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___教师教学反思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教师姓名授课日期第1周星期四课题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反思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第一课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共讲了二个子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三件大事: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和平解放。内容不多,头绪比较简单,为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重点知识的印象,我在上课前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作了一些相应的调整,按照教材的思路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在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后,我在上课时,作了一些调整: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提到前面讲,先播放开国大典的短片,根据短片设计一些问题,开国大典是什么地方举行的?毛泽东按动安扭升起的国旗是什么旗?同时奏起了什么乐曲?多少门鸣响齐鸣多少响?学生回答后,接着归纳:这些新中国的象征:国都、国旗、国歌等是在哪一些会议上决定下来的呢?顺势引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这一内容。在讲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时,我重点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三类英雄,这一点是学生容易忽略的。解读完后,再简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这样的教学内容调整,几个上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2_____教师教学反思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科姓名授课日期第2周星期二课题第2课最可爱的人反思1、历史的趣味就在正反讨论中生成设置对立面的讨论话题“中国当时是否应该出兵抗美援朝?”激起学生辩论热情。学生主动搜集资料作证据,说明自己观点。在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积极性比较强的2班效果最佳。2、问题评价:课堂即时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分组学习有激励发言效果,但不完全适用于个人学习评因为本课讲授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等,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为此,我设计了问题“新时代哪些人又是最可爱的人呢?”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我通过大屏幕展示了我收集到的一些图片,过程更重于结果。3_____教师教学反思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教师姓名授课日期第2周星期四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反思我从土改原因的分析中让学生得出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原因、目的解决后,那么怎样进行土地改革呢?需要哪些政策作为依据呢?顺势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学生齐声朗读《土地法》的重要规定。并对这一规定进行分析,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不同是掌握土地的人变了,由原来的地主变成农民,相同的是都属于土地私有制。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土地私有制必定最后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这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本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本意是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这种土地私有制是不能长久存在下去的,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伏笔。《土地法》颁布后,全国展开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对土地改革的进程,就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土地,进行适当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般来说,学生会认为地主应该被打倒,被杀头的。其实在土地改革中,只对罪恶极大的地主进行镇压,对一般的地主只没收他的土地,进行改造教育,当然要给他属于他自己生活的一份土地。同时还注意小字部分关于这次土地改革同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点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书本讲得较清楚,不用过多展开。这样的土地改革得到了农民的极大拥护,因此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享受到土地改革的成果。让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这些成果就可以啦。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让学生讨论理解其中的含义:农民真正获得解放是新政权给予的,农民感激政府,从而拥护政府,积极参与其中。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了,解除了农民身上的束缚。从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4_____教师教学反思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教师姓名授课日期第3周星期二课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反思一、教学亮点1、导入:以新中国历届领导人检阅三军时都乘坐的红旗车来导入,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导入设计非常好,新颖、切题,进入快,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习的新内容上。)2、教学方法(1)比较法。(建国前后工业发展状况的图表对比,与其他国家工业实力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通过图表来学习历史,可以更直观、更形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2)探究式教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3)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创设历史情景,在感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4)讲述法、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提供辅助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5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打破了常规的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来设置,而是以提供资料辅助学生理解知识为主,真正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6)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到地理、思想品德等学科的知识。学科联系紧密。省去了知识的重复讲解。(7)课堂小结: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回顾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作简单评价。二、不足之处1、入题时有些紧张,口头禅多。2、在学生讨论完“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时,教师在归纳学生回答时要进一步明确“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3、在总结一五成就是应该强调工业成就的三个“第一”;交通成就的三条通藏公路和一座大桥。并且再次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学生就会更明白、更清楚,掌握得更牢固。4、缺少评教、评学。教学结束时收尾过快。三、改进方法1、备课要充分,要增强课堂预设性,使课堂更从容。2、课堂语言要精练,有激情。多参与,教师少讲甚至6_____教师教学反思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教师姓名授课日期第3周星期四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反思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学习历史知识只需死记硬背就行了。这造成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难度认识不足,引不起充分的重视,造成他们对历史知识不易理解或感觉枯燥、乏味。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运用问题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并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例如,在教学《三大改造》一课时,课前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所以,我首先问学生,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之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这就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学由被动变为主动。课中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等问题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路上。课后利用问题巩固知识。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这种提问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辩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7_____教师教学反思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教师姓名授课日期第4周星期四课题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反思首先,在开头导入部分,我利用国旗“建国60周年成就”和视频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学习中共八大这一内容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了中共八大召开的国际、国内背景。然后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中共八大的视频资料,接着让学生叙述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让学生明白八大是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主要任务的。通过提问“中共八大的路线是否在以后的实践中坚持下去了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但是后边讲完失误,我却没有强调:在后来的实践中,党偏离了八大的路线。第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以及出现失误的原因是本课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来互相交流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接着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直观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分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后,出示一些具体的数据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后果、产生这一严重失误的原因以及从中应该吸8取的教训。通过学生自己讲表现,提疑惑,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从而解决了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这一问题,突破了难点。第四、对本课涉及到的模范人物的介绍,我的想法很好,通过给出的具体感人的事迹,让学生写颁奖词的形式来调动其积极性。但是由于前面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用时较多,对这个环节的处理显得仓促。第五、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知识要点。但是对失误原因的探究中,只有半数学生参与其中,认真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看视频、看热闹的阶段中,主动思考探究的意识较差。这也是自己在课前准备不够,没有想办法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第六、虽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对所选图片、视频资料进行了非常精心地筛选,但还是有运用不当的地方,今后在史料选取方面还应该多下功夫。这次锻炼使我有很大收获,从备课、课件的制作、史料的选取到上课再到对学情的把握等各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取长补短,争取更大进步。9_____教师教学反思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教师姓名授课日期第5周星期二课题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反思每次讲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课时,心灵深处都会有一丝颤动。十年造成了那么巨大的损失,而似乎这段历史在“90后”、“00后”的孩子们身上根本就是一片空白,所以每次讲到这课,我都会举大量的史实来介绍,以唤起孩子们对此事的感应,效果还都不错。但每次总觉得自己讲太多,所以对于这样的课,我真的有些迷茫,到底该怎样讲。本来这节课本想用多媒体上,放一段视频,通过视频来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可能效果能好些。在班级学生们反应的还是很热烈,通过一些事实和材料,分析出了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由于党内民主遭破坏及盲目的个人崇拜,文革像脱缰的野马难以控制。对江青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险恶用心学生也能够明白,本课的难点得到突破。虽然人们不愿谈及文革,但那毕竟是真实的一段历史,历史不容忘记,牢记历史才能防止悲剧重演。①、在整堂课中,真正能体现课改的要求:三讲三不讲,学生喜欢历史,也喜欢历史课,改变了过去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帮助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历史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活动中,既得到知识,也得到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是极为有利的。10②、通过准备课,也提高了我的自身素质,人们常说教师即课堂,课本即课堂,教师须靠自己的丰富知识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影响学生,教师须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成为学生榜样。③、在上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分组讨论,我觉得这样有助于学生交流技能的提高,因为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但需要高度的控制力和忍耐力。11_____教师教学反思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教师姓名授课日期第5周星期四课题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反思其一:充分的教学情境预设,使历史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都不相同,再加上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情境预设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这节课我先以“阿毛在1977”的故事,来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首先想到阿毛当时17岁,和学生是同龄人,他的遭遇会让他们深深的同情,会主动思考“他的命运为什么会这样?”其次我考虑到阿毛的命运实际上是中国当时一代人命运的“缩影”,不违背历史。在学生初步了解了阿毛的故事后,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问题一:“文革”结束后,阿毛最盼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