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学笔试试题类型: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和论述题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名词解释:免疫、免疫学、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2、填空题:两种免疫应答、吞噬细胞种类、淋巴细胞种类等3、简答:什么是固有免疫应答及其类型功能?什么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其类型和功能?名解: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2、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3、超敏感反应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效应T及B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反应过程,导致的疾病。4、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及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均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及肿瘤。缺陷部位不同致不同程度的免疫低下。5、自身免疫病:在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T及B细胞,不活化,不能致自身免疫病。在长期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下,这些自身应答T及B细胞被活化,则致自身免疫病。(填)免疫系统组成:由免疫期组织和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填)免疫应答的类型:①固有性免疫应答(或称:先天性免疫应答或非特异性免疫)②适应性免疫应答(或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应答)(简答)什么是固有免疫应答及其类型功能?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先天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1、定义: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遇病原体以前已经存在,但在执行功能后,不产生免疫记忆,再遇病原体后,吞噬杀伤功能并不增强。2、参与固有棉衣的细胞的识别免疫原虽不像T细胞和B细胞那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可通过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去识别病原生物表达的称为病院相关模式分子的结构。3、例如:皮肤、粘膜、具有抑菌或杀菌的化学物质、吞噬细胞、NK细胞、2抗菌分子-如补体等4、其特征是:(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简答)什么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其类型和功能?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1、定义: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如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其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获得性,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A、两种免疫的关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固有免疫往往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如树突状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生物实际上是一个加工和提呈抗原的过程,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识别准备了条件。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可大大促进固有免疫应答,如抗体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称为调理吞噬,或促进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又如,许多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的成熟、迁移和杀伤功能。B、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二者之间异同点:1、在获得形式上:固有免疫是固有性的或先天性的,无需抗原激发即可获得。而适应性免疫应答却是获得性的,须在接触抗原后获得。2、发挥作用时间:固有免疫在抗原出现的早期即可快速(数分钟~4天)发挥作用。而适应性免疫应答需在4~5天发挥作用。3、固有免疫是模式识别受体;适应性免疫应答是特异性识别抗体,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4、固有免疫无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有免疫记忆性,并产生记忆细胞。5、固有免疫包括抑菌物质、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适应性免疫包括T细胞、B细胞。第三章抗原1、抗原、抗原的基本性质、分类、抗原表位2、佐剂、分类33、丝裂原、分类及适用范围1、抗原、抗原的基本性质、分类、抗原表位①定义: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②基本性质:A免疫原性B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③分类:a完全抗原b半抗原(不完全抗原)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半抗原:自身没有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称为半抗原。④抗原表位:A、定义: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由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B、抗原结合价:1个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C、分类: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顺序表位:由连续性排列的氨基酸构成构象表位:空间结构构成2、佐剂、分类A、定义: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B、分类:生物性佐剂:卡介苗、LPS等无机化合物:氢氧化铝人工合成物:双链RNA的双链多聚肌苷酸-胞苷酸有机物:矿物油脂质体:免疫刺激复合物C、常用的佐剂:弗氏完全佐剂: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和矿物油。功能:可协助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弗氏不完全佐剂:仅含有矿物油成分。功能:可协助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应答。相关知识:免疫刺激剂:ppt43、丝裂原、分类及适用范围A、定义:可使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而得名,属于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作用机理:丝裂原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进行有丝分裂,从而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B、常用的丝裂原:ConA(刀豆蛋白A)PHA(植物血凝集素)LPS(脂多糖)SPA(葡萄球菌蛋白A)C、适用范围:人小鼠T细胞B细胞T细胞B细胞ConA(刀豆蛋白A)+-+-PHA(植物血凝集素)+-+-PWM(商陆丝裂原)+++-LPS(脂多糖)---+SPA(葡萄球菌蛋白A)-+--第四章抗体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免疫球蛋白的分类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形的单体。每条肽链分别由2~5个约含110个氨基酸,序列相似但功能不同的结构域组成。结构域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形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经一个链内二硫键连接稳定的“β桶状”结构。2、免疫球蛋白的分类A、IgG是血液和胞外液体中的主要抗体成分,发挥重要免疫学效应。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大多数抗菌、抗病毒抗体和抗毒素B、IgM是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数为19S---巨球蛋白。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激活补体能力强。C、IgA两种类型: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分泌型IgA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通过与相应病原微生物结合,阻止病原体粘附到细胞表面,从而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婴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被动获得分泌型IgA------自然被动免疫D、IgD5正常人体血清IgD浓度低,平均约0.03mg/ml铰链区较长易被水解导致半寿期很短E、IgE正常人体血清含量极低约为5*10-5mg/ml,可引发I型超敏反应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B、过程:取该免疫小鼠脾细胞(含B细胞)与非分泌性小鼠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PEG)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由于哺乳动物细胞的DNA合成分为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条途径,加入HAT选择培养基后,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死亡,未融合的B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培养也发生死亡,只有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可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其既有骨髓瘤细胞大量扩增和永久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由于每个杂交瘤细胞由一个B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而每个B细胞克隆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故经筛选和克隆后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一种均一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C、优点:结构单一、纯度高、特异性强、少或无交叉反应、制备成本低。第五章补体系统1、什么是补体及补体的主要成分2、补体激活途径及各自特点3、补体的功能1、什么是补体及补体的主要成分A、补体: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B、成分:补体固有成分:存在于血浆及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的蛋白质①经典途径的Clq、Clr、Cls、C2、C4②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P因子)③凝聚素途径的MBL、MBL的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④补体活化的共同组分C3、C5、C6、C7、C8、C9补体调节蛋白:指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酶而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补体受体2、补体激活途径及各自特点3、补体的功能第六章细胞因子1、细胞因子2、细胞因子的种类(缩写)3、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及生物源功能61、细胞因子2、细胞因子的种类(缩写)3、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及生物源功能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A、定义: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B、分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钙黏蛋白家族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具有免疫球蛋白V区样或C区样结构域的分子,主要参与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并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②整合素家族: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的一类黏附分子。结构:是由α、β两条链经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源二聚体。③选择素家族:主要有L-选择素、P-选择素和E-选择素三个成员,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炎症发生以及淋巴细胞归巢中发挥作用。基本结构:选择素分子均有C型凝集素样(CL)结构域、表皮生长因子(EGF)样结构域和补体调节蛋白(CCP)结构域组成。C、功能: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活化参与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淋巴细胞归巢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比较HLAI类和II类分子结构与抗原肽相互作用机制及意义?A、HLA分子的结构I类胞外段有α1、2、3,3个结构域II类由α链和β链各有两个胞外结构域α1、2和β1、2B、HLA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分子结合并提呈抗原肽供TCR识别。HLAI、II类分子接纳抗原肽的结构,是位于该分子远膜端的抗原肽结合槽。HLA的抗原肽结合槽与抗原肽互补结合,这种结合具有一定的专一性。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位称为锚定位在锚定位抗原肽与HLA结合的氨基酸的组成称为锚定残基C、意义:(1)具有某类HLA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由于HLA分子抗原肽结合槽与锚定残基不匹7配,而对某种抗原不发生或仅发生低水平免疫应答。(2)不同的HLA分子有可能提呈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造成不同个体对统一抗原应答强度的差异。(3)HLA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非严格的一对一关系,而是显示一定的包容性,造成一种类型HLA分子可以识别一群有特定共用基序的肽段。第九章B淋巴细胞1、BCR的基因结构、重排及其机制2、BCR多样性机制3、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4、B细胞的功能1、BCR(功能性B细胞受体)的基因结构、重排及其机制A、BCR是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即膜型免疫球蛋白。B、BCR的胚系基因结构①人Ig重链基因群:位于第14号染色体长臂,由编码可变区的V基因片段(VH)、D基因片段(DH)和J基因片段(JH)以及编码恒定区的C基因片段组成。②人Ig轻链基因群:κ基因和λ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短臂和第22号染色体长臂。轻链V区基因只有V、J基因片段。C、基因重排:是在B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中,BCR基因片段发生重新排列和组合,从而产生数量巨大、能识别特异性抗原的BC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