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抗体免疫(immunity)是机体对“自己”和“非己”抗原的识别、应答和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性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特异、获得、记忆免疫应答识别、活化、效应组成识别方式效应能力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屏障吞噬细胞、NK体液抗菌分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体配体抗原受体抗原固有克隆增殖后形成细胞克隆特异性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分化、效应特点比较:先天后天迅速潜伏期非特异性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自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进货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能力,它受遗传因素控制,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各种寄生虫感染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作用,但没有特异性,一般也不十分强烈。皮肤、粘膜和胎盘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体液因素对寄生虫的杀伤作用,例如补体系统因某种原因被活化后,可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人体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虫有毒性作用。获得性免疫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有时也称免疫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IgM抗体是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的抗体。IgG抗体激活补体,中和多种毒素。IgG持续的时间长,是唯一能在母亲妊娠期穿过胎盘保护胎儿的抗体。IgA抗体进入身体的黏膜表面,包括呼吸、消化、生殖等管道的黏膜,中和感染因子IgE抗体的尾部与嗜碱细胞、肥大细胞的细胞膜结合。IgD抗体的作用还不太清楚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腔上囊(鸟类)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盲肠等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等免疫器官与组织的主要功能中枢外周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成熟T、B细胞定居以及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淋巴结脾粘膜伴随淋巴组织(MALT)B细胞分化成熟T细胞分化成熟产生多能造血干细胞过滤淋巴液、浓缩抗原过滤血液、浓缩抗原散在集结扁桃体、阑尾、派氏斑(peyer’spatches)主要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作用超敏反应(过高)免疫缺陷病(过低)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维持自身耐受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抗原与抗体抗原:能引起有机体通过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物质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抗体:有机体通过免疫应答反应产生的能和抗原专一性结合的物质。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体液中。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疫苗泛指所有用减毒或杀死的病原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或其抗原性物质所制成,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灭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后,再经纯化制成。狂犬疫苗乙脑疫苗减毒活疫苗:是采用人工定向变异的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类毒素: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亚单位疫苗:在大分子抗原携带的多种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中,只有少量抗原部位对保护性免疫应答起重要作用。基因工程疫苗:是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病原体外壳蛋白质中能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乙肝表面抗原、流感病毒血凝素、单纯疱疹病毒基因强制免疫: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天花、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第二类疫苗:自愿甲肝疫苗、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