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实验专题一.测速度实验1.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斜面长1.6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①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变速运动。(匀速或变速)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36m/s。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0.3s,平均速度为1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3.为了研究运动的快慢,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记录了不同的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第一次实验运动最快,第二次和第三次运动快慢相同,第四次最慢(1)实验次数1和2(或3和4)是用_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_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2)实验次数1和3(或2和4)是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大小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的.二声现象实验4.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1.6t1=5V1=0.32S2=0.8t2=2.8V2=0.29实验次数运动距离(米)所用时间(秒)1101021020351045205.如下左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6.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上右图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能(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听不见手机铃声。(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7.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200.3②钢0.5③钢400.5④尼龙丝300.5⑤尼龙丝40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③、⑤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④、⑤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20.(4)小明实验中发现,同一琴弦松紧不同音调不同,琴弦越紧音调越高。二光学实验光的直线传播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华想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甲所示,她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观察烛焰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实验时,可以看到烛焰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2)比较实验结果小华发现,烛焰所成的像完全相同,说明小孔所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3)为进一步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请你在乙图中作出蜡烛在光屏上成像的光路图.(4)如果保持小孔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小孔方向靠近,所成像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射实验9.如上右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将蜡烛A点燃的目的是提高蜡烛A像的亮度.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上右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10.如图所示,用A、B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文在实验中发现,移动点燃的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可以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虚_(选填“实”“虚”)像。(2)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不变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次数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113132141431515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物距和像距;(5)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若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填“实”或“虚”)像.(6)小明在实验时,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实验次数太少,带有很大的偶然性;(7)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转向自己(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12.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反射.(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凸透镜成像实验13.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P′是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的点.小红同学将烛焰放在图中所示的位置处,烛焰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当她想继续在凸透镜的左侧移动烛焰来探究凸透镜成虚像时的情况,她应将烛焰放在F、O两点之间,她只能从凸透镜的右侧向左侧观察.(选填:“左”或“右”)cm0102030405060708090100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小丽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向上调节。(填向上或向下)(3)若将烛焰移至15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15.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1)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填“实”或“虚”)。(2)小英将蜡烛从20cm刻度线处移至30cm刻度线处,她应向远离透镜方向(填“远离”或“靠近”)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3)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填“实”或“虚”),则该像是正立(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1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上.(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照相机.(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三热学实验17.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50g10gg123450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2)通过A、D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通过A、B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夏天的房间洒一些水会变得凉快.18.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BDAC_(只填写序号)。(2)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min时海波处于__固液混合_状态,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36_℃。19.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