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中山一中谢亮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而这一章又归属于《生物课程标准》第七个内容标准——“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范畴。学好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三、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四、教学难点:(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五、课前准备:(1)、红色和透明胶片各两张,分别用来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学生活动环节“模拟子一代自交过程”的教具;(3)、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多媒体课件。六、教案思路设计:(1)、因为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较为陌生,本着《生物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本节课整个教学都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核心去设计,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2)、用“基因”这一名词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导入→实验分析→近亲结婚),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名词举行问题的分析,不至于被本节过多的专业用语扰乱;(3)、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一些无需学生掌握的生物学专业术语。如“基因型”用“基因组成”代替、“配子”用“生殖细胞”代替等;(4)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节教学活动主要分四步:①、导入;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③、禁止近亲结婚;④、总结和练习。附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小组活动记录表”第2页共5页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环节游戏情景导入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1、1、游戏导入:PPT展示男、女图片各一张,让学生从中找出最为明显的相对性状。(1)同步复习:①控制性状;②和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2)展示教材P31“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片,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这个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过度至P32“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过程”。(3)在以上基础上提问: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以此情景引出课题。过度: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早在十九世纪类似问题就已给修道士孟德尔通过实验解决。2、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遗传学奠基人,也为后面情感教育做准备。(2)、孟德尔杂交实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杂交实验现象:纯种高、矮豌豆杂交后代(子一代)都是高茎;通过小组活动表,引导学生逐一分析:①纯种高、矮豌豆杂交,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高的性状?②子一代基因型分析(完成填空)。此处需要教师教具引导。过度:子一代高豌豆Dd中的d还会遗传下去吗?如何证明?(3)杂种高豌豆Dd(子一代)自交实验分析:①学生小组活动:模拟自然条件下传粉受精形成子二代可能的1、学生看见自己平常玩的游戏在课堂上出现,都能积极的参与,并且快速的找出答案;2、积极参与游戏背后所隐含的科学知识的学习;3、带着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疑问进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内容的学习。1、学生了解孟德尔之后,带着疑问“为什么他就被称为遗传学奠基人”进入其最有名的豌豆杂交实验分析;2、积极参与分析第一个杂交实验现象:纯种高、矮豌豆杂交后代都是高茎。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之后回答: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其中,子一代中所表现出来的“高”为显性性状,“矮”为隐性性状,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3、根据自然条件下传粉受精的规律完成小组活动:模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和分析问题。2、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其感觉可以“学以致用”;3、顺理成章的过度到新知识的学习。过渡自然1、训练学生缜密的思维,懂得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2、教师通过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显性”和“隐性”的含意;另外,第一个实验现象的分析,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首次接受“基因分离和组合过程”的学生觉得更加形象具体,为第二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做准备;3、通过小组“模拟杂种高豌豆Dd(子一代)自交实验”这一活动,使得得出“子二代高第3页共5页教学环节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禁止近亲结婚基因组成和性状并记录;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巡视课堂,以便及时的给予学生指导。②小组代表分享本小组活动记录数据;③引导学生从各小组的记录数据中发现规律:子二代中高茎豌豆比矮茎豌豆多。④小组活动:思考并讨论“遗传学奠基人”当年分析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子二代中总是高的多,矮的少?⑤展示孟德尔有关豌豆其他相对性状自交结果,证实推理正确。(4)与学生一起总结“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结果;(5)借助孟德尔成功经验,渗透情感教育。3、分析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1)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来分析课前引入时“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2)通过教学,逐步引导至“同时卷舌的父母也会生出不卷舌的孩子”。过度:卷舌与不卷舌并不重要,但如果此处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不是不卷舌,而是某种致病的性状(如:白化病)该怎么办呢?4、禁止近亲结婚(1)、引出近亲:承上:两种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简单介绍:①白化病(播放视频);②红绿色盲(图片检测);提问:哪些人群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更大?(学生回答——近亲)(2)、解释近亲,分析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可能性大的原因;拟杂种高豌豆Dd(子一代)自交实验结果4、分享小组活动记录数据,并且从中数据中发现规律:子二代中高茎豌豆比矮茎豌豆多。5、小组讨论:完成小组活动记录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杂种高豌豆Dd自交实验结果分析”并且分享讨论结果。6、联系前后两次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学生积极回答)1、积极利用刚学的知识解答课前“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2、逐步思考并明白“卷舌的父母也会生不卷舌的孩子”;1、观看“白化病”的视频,对于隐性遗传病有所了解,并且知道其致病原因;2、积极分析“哪些人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更大?”,了解近亲;茎比矮茎多”的结果更加顺理成章,也能更好的引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4、分析小组活动结果,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学生对整个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的总结性回答,让其更具有成就感,是本教学环节的又一个精髓所在,使教学效果进一步升华;6、渗透情感教育。1、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2、逐步引导,过渡自然;1、通过视频和图片,在了解白化病发病原因的同时又可以感性的接触到患者日常生活中所要遇到的困难,可以为后面的情感教育做准备;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第4页共5页教学环节总结并练习板书:二、近亲结婚(“禁止”两字暂时不写)(3)、近亲结婚的危害——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4)、通过一调查表中的数据,进一步证实刚刚得出的结论;提问:怎么样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呢?学生:近亲不能结婚。教师:是的,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板书补充“禁止”这两个字(5)、渗透情感教育。将课本中提到但教学中未安排进去的内容涉及到练习中;3、懂得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近亲结婚使父母双方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机会增大,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也就增加。4、认同由于遗传病患者和我们一样的成长,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关心与呵护。不能因特殊的外表,先天性的缺陷,受到常人的冷眼、讥讽和歧视,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积极思考、学以致用;3、情感教育。从整体上认识本节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八、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基因组成DDDddd性状高高矮二、禁止近亲结婚第5页共5页附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小组活动记录表活动一:纯种高、矮豌豆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分析:(一)子一代为什么会只表现高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性状和性状之分。豌豆的高和矮,的是显性性状,的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变现矮。(二)子一代基因组成分析(完成填空)亲代:基因组成(性状)DD(高)dd(矮)生殖细胞基因子一代:基因组成性状(高/矮)活动二:杂种高豌豆Dd自交实验(一)模拟自交实验结果子一代:基因组成(性状)Dd(高)Dd(高)生殖细胞基因子二代基因组成性状DDDddd高矮数量注:“红色胶片”代表显性基因D;“无色胶片”代表隐性基因d(二)、杂种高豌豆Dd自交实验结果分析(完成填空)子一代:基因组成(性状)Dd(高)Dd(高)生殖细胞基因子二代:基因组成性状(高/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