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爱心专心1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三大战役。2.百万雄师过大江。难点:1.渡江战役的意义。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三、教学方法1.诗词导入法。可以用关于本节内容的诗词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讨论法。用心爱心专心23.图文结合法。本课两大内容都需结合地图学习,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战争的发展进程。4.引导分析法。对于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5.图表法。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对相关内容作出归纳,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四、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阶段。到1948年8月,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仅把劣势转变成了优势,而优势逐渐发展成胜势。到9月份,战略决战的第一个大战役——辽沈战役便拉开了序幕,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请看投影。[投影显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成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同学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写的。诗中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挡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表达统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那么,渡江战役是怎么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导入语例示三]放电影《辽沈战役》中的片断,向学生指出,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到11月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场具有战略决战性质的战役。随后提出问题:辽沈战役发生的背景是什么?辽沈战役中共双方的结果怎样,与辽沈战役并称的三大战役中的另外两大战役是什么?用心爱心专心3导入新课。[板书]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三大战役1.三大战役的背景[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上一课学习了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历史,从中知道,人民军队转入反攻,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始由发展转向灭亡。这并不是空话,到1948年8月,这种效果就显现出来了,请看投影。[投影显示]“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的两年作战中,人民解放军歼敌二百六十四万人,其中俘敌一百六十三万人。两年主要缴获,计有步枪近九十万枝,重轻机枪六万四千余挺,小炮八千余门,步兵炮五千余门,山野重炮一千一百余门。两年中人民解放军由一百二十余万人增加到了二百八十万人。其中正规军由一百一十八个旅增加到了一百七十六个旅,正规军人数由六十一万增加到了一百四十九万。解放区现有面积二百三十五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平方公里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现已有人口一亿六千八百万,占全国人口四亿七千五百万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三;现有县城以上大中小城市五百八十六座;占全国城市二千零九座的百分之二十九。由于我党坚决领导农民实现了土地制度的改革,现已有大约一万万人口的区域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土地大致平均地分配给了农村人民,首先是贫雇农。党在国民党区域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成绩,这表现在各大城市中争取了广大的工人学生、教员、教授、文化人、市民和民族资本家站在我党方面,抗拒了国民党的压迫,使国民党完全陷于孤立。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在一九四六年七月为四百三十万人,两年被歼和逃亡三百零九万人,补充二百四十四万人,现有三百六十五万人。——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国共双方的情况。(指解放战争第三年)[学生归纳]回答一: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为增强,人数达到二百八十万人。回答二:解放区的面积和人口大为增加。回答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顺利完成,人民获得了土地,积极支援战争。回答四:国民党统治区危机加深,民主力量增长。用心爱心专心4答案五:国民党军队数量由四百三十万下降到三百六十五万人。……[教师讲述]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已增至280万人,共有五支野战部队:西北野战军7万人,华北野战军20万人,中原野战军20万人,华东野战军42万人,东北野战军70万人。并已基本形成野战军、地方军和游击部队三者结合的完整体系。军队素质和战术水平大为提高,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攻坚战能力也大为增强;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1/4,人口占全国1/3,土地改革大部完成,部队后方更加巩固。国民党被歼264万人,它的总兵力已下降为365万人,其中用于一线约174万余人。蒋军虽然还有相当大兵力,但在战略上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割为五个孤立集团,东北55万人,分布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华北55万人,分布于平绥线、北宁线诸点;徐州60万人,布防于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两路十字架上;华中75万人,部署于以汉口为中心的地区;西北30万人,布置于以西安为中心的地区。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爱国民主运动深入发展,农村游击战争不断发展,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已呈现不稳。(要向学生说明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华东为刘峙集团,华中为白崇禧集团,西北为胡宗南集团)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这时,能不能迅速果断地抓住战机,组织决战,各个歼灭敌人,敢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成了战略决策上的关键问题。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全面讨论和部署夺取全国政权的各项工作,提出从1946年7月算起,用五年时间,发展解放军500万,歼灭国民党军队500万,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决定解放军第三年度仍然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根据九月会议的精神,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军委,先机制敌,因势利导地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出色地完成了在长江以北消灭敌军主力,加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任务。国民党亦面临着需要作出决策的时刻。早在1947年冬,美国曾向蒋介石提出:北纬40°以北(安东—安西)暂时放弃;北纬35°以北(陇海线)要力争;北纬30°以北(长江线)要坚守;北纬30°以南(华南)进行经营。蒋介石是从来不肯放弃一城一池的,舍不得丢掉东北,并且企图牵制东北解放军不能入关作战,总是犹豫不决,一拖再拖。半年以后,战局继续向不利于国民党方面发展。蒋介石才决定放弃东北,但又说准备在东北坚持到十月底,以观时局的发展,原则上不放弃沈阳,同时作撤退准备。蒋介石这种战略意图上的用心爱心专心5矛盾状态,显露出他自己已心慌意乱,无所适从。这时,中央军委果断地把战略初战放在了东北战场。[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大家可以讨论解决。[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大家可以从兵力对比情况;敌军分布情况;敌军的战略意图;民心向背等方面去分析。[学生回答]回答一:从全国五大战场来看,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惟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回答二: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或守,举棋不定。回答三: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回答四:歼灭东北敌人后,可支援其他战场。回答五: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教师讲述]我们共同来总结一下前面几位同学的回答,首战东北有几大好处:一、东北解放军有70万野战军和30万地方部队,共有100多万,而国民党只有军队55万,其中正规军48万。被围困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东北战场是我军兵力超过敌军兵力并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惟一战场,这就将初战的胜利放在了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二、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就能实施战略机动,挥师入关,有利于关内战场的作战。就能以东北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三、土改完成,人民群众支援,更重要的是敌人在撤守问题上摇摆不定。给了解放军一个绝好的歼敌机会。四、如果把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华北战场,则会受到国民党华北、东北两大集团军的夹击而陷于被动;如果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敌军迅速撤入关内,实现其战略收缩的意图。因此,将战略决战的初战放在东北战场就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下面我们看这三大战役的具体内容。[板书]2.三大战役平律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将课本上关于三大战役的内容仔细看一遍。然后复述其主要内用心爱心专心6容。[学生看书]……[学生复述](1)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解放军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沈阳被攻克,东北全境解放。(2)辽沈战役结束后,淮海战役开始,解放军先在徐州附近顽强歼敌,后解放徐州,在河南东部全歼徐州逃窜之敌。淮海战役结束。(3)淮海战役进行时,东北解放军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了平津战役,把敌人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据点。先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又和平解放北平。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出每一次战役胜利的意义和三大战役总的影响。[学生回答]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则增至三百万,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教师引导]那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谈一谈自己对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的看法。[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回答一:党的正确领导。首先抓住了把首战放在东北的机遇。从而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回答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回答三:国民党军队的投诚、起义。回答四: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教师讲解](附“三大战役示意图”)用心爱心专心7同学们,先在图上找到以下地方:长春、沈阳、黑山、锦州、营口、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徐州、蚌埠、碾庄、双堆集、陈官庄、确山,然后再看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一)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首先向北宁线锦塘段出击,至10月1日,除锦州、锦西两孤立据点外,全为解放军控制。10月14日,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8万余,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等。攻克锦州,完全封闭了东北境内敌人陆上的退路,这就决定了东北敌军全部被歼的命运。10月17日,长春曾泽生率六十军全军26000余人起义。19日,在东北野战军待令攻歼下,国民党东北“剿总”另一副司令郑洞国率四万余人投诚。长春宣告解放。用心爱心专心810月26日,打虎山地区的援锦廖耀湘兵团十万之众全部就歼,廖耀湘等均被活捉。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10日,锦西被收复。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47万人。(二)1949年11月7日,淮海战役打响了。华东野战军分三路迅猛包抄徐州东面的黄百韬兵团。8日,何基沣、张克侠部二万人起义,敌北面防线出现裂口,华东野战军乘势直插徐州和碾庄之间,包围了黄百韬兵团,11月22日,全歼该兵团,黄百韬自杀,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11月23日至25日,中原野战军在徐州与蚌埠之间的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河南信阳匆匆赶来增援黄百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