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精编教案北师大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习与探究之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会制做powerpoint课件。个别同学有演唱专长,可充分发挥。学生特别喜欢唱歌,但他们所喜欢和接触的多是流行歌曲,对三四十年代的革命歌曲了解甚少,大概除了《义勇军进行曲》,其他很少甚至根本没听过。这一单元正好刚刚学完抗战历史,让他们用歌声来体会当时的时代心声和风貌,既可以重温历史,又可以感受到革命歌曲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也正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历史学习方法。〖活动目标〗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拓宽知识面,提高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学唱后的感受,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制作课件,培养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的精神。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活动准备〗全班按平日的分组情况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有负责本组事宜的小组长,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教师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目的,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目、网址。各组或查阅书面、影像资料,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或采访相关人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收集以下资料:①有关抗日救亡歌曲作者、词曲内容等方面的资料;②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影像资料或伴唱带等;③与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标语等。每组根据自身特点或优势设计出本组的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各组长研究出最佳联唱方式。然后学生在老师配合下制作课件。教师课前将每组选出的最喜欢的歌曲打印成歌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学唱,每组至少学会两首。2各组选出一名学生组成裁判组,裁判组制定竞赛规则及评分表,课堂中随时作记录,课前准备好纪念奖品。没有网络设备的学校可以用录音机播放,也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演唱。〖活动过程〗教师以导入新课的形式说明本课的活动方式。主持人致开场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歌。你可曾知道,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不久华北又告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一首首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日战争年代的号角。“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让我们放开歌喉,在歌声中重温那一段历史吧!(课件出示课题)主持人宣读活动程序和竞赛规则:程序安排:屏幕出示课件首页:“点击名人”“歌曲欣赏”“展示自我”“谁是赢家”“闲雅聊天室”。评分表:主持人:“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破碎的山河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亿万中华儿女满怀悲愤,踏上了抗日救亡的征途,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也由此应运而生。在此,我们介绍两位著名的音乐家,看他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3一、点击名人出示幻灯片:(聂耳,冼星海)课件说明:每位名人都有相关资料的链接(人物生平介绍、歌曲试听、图片资料),可随意点击,介绍完毕再返回首页。各组抢答,每介绍一位加2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结合课件里的文字、图片资料再作补充介绍。二、歌曲欣赏主持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近代音乐史中一股音乐潮流,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用歌声反映着抗敌救国,保卫民众的时代主题。请欣赏课件出示歌曲目录:《毕业歌》(1931)《义勇军进行曲》(1935)《黄河大合唱》(1935)《南泥湾》(1936)《卖报歌》(1932)《在太行山上》(1938)《到敌人后方去》(1938)《松花江上》(1936)《游击队之歌》(1938)《团结就是力量》(1943)课件说明:每首曲目后面都有相应资料链接(词曲作者,创作背景,相关图片、简谱,音乐试听)。每欣赏完一首,可通过链接再回到“歌曲目录”这一张幻灯片中,继续点播。每组点播最喜欢的一首歌曲,然后播放,欣赏。(幻灯片配有歌词,便于学生学唱)欣赏之后,各组抢答本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每答对一个加1分。由于时间限制,每首歌曲只能听主要的一段。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三、展示自我(演唱比赛)4主持人:给我一片云彩,我会成为绚丽的彩虹;给我一点掌声,我会成为耀眼的明星。给大家一方舞台,展示自我吧!说明比赛规则:每组演唱形式不限,可以是“个人演唱”,也可以是“小组合唱”,或二者皆有,也可以有伴舞。个人演唱满分2分,小组合唱满分3分。评价标准没有专业要求,师生凭感觉。能准确介绍所唱歌曲的创作背景的再加2分。每组演唱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教师应根据情况作适时调控。课件说明:学生演唱时,播放伴奏曲。四、谁是赢家(活动评价)教师通过屏幕出示评分表及柱状图。裁判公布每组每项得分情况,(其中课前准备情况,上课前各组长已评出结果)老师在表内输入数据。通过柱状图显示各组得分情况,得出最佳小组,给优胜组颁发奖品。五、闲雅聊天室(配有背景音乐)主持人:激烈的比赛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步入闲雅聊天室,说出你的心声,倾听我的絮语,留下他的建议,让我们共同进步。学生可谈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也可谈对某一首歌曲的感受。由此,师生可及时交流对全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看法,便于总结经验,改进不足。1.本次活动你参与了什么?2.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的?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4.你学会几首抗日歌曲?你学唱抗日歌曲的最大感受是什么?5.你如何评价本次活动课?请留下你宝贵的意见。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再次点出主题,收拢学生思绪,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结束主持人:歌声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民族的灾难和先辈的抗争。同学们,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担负起维护和平的重任吧!最后,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课结束。5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将历史、音乐、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唱中”从艺术的角度感知这段催人奋进的历史。竞赛中没有背书的负担,只有学习的乐趣,没有考试的压力,只有竞争的欲望。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亲身感受,实践和具体操作,获得了新知,锻炼了能力,真正地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启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情趣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才会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案点评〗《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是一节较特殊的学习与探究课,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教师认真做了学情分析,制定了符合本课内容的活动目标,创设了民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从活动准备到活动过程,学生始终以主体的地位出现,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制作课件等活动,培养了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的精神和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展示中,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交流学唱后的感受等,达到了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拓宽知识面的目的,提高了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真切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活动准备需要花费学生一定的时间,某些要求有难度,整个活动过程基本上是要利用电脑课件的形式来完成,对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说有局限性。给优胜组颁发奖品不一定可取。附录相关资料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生于云南,自幼喜爱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聂耳18岁到上海,第二年考进了“明月歌舞团”学习作曲。后来他来到北平发起并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聂耳从1933年开始作曲,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卖报歌》就是那时创作的。1934年他创作了《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前进歌》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1935年初,他写下了《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同年2月,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撰写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可以说,这是人民对聂耳音乐作品的最高评价。1935年聂耳到日本,不幸在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他的歌曲都是为中国劳苦大众所做的,聂耳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被誉为人民音乐家。6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广东番禺人。幼时家境贫寒,靠母亲做工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考入岭南大学半工半读,他热爱音乐。大学毕业后,他当过打字员、音乐教师。1926年在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学习,1927年在上海进入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29年又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半工半读。在失业和饥饿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他刻苦学习,创作出《风》的优秀作品,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他以歌曲为武器,宣传我党的抗战路线和主张。创作了《保卫武汉》《到敌人后方去》《工人抗敌歌》及《在太行山上》等著名歌曲。他还在武汉主持抗战音乐运动,组织“星海歌咏队”,向人民传播革命歌曲。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他创作近百首歌曲,其中有著名的《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以及《民族解放交响乐》等,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鼓舞与教育作用。毛泽东赞誉他为“人民的音乐家”。1940年5月去苏联工作,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东北沦亡后,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官兵拖老携幼,布满西安的街头。被迫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东北人,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头悲苦郁闷,他们要倾诉,他们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彷徨的惨景,于是便用血和泪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艺术杰作,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催人泪下。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松花江上〉的曲调了。”这首歌当时在东北军中广为传唱。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黄河大合唱》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7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洗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7《保卫黄河》(轮唱)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毕业歌》(歌词)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