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测试题(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1.在我国,公民就是人民。()2.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3.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5.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保障才能充分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A.立法保障B.司法保障C.法律保障D.社会保障6.在我国,人一出生便享有公民权,享有人身权和人格尊严,享有受抚育、受监护的权利,享有继承的权利。到了入学年龄,享有接受义务教育权。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劳动权。达到法定年龄就有了结婚的自由。到了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此外,还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我国公民的广泛权利伴随人的一生。这说明()A.公民权利的平等性B.公民权利的真实性C.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D.公民权利的广泛性7.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A.真实性B.平等性C.广泛性D.一致性2/29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段话表明()A.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真实性B.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C.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平等性D.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9.午休时间,小琪还在教室大声朗读英语。同学多次提醒,她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小琪的观点是()A.错误的,因为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B.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合一性C.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法律的保护D.正确的,因为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具有平等性和真实性(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10.言论自由就是说话畅所欲言,不受任何限制。11.国庆期间,公民上街游行欢庆节日可以不受限制。(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12.抗击“非典”期间,为控制“非典”疫情蔓延,疫区地方政府采取了强制隔离等措施。有极少数公民不予配合,认为这“干涉了人身自由”,是“侵犯人权”。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有紧急状态法,规定当整个国家或某城市发生战争、叛乱、骚乱、地震、瘟疫等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时,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权利,包括人身自由都将受到一定限制。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发生瘟疫的状况下,可对疫区公民的自由、权利进行必要的强制性限制。根据材料回答:如何理解自由权利与法律的关系?13.案例一:原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陈希同,任职期间,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价值人民币55.5万余元,未按规定交公而占为己有,擅自动用财政资金修建两座3/29豪华别墅,并大肆用公款吃喝玩乐。1998年7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16年,赃物没收上缴国库。案例二:2000年2月15日,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行贿3000万元,情节恶劣,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案例三:厦门特大走私案件的查处,共涉及省部级干部3人,厅局级领导干部26人,县处级干部86人。他们都受到法律的不同处罚。以上材料有什么共同之处?审判的结果说明了什么?14.材料一: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保护人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材料二:中国已先后加入了21个国际人权公约。1997年中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3年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交了履行这个公约的首份履约报告。材料三:为进一步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了23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其中14件已经通过。审议修改物权法草案,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修订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审议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国家是怎样保障公民权利的?(2)法律和公民权利是什么关系?(五)为我们加油15.联系实际谈谈有没有公民权利不平等现象,想想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现象?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测试题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测试题4/29(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1.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都有权利对违反法律的公民执行拘禁。(×)2.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是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体现。(√)3.轻生或自残等行为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4.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5.某煤矿老板和工人签订“生死合同”,规定“工伤概不负责”。这种“霸王合同”漠视了矿工的(B)A.劳动就业权B.生命健康权C.公民民事权D.人身自由权6.某小区经常发生失窃事件。某夜,李某深夜加班回家,他警惕地朝四周看看,然后轻声上楼回家,却被守候多时的小区保安怀疑行为不轨,将其带到物业公司扣押、盘查达四个小时。该小区保安的行为主要侵犯了李某的(D)A.劳动权B.休息权C.生命健康权D.人身自由权7.下列属于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是(B)①持刀歹徒拦路抢劫,张航奋起自卫,最终将歹徒制服②郝奇因抑制不住好奇心而尝试毒品③张纨很喜欢上网玩游戏,一玩就是七八个小时④肖谨很小心地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5/29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张某向钱某借了两万元钱,久欠不还。钱某讨钱心切,一日伙同表兄把张某骗到自己租的楼房内,称不还钱就别想出去。晚上张某乘钱某和其表兄睡熟之际,跳窗逃走,不慎摔成重伤。钱某和其表兄(D)A.追讨欠款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负任何法律责任B.行为有些过激,但张某跳楼与他们无关C.侵犯了张某的人格尊严,要负法律责任D.侵犯了张某的人身自由,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9.某窃贼在行窃时被发现,逃窜时被居民围住,愤怒的居民将其打得遍体鳞伤,巡警及时赶来将其带走。对这一案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①窃贼违法,打死活该②我国法律鼓励公民以任何方式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③居民的殴打行为侵犯了窃贼的生命健康权④居民同窃贼作斗争应依法进行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10.吴某因未婚夫要与其分手而伤心,爬上车站一幢20层高的楼顶上,想以死威胁未婚夫回心转意,导致车站周围众多人围观,周边交通阻塞、车站秩序混乱。后经警察耐心劝导才把她解救下来。但事后吴某受到拘留五天的治安处罚。她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为什么要拘留我呢?”你认为吴某的言行正确吗?请辨析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6/29吴某的言行不正确。维护自身生命健康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自杀会给亲人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无所养等社会问题,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相违。她的行为,还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所以要受处罚。(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11.八年级5班几位男生在议论一个话题:“谁是本班最勇敢的人?”这时,小A出主意说:“谁敢从学校三楼跳下去,谁就是我班的勇敢之星。”“不敢跳的是胆小鬼!”有的同学看看地面,想当“勇敢之星”可又有点儿害怕……如果你在场,你赞同下列哪种选择?请说明理由。①跳就跳,做一个勇敢的人,不能输给同学。②与我无关,别人想跳就跳呗,我等着看热闹!③绝不参与,及时制止同学并报告老师。④自己不会去跳。如果同学跳下去受了伤,马上把他送医院。我会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略。(五)为我们加油12.总结自己在维护生命健康权方面的表现,制订今后的努力措施。(1)我曾经这样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不吸烟、不喝酒;有病寻医不耽误;……7/29(2)我曾经为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做过:搀扶同学到医院看病;制止小学生玩弹弓伤人;……(3)我今后要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打算:坚持锻炼身体;搀扶老幼过马路;……[参考答案]略。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测试题(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1.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2.良好的名誉主要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3.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国家领导人的照片不属于侵权行为。(√)4.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使用姓名,但不允许更改自己的姓名。(×)(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5.八年级学生小光想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小超,为了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背后中伤、诋毁小超。小光的行为侵犯了小超的(C)A.肖像权B.荣誉权C.名誉权D.隐私权8/296.学生宿舍丢了东西,老师怀疑是本校学生所为,在查无结果的情况下,他让学生投票“选小偷”。这种做法(D)A.能找出小偷,因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B.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合法财产权C.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D.严重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7.肖像是公民人格的基本标志,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C)A.擅自将他人的肖像陈列在橱窗中招揽顾客B.未经许可,用阳光女孩的照片做杂志的封面C.行人街头因乱扔垃圾被拍照在晚报上曝光D.在他人的照片上乱涂乱画,丑化他人形象8.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是(D)A.物业公司公布小区未交物业费者的姓名B.用有困难同事的姓名往同事家里寄钱C.小区公布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的捐款人名单D.冒用他人身份证开户登记手机并恶意使用(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9.有人对监狱实行人性化管理不理解,认为这些重刑犯泯灭人性,罪大恶极,没资格做人。你认为在押重刑犯人还有人格尊严吗?[参考答案]9/29在押犯人作为人,有其人格尊严,即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正因为犯人没有做到自尊,所以失去一些尊严,失去自由。即使他们是犯人,他人也要尊重其作为人的地位和法律规定他可以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10.据报道,某公司未经中央电视台和主持人同意,擅自对“该不该减肥”这一电视节目的录像带进行剪接、添加、拼凑甚至伪造,制作成减肥产品广告,广告中赫然出现了该主持人主持的节目片段。广告播出后,主持人接到大量来信和电话,称他欺骗了观众。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1)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主持人的什么权利?简要说明理由。(2)假如你是该主持人,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参考答案](1)侵犯了主持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法律规定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犯,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侵犯他人肖像的完整权;公司用主持人作为广告形象,被群众认为他在骗人,损害了主持人的名声,其名誉受到不正当贬低。(至于侵犯知识产权,在此不做回答要求。)(2)先通过协商、仲裁等非诉讼的适当途径,要求公司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偿包括精神损害在内的各种损失。如果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则通过诉讼途径,到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帮助自己讨还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