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文化的魅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光文化的魅力------浅谈中西方自然光之文化差异【摘要】时代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人们曾今称赞不绝的十里洋场如今四处可见,繁华的都市夜生活足以让人为之倾倒。而当我们穿梭在五彩斑斓的夜市之中,我们看到的是行人神色匆匆的身影,看到的是马路上无数闪烁着的车尾灯,看到的是高楼上悬挂的广告灯箱,伴随着霓虹灯跳跃的节奏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沉默了,热闹的背后是相对的冷漠与麻痹,人们习惯了市井的万人空巷、习惯了都市的灯火通明,习惯了周围的熟悉与陌生。但有那么一天人们蓦然回首自己身处的环境,总还会有一种莫名的忧伤,曾今的那份宁静与安逸已离我们远去,昔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现在看来不过是李白的杜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现在看来是何等的奢侈。一路走来,光见证了人类从害怕黎明前的黑暗到创造了夜夜笙歌的繁华都市,但喜悦之余我们不要忘了“玉树夜深歌”留下的前车之鉴。面对光污染、光泛滥现象,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同一天空下那真实的光的世界。关键词:自然光;光文化;东西差异;运用引言光最早的含义来自太阳,太阳是光的源泉。自古以来人类把太阳看成神,就是因为光是大自然包括人类生存的必须。人类对光的需求是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开始的。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就要有意识地把光留住,把光延伸。为了得到光,就产生了火把和油灯,从而使人类由原始走向文明,进而产生许多文化现象。1.光的性质光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更有甚者说光是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工具,所以有“太阳是大地之母”这一说法。1.1光的分类根据发光原理光主要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两大类。自然光是指太阳光源直接照射或经过反射、折射、漫射而得到的,常见的自然光有太阳、闪电、彩虹、月亮、星星、冰、雪等。人造光则是多种多样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制造出来的光源,如火把、油灯、蜡烛、汽灯、电灯、荧光灯等。1.2自然光之光源由于受光面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光源分为顶光、底光,侧光、顺光、逆光几类。顺光符合人类趋光性的特点,如夸父追日;生物也有趋光性的特点,如向日葵、飞蛾扑火,(如图1)紫外线灭蚊灯·······都是运用趋光性的特点。逆光在摄影上也有很好的运用。中国的皮影戏就是利用逆光这一特点,从而诞生了这一璀璨的艺术瑰宝,还是现代电影的前世今生。1.3自然光之形态从光源投射范围来看,可分为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立体光源四大类。点光源光照强度大,突出重点,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线光源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和明显的区域性;面光源的特点是光照均匀,对整个环境有着统一协调的作用。人们常常忽视立体光照的作用,立体图1:飞蛾扑火方向2光由点线面光共同组成,合理的运用能营造出特殊的效果。1.4自然光之光谱从科技的角度来说,自然光本身没有色彩,受到照度、色温和其他环境的影响而具备了显色性,呈现出物质表面的各种色彩、质感、量感和体积感。早在1666年牛顿就通过三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光谱得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中色光。2.中西方对光文化的认识差异东方人认为我们是太阳的臣民,太阳是大地之母,典型代表有日本有太阳崇拜,他们把太阳作为他们的神来崇拜,他们的国旗也是一轮红日;在中国还有东道主、东方红之类的叫法。而西方的英国也号称是日不落帝国,也可以看出对日光的崇拜是普遍的。太阳象征着激情、温度、光明、生命······这在东西方都是一致的。2.1光文化与色彩“光文化”不仅中国在传承和发展,世界各个区域都在享受和延续,并且因地域的不同,“光文化”的含义也有所区别。不同的颜色给给不同的心理感受。白色光象征着光明、希望、无私,干净、空旷、高雅、苍白、虚弱;黑色象征着黑暗、恐怖、神秘、诡异、邪恶、浑浊、公正、正直;红色充满刺激性、令人振奋、崇高、尊严、严肃、成熟、喜庆、恐怖、血腥暴力;橙色给人一种明快、轻松、,华贵的感觉;黄色代表着愉快、壮丽、智慧、神圣、权威、辉煌;绿色体现出安谧、新鲜、自然、和平、安全;蓝色给人清爽、开朗、冷静、诚实、和谐的感觉;紫色象征着神秘、幽雅、浪漫。然而光文化总是随着地域、民族、政治性差异而略显不同,政府机关、国家代表性建筑则以突出建筑物庄重典雅的整体形象,而古典建筑则应体现建筑的历史文化韵味。如: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古都;上海是现代化大都市,经济金融中心;杭州是风景秀丽的江南旅游城市等,各自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2.1.1地域性中国把“光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光大。为了表现喜庆、欢快,人们往往通过光和色的浓妆艳抹来体现人文风情,诸如大红灯笼,五光十色的宫灯和造型各异的绘画纱灯及走马灯、孔明灯等等,甚至举寨同庆的火把节和篝火节,以及现代社会中的景观照明,总是在追求一种醒目、刺激的形式来表现中国的传统和中国人的豪爽。然而在西方,人们往往把本民族的斯文和庄重放在第一位,灯光通常把含蓄作为主调,追求意境和情调,其光色也比较单一,通常为白色和浅黄色。即使在欢庆的时候也只是点支小蜡烛,甚至过圣诞节,也是将星星点点的小灯泡,装饰在高大的圣诞树上。2.1.2民族性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只有与民族灵魂一起呼吸的东西,才能成为最具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光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也具有民族性的特征,它还表现在一些民族对光色的偏爱和崇拜,例如穆斯林民族对于绿色的喜爱,因此其教堂的顶部都是绿色的,晚间绿色光把教堂的拱顶照亮,也体现出一份肃穆和庄重。佛教传到中国偏爱于朱红和金黄色,大一点的寺庙都会把佛像镀上一层金漆,或者干脆打造一尊金佛。2.1.3政治性光文化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体制对光文化的需求和规范3也有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体制对光文化的需求和规范也有差异,比如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在大兴土木建造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时,也非常重视在灯光上的运用,灯火辉煌展示了国家的富有和强大,当然这是统治者为了满足他们的政治意图。同样在富家宅院,金碧辉煌的灯光氛围也是他们极力满足穷奢极欲的生活需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偏爱红,黄两色。黄色在历史上曾被皇族独霸,老百姓只能对红色情有独钟。不论是结婚生子,还是喜庆寿宴,都是大红的喜字加大红的灯笼,不仅服饰大红而且还有大红的彩带,这就是特有的民族性,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国红”。中华民族在光文化的传承中通常是以红色为底蕴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西方民族大都偏好素色,结婚喜庆的婚纱是白色,礼服是黑色,就是婚车也被挂上白色缎带,可见西方民族对光文化的传承是以冷白色为主调。“光文化”在不同民族中的传承是不一样的,这与各民族对颜色的不同认知度和不同喜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2光文化与艺术在绘画上后期印象派有背光的,有面光的,把光对夜间的情景表现出来,用人们心里看到的光描述这些光对我们感受的影响。西方艺术里面,它的光,它的表达情景之间很强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在描述里面是非常细腻的。他不但观察同一个物品跟自然之间的关系,他还把时间因素也加了进去。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就表现出时间、光、影的层次变化。中国的艺术里面很难看到过,也没有阴影和倒影,没有水,但却可以描述的“如鱼得水”。没有土地,没有时空,这个鸟在一个最好的季节里面,不知道从哪飞来的,在一个很好的树干上休息了,也不知道它休息,还是它想飞,这几个情景讲了这种美没有光。这些艺术品,是不是代表我们中国人对光的一个看法呢?总之,光文化是不同的。我们表现的是理想,我们是把光跟事物中间的关系给淡化了,我们把意境给强化了。2.3自然光与建筑英国著名建筑师罗杰斯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可见光与建筑是相互成全,光因建筑而呈现出最美的一面,建筑因光而充满生活的味道。(1)虚构与真实以建筑夜景营造手法为例。在东方,夜景会时常出现用光“造景”的手法,“虚构”出很多日间不存在的景象,为表达服务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从而使得观者与场景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而在西方,则通常以“照景”代替,仅以光表现建筑本身,体现出建筑空间的原本尺度感。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在建筑风格上以白墙的主色调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其主庭院的设计更是在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现代韵味的传统山水园,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在它庭院的一脚,我们可以看到一片石片假山区,它的日景以粉墙为背景,采用青石切片作为远景山,皮纹黄石斜砌作为近景山,碎石和水体作为前景。仅用几块景石就堆出了宋代米友仁的水墨长卷《潇湘奇观图》的意境。而在夜间,它的夜景照明灯位设置采用了层叠照明法,在近景山和远景山之间,向远景山低侧光投射,这种照明图式使近景山被背光勾勒出山形剪影,远山脚被光虚化,最后在粉墙上形成朦胧隐约的山影,仿佛云雾缭绕其间,更增一层别有于日景的趣味。(如图2)图2:苏州博物馆4(2)有形与无形东方建筑采光没有说很明显的采光方向,比如中国的漏窗、雕花门,他们虽然是室内采光的主要通道之一,但是他们与自然光这种微妙的融合关系,没有明显的界限,既是装饰也是采光口。而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设计则灵活的采用了“有形”与“无形”的融合,他把代表天主教的十字架与采光口结合起来,既达到采光的目的又将上帝的影子带入了教堂,真正做到了有幸与无形的融合。(如图3)(3)具象与抽象犹太人博物馆设计在建筑形式上抽象的表达了对犹太人的遭遇的同情,两条相交的直线象征着民族被分裂的惨痛记忆。馆内采取顶部线性采光方式,具有强烈的导向性作用,同时带状照明还具有连接孤立空间,融合空间的作用,又形象的表明犹太人渴望统一渴望和平的愿望,其次线性照明还具有限定、分割空间的作用,突出边缘具有很强的领域感,以此来证明犹太人誓死捍卫领土完整的强烈决心。(如图4)2.4光文化与生活谈到光文化东西方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在东方的中国有凿壁借光、萤囊映雪、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与自然光有关的故事,在日本有“辉夜姬”月亮女神的故事,在西方有月亮女神阿蒂米斯传说,美国有复仇的“阿波罗”的故事,在印度传说中月亮神是男身,在俄罗斯传说月亮神爱吵架······在中国我们有正月十五过元宵,七月十五上元节(俗称鬼节),八月十五过中秋,每逢这些十五月圆之夜,我们会焚香祈福、礼佛、祭祖。我们相信月圆象征着团圆、圆满、幸福、美好之寓意,如以月作诗的有: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当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一不表露出月亮在中国人心中的深层含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神话故事,还有不少花前月下的浪漫爱情故事。月亮不仅是团圆的象征还是朦胧美的诗意诠释。中国关于日月的自然神话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朴素认识和对自然的征服,表现人们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坚忍不拔、顽强奋斗的进取精神。但在西方关于光的故事更偏向与悲剧或者是另类的一面。如:吉普赛的传说之月亮的孩子,月亮女神阿蒂米斯,都是悲剧性的故事,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狼人的故事,据说在月圆之夜狼群们能变成人首狼身的模样出来攻击人类,带有诡异的成分,月亮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寂静的、陌生的。西方日月神话的创造,主要体现出一种人的抗争精神,人与命运的冲突,人企图摆脱命运的束缚,在摆脱命运的束缚中显示出人的价值和力量,这也是古希腊文学的主旋律。2.5光文化与信息“光文化”作为一种现象和理念,它本身是通过光的物理特性来展现和传播的。从远古时期的举火把,古代的孔明灯,现代的手电筒、信号弹,到如今的投影仪、LED屏幕,“光文化”的媒介是光的本身,因此对光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光文化”的一种延续。我们探讨研究“光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让“光文化”得以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光文化”如何通过光、光强、光色来表现城市的夜景、城市的繁荣、城市的历史呢?其实在理论和观念的指导下,还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技术设备和技术保障来实施。图3:光之教堂图4:犹太人博物馆5“光文化”是通过光来演义社会和历史,最基础的器件是光源,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