装有数字显示器的主要路口,帮助引导司机寻找最近的停车位。另外,居民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利用由位于全市旅游景点、商店、公交车站等处的2600个光学和无线标签组成的“增强现实”系统,方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