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看书列提纲,把握全课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资料、介绍资料了解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通过观看录像、合作探究、历史短剧表演了解戊戌变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大背景下,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一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对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本课按照事件的兴起、发展、高潮和结局这一线索分三个子目进行了介绍:“康有为发起公车上2书”――揭开了运动序幕;“警世洪钟《天演论》”――推动了运动的发展;“短暂的百日维新”――是运动的高潮。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教师准备1.收集《走向共和》《近代春秋》的音像资料,“公车上书”后社会反响的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3.指导学生准备戊戌变法历史短剧。学生准备收集维新派推动变法运动发展的活动资料,以及有关严复和《天演论》的资料。〖板书设计〗〖教学过程〗345〖教案点评〗本教学设计充分地体现了历史课改理念,有以下几处亮点:1.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起引导、组织作用。本课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是由学生自己得出。2.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如看书、讨论、收集资料、介绍资料、分析资料、编演历史短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多种能力。3.注意情感教育的渗透。通过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历史画面、学生表演历史短剧创设浓厚的历史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