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Q/SY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Q/SYDQ0899-2003储层微型构造图编制技术规范2003-04-29发布2003-07-01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企业标准ICS75.020E14SYBGF3560-200372Q/SYDQ0899-2003前言为了使大庆长垣绘制储层微型构造平面图、储层微型构造剖面图、沉积相与微型构造叠合图工作规范化,使油田数据库和绘图系统的技术指标一致,便于操作,结合目前油田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内有关信息是保密的,其版权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所有。未经油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的许可,该标准的任何一部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或复制、或储存于可检索系统,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或方法(电、机械复制、抄录)传播······。标准使用的管理权属油田公司,用户分两类:a)油田公司和所属单位在其管理、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有权使用本标准。b)承包商/分包商、制造厂/供方、以上述第一类组织的名义,为达到下述目的也可被授权使用本标准。——为项目做准备或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确实为这些组织执行任务。本标准的提供程序是在获得充分的保密保证后才予以提供,并且是永不更改的须知程序,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的单位,有责任安全保管并保证标准不被用于油田公司之外的目的。油田公司将寻访这些组织,以确认他们是如何执行这些要求的。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提出。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油田开发地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艳菊、李洁、隋凤芝、蒋正义。73Q/SYDQ0899-2003储层微型构造图编制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绘制储层微型构造平面图、储层微型构造剖面图、沉积相与微型构造叠合图绘图方法和图幅输出信息。本标准适用于大庆长垣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2储层微型构造类型2.1正向微型构造油层相对上凸部位,包括局部小突起、小鼻状构造、小断鼻构造等。正向微型构造油井有三种驱油类型:a)小突起:因处于油层局部高处,在四个方向均为向上驱油。b)小鼻状构造:在闭合的三个方向为向上驱油,开启的一方为向下驱油。c)小断鼻构造:开启的一方因受断层切割无下驱,其余三个方向均为向上驱油。2.2负向微型构造油层相对下凹部位,包括小凹陷、小沟槽、小断沟等。负向微型构造油井也有三种驱油类型:a)小凹陷:因处于油层局部低部位,在四个方向均为向下驱油。b)小沟槽:因三个方向处于低部位,故三个方向为向下驱油,一个方向为向上驱油。c)小断沟:相对较高的一方受断层切割,其余三个方向均为向下驱油。742.3斜面微型构造油层正常倾斜部分,常位于正负向微型构造之间,也可单独存在。还有一种小阶地构造也是斜面微型构造。斜面微型构造油井两个方向为水平驱油,一个方向为向上驱油,另一个方向为向下驱油。3准备工作3.1井位图3.1.1进行储层微型构造研究之前,必须准备一张解剖区目前所有井的开发井位图。3.1.2井位底图必须与沉积相带图井位底图完全一致。3.1.3如编制彩色井位图,可利用AUTOCAD分层技术,用不同的颜色把不同层系井网的井放在不同层(例如,基础井网放在7号层,用7号颜色;一次加密井放在1号层,用1号颜色;二次加密井放在3号层,用3号颜色;三次采油井放在4号层,用4号颜色;高台子井放在2号层,用2号颜色;三次加密井放在6号层,用6号颜色)。3.2数据准备3.2.1收集全区所有井的横向测井图,要求图上有最新标准划分的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含油性、水淹级别、有效渗透率等参数,建立细分沉积单元数据库,结构(见表1)。表1FieldFieldNameTypeWidthDec1层号Character162砂岩顶深Numeric613砂岩厚度Numeric614砂岩底深Numeric615砂顶海拔Numeric616砂底海拔Numeric61753.2.2收集全区所有井的井位坐标、补心海拔和断层数据等。3.2.3提取所绘区块油层砂岩顶、底界限,对断失的油层,人工合理赋值。3.2.4提取补心海拔高度数据,并对细分沉积单元砂岩顶、底深数据进行海拔高程校正。3.2.5提取斜井井号和小层数据,并从井斜数据库中提取实钻轨迹参数,进行井斜校正。4绘制原则4.1绘图时以单砂层(或沉积单元)顶面或底面微型构造平面图作为底图,其上叠合沉积相带图上的所有信息。4.2采用单砂层(或沉积单元)的顶面数据来作微型构造图,各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沉积特征和微型构造成因决定是否作底面构造图。4.3采用手工、计算机或人机联作方式绘图。5储层微型构造平面图5.1储层微型构造平面图编制方法5.1.1以单砂层(或沉积单元)为一个作图单位,从细分沉积单元数据库中提取每个单砂层(或沉积单元)的顶、底面深度,采用线性内插法作图。5.1.2对于地表地形起伏变化地区要进行深度海拨高程校正,海拨高程校正方法为:H校=H测-H补心海拔…………………………………………………………(1)式中:H校-校正后海拔深度,m;H测-由测井资料获得的储层顶面或底面深度,m;H补心海拔-补心海拨高度,m。5.1.3对于斜井,需进行井斜校正,海拨高程校正方法为:76H深=ΣL(i)×cos(α(i))……………………………………………………(2)式中:H深-垂直井深;L(i)-各段段长i=1、2、3、4、5、………(i为某一段);α(i)-各段的平均井斜角度。5.1.4计算机勾绘等值图时,应根据研究需要,不同单砂层(或沉积单元)可采用不同间距作图(1m-5m之间,一般选择2m,对构造倾角变化较大的地区,放宽到5m);如需要区块间接图,应采用同一等值距作图。5.1.5砂岩尖灭区内不勾绘等值线。5.1.6利用绘图软件绘制平面等值图,需要通过人机联作方式(如断层附近)勾绘出符合储层顶底面构造特征的平面等值图。5.1.7对于一个解剖区,可以根据需要,绘制油层组、砂岩组、小层、沉积单元或单砂层的顶、底面储层微型构造平面图。5.2储层微型构造平面图编制技术要求5.2.1图名XX油田XX区块XX单砂层(或沉积单元)顶面(底面)微型构造平面图,可写于图框外顶部正中,或图框内空白处。5.2.2图幅规格各厂统一规划,分块做图。以基础井网切割区和较大的断层为界,厂内各区块图幅比例一致,以便于接图修改。图幅大小要便于应用和归档保存,做到规格化。5.2.3区块间接图修改某区块某单砂层(或沉积单元)微型构造平面图编制完成后,须与相邻区块进行接图修改,同时校正所有图幅连接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图幅具有全厂或全开发区块整体成图的使用效果。776沉积相与微型构造叠合图6.1在AUTOCAD命令下,输入INSERT命令即可实现两种图幅的叠合。叠合时应采用AUTOCAD分层技术,把不同的参数放在不同层。6.2图名:XX油田XX区块XX单砂层(或沉积单元)沉积相与微型构造叠合图,可写于图框外顶部正中,或图框内空白处。7储层单砂体微型构造剖面图7.1储层微型构造剖面图绘制方法7.1.1提取各单砂层(或沉积单元)的顶、底面深度,并进行海拔高程和井斜校正(同上5.1.2、5.1.3)。7.1.2河流相应划分出河道砂(含主河道砂、小型决口水道砂)、废弃河道砂与河间薄层砂、表外储层等微相。7.1.3剖面线可与目前东西向井排方向一致,剖面图为左西右东。各剖面统一确定一条深度基准线(该基准线代表单砂层顶部某一海拔深度)。7.1.4绘制剖面图时,尽可能将不规则井点垂直投影在距该井最近的一条剖面线上,间距适度,能描述该剖面内容,且留有一定空间,因此要求剖面纵横向比例适度。7.1.5各井点某一单砂层(或沉积单元)的砂岩厚度及其与顶部基准线的距离(高度)按一定比例缩绘到基准线各井点下方,并按一定顺序分别标出砂层参数:渗透率(10-3μm2)、水淹级别(G、Z、D)、射孔井段(I)、层号、砂岩厚度(m)、有效厚度(m)。尖灭区用Δ,断失井点用[0]表示,个别未钻穿井点用“未”表示。然后按照各井层显示的微相类型和相互间的连通关系连结成单砂层连通对比剖面。7.1.6剖面中要反映出井间断层遮挡、断层倾斜方向和井点断失情况。7.1.7按照模式绘图法精细预测性地描绘各种微相、单砂体或岩石物理78相的分布状况:即井间边界位置、几何形态、分布规模、连续性、方向性和组合模式。7.1.8根据油水井动态资料,平面上重新组合确定每个单砂层(或沉积单元)的断层走向,延伸长度,落实断层分布状况。7.2储层微型构造剖面图编制技术要求7.2.1图名XX油田XX区块XX单砂层(或沉积单元)微型构造剖面图,可写于图框外顶部正中,或图框内空白处。7.2.2图幅规格根据生产需要,各厂或开发区统一规划、分块做图。原则上以基础井网切割区和较大的断层为界,厂内各区块图幅比例一致,以便于平面接图修改,图幅大小要便于应用和归档保存,做到规格化。8图幅输出信息8.1打印打印输出信息要求见附录A中的表A.1。8.2比例尺放于图幅边框外左下角或图框内空白处,用黑色(或彩色)段相间的刻度尺表示。一般井位底图为1:2000,输出时为1:5000。8.3图例图例见附录A中的图1、图2、图3放于图幅下边框外(中部),也可放于图框内某一空白处。8.4编图要求编图单位、编图人、审核人、日期放于图框外右下角。79附录A(规范性附录)图幅输出信息表图幅输出信息如表A.1、图A.1、图A.2、图A.3所示。表A.1图幅输出信息内容层绘图时颜色出图时颜色笔宽基础井网井7黑(7)黑(7)0.3一次加密井1红(1)红(1)0.3二次加密井L3深兰(5)绿(3)0.3三次加密井6粉(6)粉(6)0.3三次采油井4淡兰(4)淡兰(4)0.3高台子井2黄(2)黄(30)0.3小层剖面线0绿(3)黑(7)0.3小层剖面3绿(3)黑(7)0.3连通线3绿(3)黑(7)0.3一类夹层3红(1)红(1)0.3二类夹层3粉(6)粉(6)0.3三类夹层3黄(2)黄(30)0.3河道分界线8红(1)红(1)0.4表内表外分界线8深兰(5)绿(3)0.4尖灭线8黑(7)黑(7)0.3废弃河道线8淡兰(4)淡兰(4)0.3相带标识9黑(7)黑(7)0.3图头L0(8)黑(7)1.0图例L0(9)黑(7)0.5断层线(粗)L6(10)黑(7)1.0断层线(细)L6(11)黑(7)0.5断失[0]3绿(3)黑(7)0.3下切T3绿(3)黑(7)0.3未钻穿(未)3绿(3)黑(7)0.3海拔高度(标识)L7黑(7)黑(7)0.3海拔等高线L2桔黄(30)300.1尖灭线L1红(1)红(1)0.380图A.1储层微型构造平面图图例图A.2沉积相与微构造迭合图图例图A.3储层微型+构造剖面图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