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姓名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时间12-6-19节次1-2课程名称诊断学授课专业及层次临床医学本科、英双、计生本科授课内容免疫学检查学时数2教学目的掌握免疫学检查内容、临床意义重点免疫学检查的具体内容及临床意义难点免疫学检查的原理自学内容免疫学检查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使用教具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系统相关学科知识生化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教学法理论讲授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免疫学检查主要内容免疫球蛋白检测补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感染免疫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细胞免疫检测免疫球蛋白结构根据其功能和理化性质分为5大类:IgG、IgA、IgM、IgD和IgE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最多、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分布广,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作用:对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都有抗体活性,具有抗感染、中和毒素的作用。参考值7.0~16.6g/L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型:占10%~15%,具有抗感染和抗毒作用。抗白喉毒素、抗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分泌型:参与机体局部免疫,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有阻抑黏附、溶解细菌、中和病毒和毒素等作用,参考值:血清IgA0.7~3.5g/L临床意义:IgA增高:见于IgA型MM、SLE、RA、肝硬化等IgA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代谢性疾病(甲亢、肌营养不良)。免疫球蛋白M——IgM初次免疫应答早期阶段产生的抗体,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抗体RF、SLE的Ig、天然血型抗体、冷凝集素,伤寒沙门菌的抗体参考值:0.5~2.6g/L临床意义:IgM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SLE、RA。IgM降低:见于IgG、IgA型MM、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免抑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和肾病综合征、代谢性疾病(甲亢、肌营养不良)。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免疫球蛋白E——IgEIgE的FC片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FC受体结合触发Ⅰ型超敏反应参考值:ELISA法为0.1~0.9mg/L临床意义IgE增高:见于IgE型MM、重链病、肝脏病、结节病、RA及各种过敏性疾病等。IgE降低: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恶性肿瘤及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球蛋白D——IgD由单克隆B细胞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及其分子片段参考值:正常人为阴性临床意义: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多发性骨髓瘤:IgG最常见、其次IgA、IgD和IgE罕见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半分子病恶性淋巴瘤、良性M蛋白血症补体C3检测由肝脏合成的β2球蛋白,含量最多参考值:0.8~1.5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活动性SLE、RA、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肝病、先天性补体缺乏。补体C4检测作用:补体活化、促进吞噬、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积、中和病毒。参考值:0.2~0.6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风湿热、结节性动脉炎、皮肌炎、关肌炎和组织损伤.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肾炎、SLE、1型DM、胰腺炎、多发性硬化症、RA、IgA肾病、遗传性IgA缺乏症。类风湿因子(RF)测定参考值乳胶凝集法(IgM型):阴性,稀释度低于l﹕10临床意义RA:阳性率高,为70%。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异性低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硬皮病(pSS)、干燥综合征(SjS)、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活动性肝炎。某些感染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也多呈现阳性反应。5%正常人可阳性抗核抗体(ANA)测定临床意义:抗ds-DNA抗体阳性:70%~90%SLE活动期呈阳性.抗ss-DNA抗体阳性:SLE、其他风湿病特异性:抗ds-DNA抗体﹥抗ss-DNA抗体,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临床意义:滴度大于l﹕400表示近期内有A群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急性上感、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抗体由高滴度逐步下降,可认为疾病缓解。抗体恒定在高水平,多为活动期。肥达反应(WR)诊断意义:单份血清抗体效价“O“大于1:80及“H”大于1:160,WR持续升高或升高4倍以上更有价值H升高而O不高而:接种伤寒菌苗或以往患过伤寒者O升高而H不高:感染的早期或与其他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交叉抗原反应外斐反应(WFR)C-反应蛋白检测(P439)肿瘤标志物检测(P418)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