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桃花源记》【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人。东晋大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传世。【内容写法】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重点字词积累】1、缘溪行()2、落英缤纷()3、渔人甚异之()4、仿佛若有光()5、才通人()6、屋舍俨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阡陌交通()10、具答之()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1、咸来问讯悉如外人()()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3、无论魏晋()14、皆叹惋()15、此中人语云()16、便扶向路()17、诣太守()18、寻向所志()19、欣然规往()20、寻病终()21、后遂无问津者()22、渔人甚异之:()23、便要还家:()【一词多义】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寻:寻向所志()寻病终()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得:便得一山()既出,得其船()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复:不复出焉、不复得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后遂无问津者()【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重点句子翻译】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人们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别的人说啊。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志,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关键句】①渔人发现桃花林——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②描写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③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④表现桃花源中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⑤文章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想寻访桃花源未果的故事的作用——暗示这个地方不存在,增强故事情节的曲折美,使文章富有传奇色彩。《陋室铭》[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3、刘禹锡写过的名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重点字词积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6、谈笑有鸿儒..()7、往来无白丁..()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10、何.陋之有()[重点句翻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长上了台阶,使台阶绿了;草的绿色映入门帘,使屋内也绿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交往、聊天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没有见识浅陋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关键句】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爱莲说》[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主题思想】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重点字词积累】【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重点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关键句]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12.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1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大道之行也》[文学常识]1、文学常识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2、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写作背景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因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重点注释】1、选贤与能()2、古人不独亲其亲()()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女有归()()5、货恶其弃于地也()6、盗窃乱贼而不作()()7、是谓大同()()【重点句子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所以人们都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不只以自己的儿子为儿子。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寡、孤、独、残疾者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4、男有分,女有归: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人们)只是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用门闩插门,这就是理想社会。[关键句]1、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请同时找出与其相对应的句子。(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对应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废疾者皆有所养。(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对应句:男有分,女有归。(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对应句:货恶其弃于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