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说课稿刘永新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光的反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上一节光沿直线传播基础上展开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延伸和拓展,本节探究光反射时的现象和规律,这些知识又为下一节平面镜成像奠定基础,其研究方法和技能又可迁移到第四节“光的折射”中去。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光的反射定律既是全章的重点,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重点: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3、教学难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4、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我拟定的本节课教学三个层次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说学情、学法。八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加上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具备很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时容易被器材吸引,丢弃探究目的,更谈不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根据学生前一节的学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光的反射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反射现象和反射规律学生还很模糊。因此本节课我力求改变他们传统接受式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尝试简单的探究过程中,向他们潜移默化地渗透发现式学习方法,从而为以后实现更深入更全面的“自主、合作、探究”打下良好基础。三: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创设情境——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归纳得出规律——应用提升”这一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光的反射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光学规律,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特准备教具如下:教师:光源、白纸、平面镜、光的反射实验演示器、自制魔盒、烟雾箱、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有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量角器一个,白纸一张,一节香,半个矿泉水瓶,火柴。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八年级学生学情状况分析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的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光比赛游戏)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拿中手中激光笔直接射击大屏幕上的圆点,很容易就成功,接着增加难度不是直接射击而是通过镜面反射到圆点上,进行比较,学生还没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找不到方法,教师加以演示很快就成功。展示自制魔盒,引起学生的好奇,趁机引入新课。板书:第二节光的反射既复习了上一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也开门见山,引入本节课需探讨的课题光的反射,省时高效。在承接前一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刚到平面镜能反射光,还有哪些物体能反射光吗?学生就会猜想到类似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一步步向学生提问,进行新课1、光的反射现象2、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的物体如:水面、光滑的金属表面等,教师给予肯定,能反射光的一定类似镜面,水面吗?教师再提出问题:教室里的日光灯发光的时候我们都能看见,原因是?教师指着自己问:我会发光吗?学生:不会。那为什么你们能看见我?到了漆黑的夜里,你们还能看到我吗?导出:我们看到的不发光物体,都是由于它的表面能反射光。(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到底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先来了解有关光反射现象的几个概念。播放视频:形成光的反射现象几个名词: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1)创设猜想的意境:教师拿着自制模拟反射仪(三根铁丝和一面平纸板)演示提问:它们分别代表平面镜、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顺势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猜想一: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教师提醒:我们的说出来的毕竟是猜想,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还须要实验来验证。验证实验你需要什么仪器?(仅用平面镜和激光就可以了吗?入射角如何测出呢?讲解量角器的使用要注意的事项)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实验桌上的仪器(教师先介绍实验置和简要说明各部分的作用),再提出问题激光射出去看不清光线怎么办?(学生会说出哈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借助多媒体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作准备。基于学生的感性认识还不很足,建立模型法,学生有了实际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就可以提出猜想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提问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发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气、用笔连起来、或有雾等)教师提出:我们能把雾引进来我们用烟代替雾可以吗?出示教师准的组合仪器:一个平镜,一个量器,一个激光笔,还有一根香和半矿泉瓶。开始进行分组实验:实验一:将半圆形的量角器的光屏,垂直置于平面镜上,(为了更直观看清光线利用矿泉瓶把烟留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做3次),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填入以下表格:入射角i反射角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束这个实验探究教师提出:验证猜想对不对,还须有实验数据,分别请代表上来展示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猜想正确与否。教师再利用标准光的反射仪演示一遍,清楚地总结归纳出规律: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实验二:在光的反射三线共面问题我先展示自制实验装置:是个可向后折半的两个平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实验二设法在平整光屏得到反射光线,再将有反射光线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观察光屏上是否还有光反射光线?总结出另一条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应用学生身边的常见作为实验仪器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关注生活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用自制教具直观易操作,使学生更容易观察从中找到规律。(2)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规律,为了便于记忆,归纳成三线二角关系:“三线同面,分居两侧,角角相等”。强调反射角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反射规律探究结束后,就的的反射现象展开一些讨论,进一步加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发。如:如果光垂直镜面,入射角几度?反射角几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吗?如果光沿反射光方向入射,我们来个逆向思维,那么反射光的位置是怎样的?这样顺利过渡到:光路的可逆性: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看现象。学生也拿手中的仪器自已动手做实验,得到结论: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马上这一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你的同学也一定全从这场合产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增加课堂活跃氛围)3、知道了光的反射规律,教师提出另一问题:刚开始上课时我们把平面镜换成白纸,在大屏幕上还能看到光斑吗?如窗外有一束光你拿什么可以把它引进教室呢?平面镜,一这二个探究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拓展空间想象能力。例子操作性强,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加上人文教育。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4、光反射的应用块砖可以吗?一张白纸可以吗?(学生已经发现光照到光滑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会有不同的现象)让学生到黑板上做出事先给出的几条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教师指导。再把几个小反射面连接起来,从而引出并介绍光的反射类型,随后,播放自制的多媒体动画课件:画面先出现两种不同的反射面,再依次播放出每一条光线的反射过程。归纳总结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从中可看出这两种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这时候学生就会理解刚才为什么把平面镜换成白纸后,就看不到光斑的原因:漫反射把反射光线反散开了,所以看不到光斑了。接着应用学生可用手中的手电筒射在镜面上和白纸上(一张白纸上贴着一面镜子)感受两种不同的反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镜面暗,白纸亮?教师用说明其中的原因,让学生加深印象。这时再提出黑板反光的原因,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4、紧扣目标,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这个环节我让学习紧张氛回到课前的游戏中,请学上来再进一次较量(用刚所学的知识很快就可完成),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活列举生活中光反射的应用,整个教学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如潜望镜的原理;大楼反射问题,你是设计师将如何改造?如何解释魔盒的秘密,同时提出思考题: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所有光全都反射了吗?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用身边直观的事物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认识轻而易举攻克难点,很好地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导入新课时所作的铺垫,让学生原本不能及的事情,在学完本节课后有机会尝试解决,有前呼后应的效果。为下一节学习做准备,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5、课堂小结,强化认识。6、布置作业。书面作业:学习指导1、2、3板书设计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两线分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4、光路的可逆性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平面上,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叫漫反射。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四、光反射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