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第三单元)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三单元(章)教材分析单元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1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并明确命题1就是勾股定理。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画出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等)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科书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说起,给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数,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探索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探索得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此时这个逆定理是以命题2的方式给出的,教科书通过对照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结论,给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命题2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教科书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命题2,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广泛应用,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二、“勾股定理”单元简介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8.1勾股定理3课时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第2页(第三单元)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学科下册第三单元(章)单元(章)名称、课题勾股定理课时划分3课时教学课时第1课时总备课数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了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教法合作探究勾股定理学法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勾股定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札记第一步: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第3页(第三单元)ababccABCDE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第二步:证明新知:方法一;如图,让学生剪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的图形,利用面积证明。S正方形=C2S正方形=4ab+(a-b)2方法二;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求证:a2+b2=c2。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左边S=4×21ab+c2右边S=(a+b)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21ab+c2=(a+b)2化简可得。方法三:以a、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21.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RtΔEAD≌RtΔCBE,∵∠AED+∠ADE=90º,∴∠ADE=∠BEC.∴∠AED+∠BEC=90º.∴∠DEC=180º―90º=90º.∴ΔDE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等于221c.又∵∠DAE=90º,∠EBC=90º,∴AD∥BC.∴ABCD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面积等于221ba∴222121221cabba.∴222cba.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请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探究第三步:课堂练习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2.如图,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cbaDCABbbbbccccaaaabbbbaaccaaACBD第4页(第三单元)⑵若D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⑶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⑷三边之间的关系:3.△ABC的三边a、b、c,若满足b2=a2+c2,则=90°;若满足b2>c2+a2,则∠B是角;若满足b2<c2+a2,则∠B是角。4.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第四步:课后练习1.已知在Rt△ABC中,∠B=90°,a、b、c是△ABC的三边,则⑴c=。(已知a、b,求c)⑵a=。(已知b、c,求a)⑶b=。(已知a、c,求b)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b、c,有a<b<c,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c的值,并把b、c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来。3、4、532+42=525、12、1352+122=1327、24、2572+242=2529、40、4192+402=412…………19,b、c192+b2=c23.在△ABC中,∠BAC=120°,AB=AC=310cm,一动点P从B向C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问当P点移动多少秒时,PA与腰垂直。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在CB的延长线上。求证:⑴AD2-AB2=BD·CD⑵若D在CB上,结论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五.布置作业第69页第1,2,3,4题。课后反思bccaabDCAEBADCB第5页(第三单元)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学科下册第三单元(章)单元(章)名称、课题勾股定理课时划分3课时教学课时第2课时总备课数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学法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札记第一步: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第二步: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在Rt△ABC,∠C=90°⑴已知a=b=5,求c。⑵已知a=1,c=2,求b。⑶已知c=17,b=8,求a。⑷已知a:b=1:2,c=5,求a。⑸已知b=15,∠A=30°,求a,c。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第6页(第三单元)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例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6cm。⑴求等边△ABC的高。⑵求S△ABC。第三步:课堂练习1.填空题⑴在Rt△ABC,∠C=90°,a=8,b=15,则c=。⑵在Rt△ABC,∠B=90°,a=3,b=4,则c=。⑶在Rt△ABC,∠C=90°,c=10,a:b=3:4,则a=,b=。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长为。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面积为。2.已知:如图,在△ABC中,∠C=60°,AB=34,AC=4,AD是BC边上的高,求BC的长。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第四步:课后练习1.填空题在Rt△ABC,∠C=90°,⑴如果a=7,c=25,则b=。⑵如果∠A=30°,a=4,则b=。⑶如果∠A=45°,a=3,则c=。⑷如果c=10,a-b=2,则b=。⑸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⑹如果b=8,a:c=3:5,则c=。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AB⊥AC,∠B=60°,CD=1cm,求BC的长。布置作业。p70第5,6,7,8课后反思DCBAACBDBCDA第7页(第三单元)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学科下册第三单元(章)单元(章)名称、课题勾股定理课时划分3课时教学课时第3课时总备课数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学法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札记第一步:复习巩固:例:(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第二步:应用提高:例:①在解决问题时,每个直角三角形需知晓几个条件?②直角三角形中哪条边最长?(2)在长方形ABCD中,宽AB为1m,长BC为2m,求AC长.问题610ACB245°A15C230°第8页(第三单元)(1)在长方形ABCD中AB、BC、AC大小关系?(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1所示.①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②若薄木板长3米,宽1.5米呢?③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图1例:(3)教材第76页练习1.例:(4)如图2,一个3米长的梯子AB,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米.①球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多少米?②如果梯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至C,请同学们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0.5米吗?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例:(1)教材第67页练习第2题.(2)变式:以教材第67页练习第2题为背景,请同学们再设计图2其他方案构造直角三角形(或其他几何图形),测量池塘的长AB.(3)如图3,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容易得出S1、S2、S3之间有的关系式.变式:教材第71页第11题,如图4.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