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P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3)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P4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4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1)司令员:彭德怀(2)目的:保家卫国(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5、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第3课土地改革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内容: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⑵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P12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第4课工业化起步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底。(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方式: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3、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中共八大(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2)时间:1956年内容:①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的错误】(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3.、造成我国1959---1961年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三年的自然灾害。4、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从有到无的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突出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石油工业—王进喜—铁人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的好战士—雷锋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2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3、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二月逆流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4、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①毛泽东、周恩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的武装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度尔汗机毁人亡。②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1976年的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同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5、(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1)“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3)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时间:1978年12月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渊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980年,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P40第9课改革开放对内改革:1、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P422、城市(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P45对外开放:(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使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后来,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4)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发展。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P43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近代的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