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害虫对外检疫对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储粮害虫对外检疫对象储粮害虫对外检疫对象,它们是:巴西豆象、菜豆象、鹰嘴豆象、灰豆象、大谷蠹和谷斑皮蠹6种。1、巴西豆象Zabrotessubfasciatus(Boheman)巴西豆象属于豆象科(Lariidae)衰爪豆象属(Zabrotes),是世界性的储粮害虫,对储藏豆类的危害尤为严重。它既为害储藏的豆类,也为害生长在田间的豆类作物。我们曾在边境口岸进口的豆类中查获。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Omm,宽卵形,体黑色,触角呈锯齿状,11节,基部1—2节为黄褐色,其余为黑色。前胸背板略呈梯形,后缘中央有一淡色毛斑;鞘翅背面为黑褐色,密生细毛,并有不明显的毛斑;中部有明显的、颜色较浅的横带,雌虫比雄虫明显(图1)。各足跗节的爪退缩或微小,这是衰爪豆象属的特征。幼虫长约4.Omm,背面隆起,为乳白色,无足,头部缩到前胸中。地理分布: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热带,也可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发现。与我国交界的缅甸分布甚广。危害情况:巴西豆象的适应能力很强,在18~C,成虫可存活3—4个月;在—2℃的低温,幼虫能完全存活,蛹和成虫也可存活一部分。因而,只要某一地区的最低温度不低于—2~C,巴西豆象幼虫或成虫就能越冬。来年春天,越冬成虫飞到田间,取食豆类植株的花粉和花蜜,然后交尾,产卵在幼嫩的豆荚上。卵孵化为幼虫,并钻人豆粒内危害。我国部分地区春天温度在18~C左右,正是适宜巴西豆象生长繁殖的温度。巴西豆象在田间生长的豆粒内成长,并随收获的豆粒而进入仓库,继续为害储藏的豆类。巴西豆象的食性很广,金甲豆、红扁豆、小白豆、芸豆、豌豆、黄豆、饭豆、绿豆、豇豆等均能加以为害,对储藏豆类造成严重损失。在哥伦比亚,由于巴西豆象的为害,储藏豆类的重量损失可达8%。2、菜豆象Acanthoscelidesobtectus(Say)菜豆象属于豆象科(Lariidae),三齿豆象属(Acanthoscelides)。菜豆象又叫大豆象,它和巴西豆象一样,是储藏豆类的重要害虫。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Omm,长椭圆形,全身密生细毛。殿板、腹部大部分、鞘翅端部、足的一部分以及触角均为黄红色,鞘翅背面呈黑褐色,密生灰褐色绒毛,并有不明显的毛斑。触角11节,1—4节及末节为黄红色,其余为黑色。前胸背板略呈三角形,长有稠密的灰黄色茸毛(图2)。后足腿节内侧近端部有大齿1个及小齿2个,为三齿豆象属的特性。幼虫长约4.Omm,肥胖且弯曲,无足,头部很小。地理分布:原产于中美洲及南美洲,现已几乎遍及全世界。危害情况:为害各种菜豆、豇豆、豌豆、扁豆、大豆、蚕豆。既能为害田间的豆类作物,也能为害储藏的豆类。豇豆被侵害后,储藏2个月后的重量损失可达68.7%,可见其危害之严重。其生物学特性与巴西豆象相似。3.鹰嘴豆象Caliosobruchusanalis(Fabricius)鹰嘴豆象属于豆象科(Lariidae),瘤背豆象属(Callosobruchus)。鹰嘴豆象又叫眉豆象,是世界性的储粮害虫,也是东南亚地区重要储藏豆类害虫。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头部黄褐色,有细毛。雌、雄两性触角相似,均为弱锯齿状,11节,黄褐色。前胸背板为三角形,黄褐色,后缘中间有一桃形白色毛斑。鞘翅为赤褐色,并有灰色细毛形成斑纹(图3)。后足腿节内侧3/5处有一列细齿。幼虫长约4.Omm,肥胖且弯曲,乳白色,无足。地理分布:缅甸、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南非、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危害情况:严重危害鹰嘴豆、眉豆、豌豆、绿豆、大豆、扁豆、蚕豆、木豆、豇豆、菜豆等,是储藏豆类的主要害虫。4.灰豆象Caliosobruchusphaseoli(Chevrolate)灰豆象属于豆象科(Lariidae),瘤背豆象属(Callosobruchus)。灰豆象又叫菜豆象,是一种世界性的储藏豆类害虫,东南亚地区危害最严重。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5mm,灰褐色。雄虫触角呈栉状,雌虫触角为锯齿状,基部1—4节和末节的颜色较浅,其余的色泽较深。前胸背板呈三角形,黄褐色后缘中央的毛斑(瘤突)为成对的孵形,生有白毛。鞘翅外缘中部有略呈半圆形的褐斑,斑中有2条淡色长条斑纹(图4)。后足胫节端部腹面有一大齿突,背面有上齿突数个。幼虫长约4.Omm,其形态特征与鹰嘴豆象幼虫相似。地理分布: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日本、美国、夏威夷群岛、古巴、巴西、俄罗斯、英国、西班牙、法国。危害情况:为害各种储藏的豆类,如菜豆、扁豆、棉豆、蚕豆、利马豆、鹰嘴豆、豌豆等。5.大谷蠹Prostephanustrurtcatus(Hom)大谷蠹属于长蠹科(Bostrychidae),长蠹属(Bostrichus)。大谷蠹原产美洲大陆,是南、北美洲主要的玉米害虫。现在,大谷蠹不再局限于美洲,已在非洲大陆蔓延,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多哥等国均有大量发生。若不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加以制止,大谷蠹将成为遍及撒哈拉南部非洲地区的、国际性的主要储粮害虫。大谷蠹已随玉米进入以色列和伊拉克;在泰国储藏物害虫名录中,也有大谷纛的记载。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4mm,略呈圆筒形,红褐色,略有光泽。触角有10节,触节棒3节,呈鳃片状。鞘翅上的刻点较深,并有直立的短毛;鞘翅末端呈截断状,好似刀切的一样(图5),这是区别于谷蠹的重要特征。幼虫长约3.5mm,黄白色,有胸足3对。整个身体弯曲成C字形,头部小,缩到前胸中去。地理分布:美国南部、南北美洲、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墨西哥、坦桑尼亚、多哥、肯尼亚、以色列、伊拉克及泰国等。危害情况:大谷蠹是典型的农村储藏玉米害虫。成虫有钻蛀木头的习性,很容易钻到玉米棒的鞘叶中去,然后在玉米粒上蛀食,使成空洞,产生大量的玉米碎屑。大谷蠹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既耐干热,也耐湿热。在适宜于大谷蠹繁殖的条件下,玉米棒储藏6个半月后,被侵害率高达80%,可造成30%的重量损失。在坦桑尼亚农村地区,甚至发生玉米棒全部受害的情况,最严重的是由于大谷蠹的蛀蚀而把玉米粒变为粉末。在肯尼亚,玉米储藏6个月后的重量损失为35%。在多哥,玉米棒储藏4个月之后,几乎完全被大谷蠹毁坏;木薯干也受到大谷蠹的严重为害,储藏4个月之后,木薯干的重量损失竟可达73.6%。大谷蠹主要为害玉米和小麦,也为害豇豆、可可豆、咖啡豆、花生、扁豆和糙米等。与长蠹科其它害虫一样,由于有钻蛀木头的习性,它可在木头中发育,对木质仓库的危害严重。近年来,墨西哥等国的专家研究了大谷蠹消化系统中的酶和微生物。研究发现,在坦桑尼亚农村采集到的大谷蠹,其消化道中有类产碱菌AJ-caligenesfaecalis,萤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和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umviolaceum。这种在坦桑尼亚采集的大谷蠹,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因为它们能消化羧甲基纤维素。这一研究成果也说明了大谷蠹能在坦桑尼亚大量发生的原因。因为大谷蠹的食性复杂,能以木头(含有纤维素)为生,对于储藏玉米的危害就不在话下了。6.谷斑皮蠹Trogodermagranarium(EVel'ts)谷斑皮蠹属于皮蠹科(Dermestidae),斑皮蠹属(Trogodenna)。谷斑皮蠹是一种具有国际性危害的储粮害虫,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形态特征:成虫为长椭圆形,长2~3mm。头部及前胸背板的颜色较深,呈暗褐色或黑褐色,鞘翅为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并有不明显的斑纹。触角有11节,雄虫触角棒为5节,雌虫为4节。臀板部分外露,全身密生细毛(见上期图6)。幼虫长约5.Omm,黄褐色,背面各节生有许多刚毛。身体末端有较长刚毛组成的毛束,容易识别。幼虫一般蜕皮4-5次。地理分布:原产于印度次大陆,现已蔓延到世界各地,仅有少数国家或地区没有发现谷斑皮蠹。谷斑皮蠹的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宜于谷斑皮蠹的气候条件是,月平均温度超过20~C和相对湿度超过50%,并至少持续4个月之久。只要符合上述气候条件,该地区就有可能有谷斑皮蠹生长繁殖。危害情况:谷斑皮蠹既耐热,又耐旱。在37~C和相对湿度25%的干热条件下,繁育一代仅需25天。在30~C下,繁育一代需40天。谷斑皮蠹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2—36qG,它对于湿度的适应性很强。在35~(2下,以全麦粉作饲料,当相对湿度为0%时,其发育一代所需时间为42天;相对湿度为90%时,繁育一代仅需31天。谷斑皮蠹的幼虫很贪食,对储藏的谷物和油料种子危害很大。当环境条件适宜于谷斑皮蠹的生长时,粮堆表层的幼虫数目可以大于粮粒的数目,造成的储粮重量损失可达15%—20%。低温、过度拥挤和缺少食物可导致幼虫滞育。滞育的幼虫常钻人仓房的缝隙,可以不取食而存活2—3年或更长的时间。滞育幼虫比一般幼虫更难于防治。谷斑皮蠹幼虫除为害储藏的粮食外,还为害其它储藏物品,如干酪、奶粉、海枣、巧克力、珍珠粉、食糖、毛织品、动物制品、丝、毛、皮革、中药材、胡椒、棉籽、肉豆蔻等。虽然谷斑皮蠹成虫一般不取食,也很少飞翔,仅能存活15天左右,但每一雌虫能产卵80多粒,繁殖力很强,这是造成幼虫危害储藏物品的根源,因而也应彻底将其消灭。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