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验1、机制设计理论有哪两个机制?机制的目标是什么?1’2、委托人与代理人有何差异?请从利益和责任方面考虑。1’3、什么是激励相容?制订均衡合同需要哪三个条件?1’4、激励的核心是什么?你作为管理者会怎么设计激励机制?1’5、假如你作为组长,4次分组讨论表现,你会怎么样设计激励机制,给组员如何打分?1’成绩1、平时成绩60分,提交论文40分。2、平时成绩60分:个人24分,(1)随堂测验4次,一次5分;(2)随堂回答问题正确一次1分,小组代表上台表现一次2分;分组36分4次机会(基本分为20分每次5分,根据表现给予A、B、C、D四种等级)不参组的没有分组,所以请尽快加入小组3、提交论文40分•机制设计理论•1机制分类•(1)最优机制•即机制的目标是最大化委托人的预期收益。•(2)效率机制•即设计者的目标不是个人收益最大化,而是整体社会的效率最优。效率机制下,最重要考虑信息效率是关于经济机制实现既定社会目标所要求的信息量多少的问题,即机制运行的成本问题,它要求所设计的机制只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较低的信息成本。任何一个经济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自然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越好。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一个人(代理人)以另一个人(委托人)的名义来承担和完成一些事情。委托人出钱请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企业实际上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总和。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代理人的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1)偷懒,即经营者所付出的努力小于其获得的报酬。(2)机会主义,即经营者付出的努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而不是所有者的利益,也说是说其努力是负方向的。委托-代理问题和激励机制1.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所有者事先要制定一个契约来限制经营者。将经营者的利益尽可能的整合到所有者利益里,在两者之间建立正相关关系。委托人使代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目标和标准相一致的行动的机制。即构建一个所有者和经营者基本一致的目标利益函数,并最终接近对称信息的最优状态。激励机制的具体设计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差异:第一,利益不相同,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委托人追求的是资本收益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的是自身效用最大化。第二,责任不对等。代理人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但不承担盈亏责任;委托人失去经营控制权,但最终承担责任。具体设计:(1)经营者分享部分剩余索取权。(2)设计最优激励方案。以合作和分担风险为中心。(3)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4重要原理•(1)“显示性原理”•为了获取最高收益,委托人可以只考虑被“显示”的机制,即代理人在第二阶段接受机制,第三阶段在机制下选择。•这一原理的发现,大大简化了问题的复杂程度,代理人的类型空间就直接等同于信号空间,把复杂的社会选择问题转换成博弈论可处理的不完全信息博弈,为进一步探索铺平了道路。•(2)激励相容•机制设计中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可实施”(或者叫激励相容)。可实施的意思就是,代理人接受接受机制的收益总比拒绝机制要占优。均衡合同(契约)•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讨价还价和相互退让,最后达成双方接受的合同,为均衡合同。•2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参与约束: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况下,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收益不能低于其期望收益,是为参与条件;•激励相容约束•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即所谓刺激一致性或激励相容条件;•委托人收益最大化条件•在代理人执行这个合同后,委托人所获收益最大化,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过或等于执行该合同所取得的效用,是为收益最大化条件。激励机制•1概念:所谓激励,就是委托人怎样使代理人在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达到委托人规定的或希望的具体分标准或社会目标。激励机制框架•激励就是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在选择与不选择委托人标准或目标时,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激励机制的核心便是:我怎样使某人心甘情愿的做事。案例分析:•企业的激励问题是更为普遍而且面广量大的问题。企业中的激励机制可分为两个层次:对企业职工的激励;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激励的方式就是将代理人的报酬与那些可观察并且反映代理人工作努力情况的变量相挂钩。•例如:计时工资制与计件工资制;“团队精神”与“搭便车”。边际生产率与工资的关系讨论:•新古典经济学家:边际生产率决定工资;•发展经济学家:边际生产率决定于工资,特别是企业支付的工资高于市场保留工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较高的工资是为防止工人偷懒而采取的激励办法。当企业不可能时时监督工人的行为时,只能通过解雇偷懒工人的方式来解决偷懒问题,工资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被解雇的机会成本增加,从而有利于减少工人的偷懒倾向。工作的努力与报酬的关系:•工人的业绩: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企业经理:当期利润与考虑市场开拓;•教师:上好课教给学生基本知识与通过其它各种环节培养学生的领导、创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占有剩余的所有权安排激励:•对出租车公司的激励机制的分析:司机创造利润与保养汽车;•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剩余索取权即经营者分享利润的安排。声誉理论•伦纳德(Radner)与罗宾斯坦(Rubbinstein)证明: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保持长期的关系,代理人不可能用偷懒等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福利。•声誉理论认为,经理人之所以重视对自己行为的约束确实是为了提高声誉。从提高声誉的直接原因是来自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法玛(Fama)认为,在竞争的经理市场上,经理的市场经济价值即其收入取决于其过去的业绩。经理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在非对称信息约束下,即代理人的劳动量对于委托人来说是不可观察的,委托人至多只能观察到代理人劳动量的某些信号,如作为结果的产量,但是,产量不仅仅取决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与外在因素如气候;政治风险,投入物的质量等“噪声”也密切相关,因此,委托人根据产量支付代理人的报酬往往不等价于根据劳动量支付的报酬。•激励机制的设计出现了相当的复杂性,其中,代理人可以选择某个劳动水平,但委托人不能观察到代理人选择的这个劳动水平,而只能对此做出推测。最优激励机制应考虑委托人的这种推测。专题五信息商品与价格•(1)普通商品的特征•是劳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用来交换。信息商品商品用来交换劳动产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3.2.2信息商品的经济特征(1)外部性负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3)垄断性自然垄断、人为垄断(知识产权)(4)不完全性与不对称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3.1供给特点•其劳动是知识密集型的复杂劳动,专业性强;•生产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生产的控制性,对信息产品生产的监控比一般产品的监控要复杂得多。•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一体化;•3.2需求的特点•非损耗性和积累性;•信息可以被反复使用,信息商品的价值不限于在一次性使用中全部体现出来,而是每一次使用中所实现的价值的累积。•信息消费的再生性,即它可以产生更多的信息;•信息商品消费的再创造性;•信息商品消费的时效性。3.3信息商品的供求机制•(1)影响信息商品供给的因素•社会信息需求;•信息生产力的因素;•信息商品的价格的影响;•信息商品化程度的影响;•(2)影响信息商品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信息技术手段;•(3)信息商品的供求机制•由于信息商品的共享性,只要信息产品生产出来,看可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因此信息市场上的供求不平衡,是指都表现为“没有满足需求的信息存在”。•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信息市场:•A信息产品质量的隐蔽性:•即质量信息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如数据库,电影,磁带,各种咨询服务等。•B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外部性效应;•外部效应即是溢出效应,即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对经济体系外的经济主体产生了影响;•包括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信息产品一般带来正的外部效应,•同时由于信息商品的生产固定成本高,而可变成本低,导致外部效应问题更加突出;•解决方法:立法保护知识产权,制定专利法。但是会带来垄断问题。信息商品的成本和价格•1信息商品的成本结构对其价格的影响•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C=F+cq•其中,c为可变成本常数(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函数为:AC=mc+F/qF是总固定成本q为产量边际成本与规模经济●产量成本ACMC信息商品的成本结构及其对价格的影响CFcq/ACcFq●固定成本与规模经济产量成本AC1AC2MC12FF固定成本越大,边际成本MC和平均成本AC的差距也越大,因此,规模越大,越有利。即平均成本在很长的时间内是递减的。•影响规模经济的因素:•固定成本越大,规模经济越明显;•可变成本(边际成本)越小,规模经济越明显;•因为可变成本的增加将导致收益递减;•由于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固定成本大,而可变成本小的特点,而且它的固定成本主要是智力成本,因此很容易被人复制和盗版,因此要通过知识产权法和专利法加以保护。AC=c+F/q2信息产品的差别定价•(1)方式:•一级价格歧视:即对每消费者制定的价格等于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即榨取所有的消费者剩余;•二级价格歧视:即非线性定价,即对购买不同数量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即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3)借助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价格的理论阐述信息商品价格a.边际成本价格理论P=MC=MB(完全竞争市场前提下)b.垄断价格理论为保证收回投资,实现利润最大化,以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定价c.均衡价格以生产费用为基础,兼顾考虑供求、垄断和竞争程度等因素制定出均衡价格2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ZeroMarginalCosts)a.产生自然垄断(NormalMonopoly)ACMC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平均成本曲线C=F+cq,C表示信息商品的总成本,F为固定成本,c为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q为产品的产量。b.为价格歧视提供可能信息提供给额外顾客的成本几乎不受边际成本约束,生产者可实施价格歧视,用多个价格甄别消费者,从而扩大其收入。OPPP1P1Q1Q1Q2Q3QQ无价格歧视有价格歧视c.规模经济边际成本为零,取消了生产规模的约束,产出规模越大,产品的平均成本越低,产品越易出售。所以信息产品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即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高,社会效率越高,反之越低。4.4范围经济指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比分别生产它们花费更少的情况,也称为“多产品经济”(multi–producteconomy),其实质是以低成本配置资源,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产生原因:a.合成效应b.内部市场c.减少经营风险d.扩大发展空间4.5成长经济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对自身“未利用经营资源”的开发而获得的经济性。企业所投入的资源很难被充分或完全利用,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的作用,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经营资源:赖以取得经济利益而使用的生产要素在企业中所积累的最一般的未利用的资源是信息资源;在信息产业中,强调成长经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4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a.多重定价(MultiplePricing)指厂商对同一件信息商品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分割或组合,赋以不同价格,从而实现市场细分(时滞、系统界面、使用权限、计算速度、服务协议、结构性能、广含性、功能数量等)4.4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a.多重定价消息显示时滞路透社信息终端实时用户、延时用户结构性能MicrosoftNT操作系统高级服务器版、服务器版、工作站版服务协议Symantec杀毒软件企业版、多用户版、个人版a.多重定价(MultiplePricing)消费者剩余多重定价时的厂商利润单一定价时的厂商利润MCMC2020/1/743QPPQDDb.歧视定价(DiscriminationPricing)企业为实现收益最大化,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