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学设计1案例名称温度计科目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提供者课时1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热学的开始。在学生感受到靠感知的温度不可靠的基础上引入温度计,通过自制温度计领会温度计的原理、构造,接着学会使用温度计。教材注重探索学习,自主学习。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温度值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这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学期,对物理感到好奇。学生乐学,对物理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想学好物理知识。2、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他们也呈现出许多缺陷。如:思维不敏锐,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探索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差,合作学习意识不够,自我主体意识不够等。3、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表格式教学设计2小组实验交流策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小组实验讨论,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问题引导探究策略:创设问题,让学生小组探索、讨论,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阅读交流策略:学生带着去阅读课本内容,再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结论。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实验器材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新课1、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都有哪些内容?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体现从生活到物理,激发学习兴趣2.关于温度,你想了解哪些?讨论回答:什么是温度?温度计怎样用……变要学生什么学到学生要想学什么,给予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体会感觉不可靠1.今天天气热吗?你是凭什么判定的?桌上有三杯水,用你的方法判定它们的冷热你们的感觉一定可靠吗?2、设计实验:师示范3.组织交流1、回答2、实验,记住自己的感觉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1.学生获得感性知识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3.验器材、多媒体自制温度计1.要准确的知道温度的高低,怎么办呢?2、我们就来认识温度计的原理。3、会用吗?试一试4、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个温度的?1.回答2、学生在下面做后再由一人上台做3、学生回答1.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2.让学生认识液化体的热胀冷3.温度计表格式教学设计31、用桌上装水的瓶放入水杯中,观察现象2、引导分析原因3、再有带管子的瓶放入水杯中,观察现象4、再将温度计与带管子的瓶一起放入5、引导分析温度计与带管子的瓶的区别,进而得出温度计的构造1、学生做,发现没有什么变化2、回答可能原因3、学生做,发现液面变化4、学生做,发现它们的不一样、学生交流1.认识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2.小瓶、水、细管、热水杯3.多媒体摄氏温度1、怎样刻度的?能随意的刻上去吗?结果会怎样?2.指导学生认识刻度方法与单位3、指导认识一些温度值1、交流自己的想法2、结合多媒体认识刻度方法与单位,学会读数与记录3、认识一些温度多媒体、认识温度计的刻度方法温度计的使用1、指导看书,总结使用方法2、指导估测水温,再实测1、学生看书、讨论,交流如何使用2、估测、再实测多媒体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认识到现实中我们的有些认识方法与科学方法是违背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总结能力体温计1、指导看书,认识、总结构造与使用特点1、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构造与使用认识构造特点与使用多媒体与体温计巩固与升华引导总结学到了什么练习学生交流总结出本节主要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练习与作业课后完成并讨论“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完成与交流加强动手动脑习惯、巩固知识表格式教学设计4教学流程图引入实验:感受温度高低探索:自制温度计多媒体总结:温度计的构造摄氏温度多媒体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温度计的使用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多媒体体温计的构造与使用多媒体巩固与升华多媒体导入展示图片等资料引起学生兴趣开始过程小结新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去学习课本内容并发现课本尚没有讲到的相关内容回顾书上的和大家互相学习到的知识表格式教学设计5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注意吸取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正确的地方,有根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资源利用:利用学习资源进一步自主学习、归纳、提炼、总结的能力学生讨论积极。师生配合好,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后练习反馈:完成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以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八、帮助和总结整个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参与活动较多,设计的问题较易完成,但是情趣性还不够。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