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日前,由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主体,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在内的23个单位发起成立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约完毕,标志着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新能源汽车既有洗刷自身排污大户名声的“天时”,又有冲击汽车强国的“地利”,那么老百姓能否对新能源汽车“人和”呢?普通民众是否真正了解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又在哪里呢?新能源汽车之路还有多远通讯员张敏给新能源正名自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后“新能源”、“低碳”一时间成为舆论的宠儿。不仅人人追捧,而且其中所蕴藏的无限商机也成为各大行业及商家纷纷追逐的又一热点。今年北京车展上,各大厂商一气共展出90多款新能源车,算得上声势惊人。由于公众关于低碳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车”借机扬威市场。由于现阶段新能源车多以概念车形式出现,投入量产的很少,还远远没有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对于新能源车的感知还只停留在“听说”这个层面上,基本是模糊的概念;其次汽车厂商出于商机考虑,以一种强概念性方式灌输给公众,宣传角度出现盲区。业界也质疑新能源的提法是否准确,无论油电混合,还是纯电力,都是传统能源或者转换能源,尤其是电动车有百年历史,何谈其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新能源汽车包括以下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含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其它能源汽车,如超级电容、飞轮等高效储能器。燃料电池汽车被一些专家认为是清洁能源汽车终极方向,目前公认技术路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氢为燃料,通过电子运动产生电能储存并使用。排放为水,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纯电动汽车成为目前在中国最瞩目新能源汽车的标杆。不在同一起跑线企业推介新能源汽车,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站在同一起跑线”,“可以弯道超车”。其实中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研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万钢部长以亲身经历示人;当课题开始时,通用、福特、和丰田等跨国公司已经投资上十亿美元相继开发出三代燃料电池轿车,他们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及的,由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开发的功率80千瓦的燃料电池和功率75千瓦以上的驱动电机,当时我国刚刚研制成功输出功率30千瓦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驱动电机功率仅仅50千瓦。万钢部长总结了跨国公司在产品开发方面的优势,表现在全面的市场信息,明确的市场定位,丰富的零部件资源,严密的开发程序,先进的开发手段,成套的实验规范和设施。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成熟的开发队伍,以整车为中心的研发程序构成了稳固的开发体系。距离万部长讲这个话,已经5年过去了,目前中国对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可以从投入试运行的情况看出端倪,到2012年投入试运行的新能源汽车53358辆,混合动力汽车13670辆,纯电动29143辆,而燃料电池车仅有110辆。这个数字也是报警的数字,似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警告。目前就核心技术之一的电池而言,情况并不乐观,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型大容量锂离子蓄电池不能够满足要求,而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大容量能量型锂离子电池性能基本上满足使用要求,但纯电动车受制约于一次充电行驶里程短,电池维护管理难度大。在电池方面的差距可以从标准上衡量,中国企业电池额定电压330伏,容量60安,重量230公斤。而日本07年单体大容量电池组,端电压326伏,电池组总重量小于30公斤。一下子差了200公斤,这个差距还小吗?在新能源供给问题上,有专家打破沉寂,对国家“以煤为主、多元替代”的能源政策提出质疑,认为风电、光伏(太阳能)受自然条件影响,而核电是清洁、安全的能源,却一直被“不安全”的魔咒所困扰,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全国火电装机占全国电力装机76%,占发电总量84%。火电的排放使得纯电动车平均综合效率二氧化碳排放为180克/公里,高于目前中等排量内燃汽车。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的生产商如何与具有绝对垄断性的国家电网就充电站进行谈判。单就投资而言,有人算过一笔账;以每10平方公里修建一座充电网点的密度计算,1.68万平方公里的北京市至少需要建造1700座充电站。按照国家电网曾公布的20万元至30万元每座的最低建造成本计算,保守至少3.4亿人民币,而这还不包括地皮以及日常维护运营费用。目前国内各省市,各大企业、各科研单位都在大上新能源汽车,一些不具备汽车生产资质企业也借机上整车项目,大多数外购总成组装车,不掌握核心技术,仅造一、两辆样车,难于批量生产,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也毫无保障。科研、开发费用像撒胡椒面一样分散在各处,没有提高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以大中型客车动力总成为例,国内产品稳定性、耐久性、生产一致性还不够,一些国产混合动力客车从国外进口混合动力系统。前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大声疾呼,拼装不是创新!就是针对靠拼装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现象进行抨击。编辑记者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