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全体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胡适课型新授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揣摩语言,理解文意,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3、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过程与方法: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重点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难点学法朗读讨论合作探究课时2课时导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双边活动课前预习:1、寻找有关母亲的文章、诗句、歌曲、影视作品,说说母亲的伟大之处。2、自读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感受母亲的伟大,为文章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2、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铁花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铁花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铁花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四岁时便读父亲所作的诗。五、六岁上私塾,学习古文。大概在十一岁时,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从以上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从胡适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2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母亲往往用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人。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的母亲。2、展示学习目标(1)解决字词(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4)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质.问()广漠.()B.野蛮.()绰.号()C.掷.钱()摹.画()D.抽屉.()嬉.戏()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合作交流1、理清文章结构2、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探究质疑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学生联想回顾相关知识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感知能力。学生朗读划分层次交流讨论。32、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请摘录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母亲是一个的人。请用一个词以来概括,母亲是一个的人。3、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4、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精读品析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学生复述课文。思考探讨,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基础上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内化。4当堂反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1.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2.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3.“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4.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5.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本课收获从整体感知到语言品析再到细节揣摩遵循由表到里、由浅入深、由事到情的基本规律,让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有了一个梯度发展。课后练习1、认真阅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2、社会调查,同学们都为自己的妈妈做过哪些事情,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感悟。3、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最容易让我们忽略的人,曾多少次,我们对母亲的细心叮咛充耳不闻,又有多少次,母亲的无私付出让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面对母亲我们总是故作坚强,假装冷漠,其实,我们的心灵不是没有受过触动,今天,让我们敞开记忆的心扉,描绘感人的点点滴滴……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他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学生自己反思一下自己作为子女应该怎么样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我的母亲胡适5第一部分:回忆作者九岁前的若干经历,为写母亲做铺垫。12.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34.自然过渡。第二部分:写母亲。1.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A、罚跪——严师B、治眼疾2.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A、对大哥B对嫂子的无理取闹3.母亲很刚气的一面。第三部分: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早训、催上早学严厉重罚、舔病眼慈爱色仁慈、温和气量大、性子好(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3、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2)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3)。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当堂反馈1因为说轻薄话,母亲重责“我”。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2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处罚的目的是对孩子有所惩戒。3.为下文埋下伏笔。4.“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5。母亲教子严格,有时过于严厉。由于旧式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作者母亲深感教子责任重大,更兼丈夫去世后,孩子是她精神寄托的全部。(看法可见仁见智)本课收获1、思路再现:感知母爱——感悟母爱——感谢母爱2、我学我思:(1)、掌握一点知识:洞悉作者、字词集汇(2)、提高一种能力:选取典型事件、凸现人物品性(3)、体验一种情感:懂得珍惜、学会感恩总结记叙文写作的三个成功秘诀:记叙文写作成功秘诀之一:感人的细节描写;记叙文写作成功秘诀之二:精彩的语言表达;记叙文写作成功秘诀之三:巧妙的篇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