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源于饮食控制和适宜的运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健康源于饮食控制和适宜的运动一、饮食六宜宜早。人体经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些饮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宜缓。吃饭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狼吞虎咽,会增加胃的负担。宜少。人体需要的营养虽然来自饮食,但饮食过量也会损伤胃肠等消化器官。宜淡。饮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好处。宜暖。胃喜暖而恶寒。饮食宜温,生冷宜少,这有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宜软。坚硬之物,最难消化,而半熟之肉,更能伤胃,尤其是胃弱年高之人,极易因此患病。所以煮饮烹食须熟烂方食。1.饭前喝汤。我国人民用餐习惯一般都是先吃饭、后喝些菜汤。西方人的用餐习惯是先喝点汤,再吃饭(面包等)。这两种不同的用餐习惯,究竟哪一种科学、合理?从科学卫生的观点看,先喝点汤再吃饭比较好。因为人在感觉饥饿时马上吃饭对胃的刺激比较大,日久,容易发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饭前先喝点汤,就好象运动前做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整个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为进食作好准备。这样,就会减轻对空胃的刺激,对胃的保护有一定好处。2.站着吃饭。医学家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势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学,坐式次之,而下蹲位最不科学。这是因为下蹲时腿部和腹部受压,血液受阻,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影响胃的血液供应。而吃饭时,恰恰是胃最需要新鲜血液的时候,某些胃病可能与下蹲式就餐姿势有关。人们吃饭时大都采用坐势,主要是因为工作劳累,而坐姿最感轻松之故。3.吃饭说话。传统习惯认为,吃饭时不宜说说笑笑,否则对消化吸收不利。而现在一些保健专家则认为:吃一顿午饭用30分钟左右为宜,在此时间里边吃边说,可使一起进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烦恼,使肠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肠处于最佳消化状态。4.喜吃苦食。苦味食物不仅含有无机化合物、生物碱、萜烃类,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苦味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帮助人们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松弛下来,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恶劣情绪。苦瓜、咖啡、苦菜、慈姑、茶叶、巧克力、啤酒等苦味食品含维生素B17,有强大的杀伤癌细胞的能力。5.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水果应在两餐间食用;汤应在饭前喝;瓜类蔬菜要单独食用。三餐有别。早吃好,午吃饱,晚餐适量。草率的早中餐、丰盛的晚餐,使人患肥胖的占67%。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为佳。午餐同样,因为午餐食用鸡或鱼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满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中转化为使头脑清醒的化学物质;另一个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关键营养物质是胆碱,它存在于鱼、肉、蛋黄、大豆制品、燕麦片、米、花生和山桃核中,胆碱是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化学前体,在记忆中起主要作用。晚餐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佳。6.心情舒畅。吃饭时情绪好,食欲增强,血液循环良好,胃肠的消化功能强,免疫力增强;如在吃饭时情绪压抑和郁闷,则会影响食欲,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降低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人的免疫力。讲究卫生。饭前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7.细嚼慢咽。细嚼可使食物磨碎成小块,并与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咽。同时,嚼还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为食物的进一步消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定时定量。吃饭有规律,定时定量,能使胃肠道有规律地蠕动和休息,从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肠道的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8.少吃多餐。进食少,血液中的糖浓度低,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就少,胆固醇的水平就降低,体内脂肪也会减少;但要注意,不论吃多少餐,总热量不应超过一日三餐的总量。节制饮食。节制饮食不仅能减轻胃肠负担,而且由于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一种良性刺激,从而调动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内循环均衡稳定,使免疫力增强,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向于平衡,有利于提高人的抗病能力。二、运动是一门科学生命在于运动的本质是:生命是有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变老,而运动的意义在于我们不止是对于空间的移动,而是对于时间的移动。人类达到光速运动的话,就会变为永恒。人是动物,应该运动。但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人则不能运动或者说不能剧烈运动,比如:刚做完了大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刚刚劳作一天、体质差、营养不良等等。中国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庸之道”意思就是适量、张弛有度。对于一般人来说,运动太少或者过度都是有害的。有的人听专家说:“每天必须走一万步”,结果三个月后住院了,因运动量过大膝盖积水。2012年11月广州举办马拉松比赛导致两名年轻人因剧烈运动死亡。因过度运动致病、致死的人很多。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的体质决定运动量,运动必须个性化、科学化即个性化科学运动。严格的讲,运动和饮食一样,都是一门个性化的科学。北京市身心智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营养专家张金波说:“个性化科学运动应该是经过科学营养技术检查身体营养食物缺乏还是过剩来决定每个人运动量的多少,营养过剩则说明缺乏运动,而营养缺乏则绝对不能剧烈或长时间运动,体质差的人过量运动是非常有害的,头晕、摔倒甚至会猝死。运目运动增视力人到中老年,视力多有不同程度地衰减,多做运目眨眼运动可以减缓视力衰减的速度。做时收心定神、全身放松,用力闭眼,再睁开,然后两眼球向左右两侧做运目运动,反复进行。闭眼时眼眶要特别用力,心思集中于眼睛、睁眼时尽量放松,每次锻炼5分钟,每天至少3-4次。下蹲运动能强心不少人下蹲或坐一阵子后起来,便有头昏、眼前发黑或冒金花甚至晕厥的现象。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心力弱、平时缺乏锻炼,如能多做下蹲锻炼,则可增强心脏活力,使上述症状改善。下蹲幅度可因人而异,身体较好者可以全蹲,并停1-2秒钟再站起来;中老年人可以半蹲,甚至只略微屈膝,逐步加大下蹲的幅度。一般每天锻炼2-3次,每次下蹲30-40次,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到良好效果。叩膝运动除焦虑当你因某种突发事件而焦虑紧张时,不妨借助于叩膝运动。方法是:两脚直立,交替踏步、抬高两膝,同时两手前伸。掌心朝下,抬右腿时用右手碰触膝盖,抬左腿时用左手碰触膝盖,运动快慢与平时快速步行速度相仿,反复做50次,就有一种轻松感从心中浮起。跳跃运动壮筋骨美国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对绝经期的女性进行骨骼与运动关系的系统观察中发现,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女性,1年后骨密度明显增加,最易发生骨折的髋部骨密度增加30%。究其奥妙,是跳跃运动既加快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加上地面的冲击力又激发了骨质形成之故,只要坚持每天做50次这种运动,就能拒骨质疏松症于体外。也可采用跳绳的方式,或者交替进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