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敏河镇第二学校八年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崔文友审批人:郭艳旭郭东芹时间:授课人:编号:课题16、云南的歌会课型自学课(三)组学(5′)*学生活动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学案上未完成的内容,达到共识。*教师辅助策略:引导点拨完成学案上的内容。*教师点评:四、展示交流(18′)*学生活动与要求:(1)在认真研读文章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小型的研讨交流活动(2)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教师辅助策略:教师总结:本文作者沈从文用细腻的语言给读者介绍了云南歌会的情况。文章读来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一)预设性问题:1、课文中描写了在的大的哪三种不同场所听到的民歌演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说说与你通过电视和其它途径听到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二)点拨性问题第四段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三)生成性问题明确: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在自然地写到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生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儿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干“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呼应,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四)教师点评:五、归纳小结(2′)内容特点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山野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发昏性情,自然成趣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云南民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六、检查学案:情境导入(2′)一、导言: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沈从文从遥远的湘西走来,他的《边城》、《长河》、《萧萧》像一块块的冰清玉洁的翡翠带着中国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自然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沈从文想一座通往乡土古寨的桥梁,湖南四川贵州交界的偏远地带的民俗风情,随着他的文学作品的流传,一天天被人们所了解。今天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一齐来领略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二、学习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2.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3.在认真研读文章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小型的研讨交流活动,用音乐构件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教学的难点: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三、自主合作独学(16′)(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学生活动与要求:1.明确《16、云南的歌会》的学习目标。2、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3、自我评价,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辅助策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独学完成学案情况。*教师点评:(二)对学(3′)*学生活动与要求:以对子组为单位,交流意见,探讨学案上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辅助策略: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对学完成学案情况,确定展示内容。*教师点评:教学反思:八(下)年语文学案课题16、云南的歌会课型自学课1学习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2、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知识超市1.课文中描写了在的大的哪三种不同场所听到的民歌演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说说与你通过电视和其它途径听到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3、阅读云南对歌的三个场面,分别把握三个场面对歌的不同特点以及作者写作的不同手法。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完成下列表格。内容特点写作手法4、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你文章中的所欣赏的语段,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注意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5、第四段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6、找出第五小节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世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7、拓展延伸: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在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解答”,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本文作者沈从文用细腻的语言给读者介绍了云南歌会的情况。文章读来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关于云南民歌民歌在云南各民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歌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内容十分丰富,生活中的爱情婚姻、生产斗争等都有所反映。民歌已经成为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关于本文作者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沈从文散文选》等。八(下)年语文学案课题16、云南的歌会课型自学课2学习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2、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知识超市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蹲jù()酬hè()pì()喻xī()微忌huì()chún()朴2.给加点的字注音。即物起兴.()龙吟凤哕()柞.木林()3.解释下列词语。(1)即物起兴:(2)向例:(3)面善:(4)引经据典:4.用下列词语造句。悠游自在——忌讳——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这间教室的学习气fēn()很浓。(2)白雪公主和七个小ǎi()人在森林里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3)那里有打铁ɡū()桶的工匠。(4)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xí()为止。6、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B.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C.这种鸟在晨光熹微中,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D.我市特困职工家庭的莘莘学子王华得到了2000元的资助。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不论唱什么,都挤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B.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C.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水平。D.近代中国150年的屈辱史在警告我们,教育落后便意味着将永远处于受剥削被侵略的地位。二、阅读2、3自然段,完成5~8题。8、第二段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B.“多”字可有可无,删掉不影响内容表达。C.“种种不同方式”有领起下文的作用。D.和“多是情歌酬和”照应的是“也唱其他故事”。9、对歌包含几种方式?10这两段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11、试评价文中肖像描写的好处。12、★试一试9.请联系第7题说说下面民歌属于哪种方式。(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2)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水中间?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水中间。()例:“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类蓝花花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哟,数上蓝花花好。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蓝花花那个下轿来,东张西又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你要死来,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蓝花花走。手提上那个羊肉,怀揣上糕,我冒上个性命,往哥哥你家跑。我见我的情哥哥呀,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哟,长在一搭。例二:“用提问方法,等待对方解答”类云南民歌·猜调(张以达填词编)1.(独)小乖乖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2.(齐)(小乖乖)小乖乖,你们说给我们猜: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哟,哟,哟哟外街前卖嘛,丝线长长我跟前喽。伊敏河镇第二学校八年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崔文友审批人:郭艳旭郭东芹时间:授课人:编号:课题17、端午的鸭蛋课型自学课四、展示交流(18′)*学生活动与要求:(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2)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教师辅助策略: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一)预设性问题: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囊萤映雪”讲的是什么故事?你觉得课文结尾有必要写“囊萤映雪”的故事吗?为什么?(二)点拨性问题:既然希望“红红火火”,那么汪曾祺的家乡当时的经济条件怎么样?从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会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后来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不失去改变生活的渴望,他们成功了吗?(三)生成性问题明确:总结汪曾祺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汪曾祺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变得水到渠成。(四)教师点评:五、归纳小结(2′)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六、检查学案:情境导入(2′)导言。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众所周知,他是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中华儿女用自己不同的方式纪念着他,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今年端午节的不同方式。高由地处江苏淮安,一望无垠的高邮湖滋养了生长在高邮湖畔的儿女,赋予了他们不同寻常的聪明才智,他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欢度着明年的端午节。高邮湖畔的咸鸭蛋在全国都极为出名,端午节来临的时间恰在咸鸭蛋腌制过程当中,鸭蛋就这样和端午节取得了联系,也就这样被独具慧眼的作家汪曾祺写入了文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午的鸭蛋》。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自主合作独学(16′)(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学生活动与要求:1.明确《17、端午的鸭蛋》的学习目标。2.整体感知文意,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3.自我评价,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教师辅助策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独学完成学案情况。*教师点评:(二)对学(3′)*学生活动与要求:以对子组为单位,交流意见,探讨学案上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辅助策略: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对学完成学案情况,确定展示内容。*教师点评:(三)组学(5′)*学生活动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学案上未完成的内容,达到共识。*教师辅助策略:引导点拨完成学案上的内容。*教师点评:教学反思:八(下)年语文学案课题17、端午的鸭蛋课型自学课1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知识超市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门楣()苋菜()籍贯()硝药()、腌腊()络子()大襟()车胤()2.解释下列词语。门楣:莫名其妙:籍贯:城隍:肃然: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囊萤映雪:3、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什么时候,为纪念谁?屈原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地方?4、作者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5、那么,汪曾祺的端午是怎么过的?都有哪些风俗活动?(七种)其中跟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可能与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