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T淋巴细胞一、Tcell的分化发育1、来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迁移至外周淋巴组织(1)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2)参与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2、胸腺中的发育pro-T-pre-T(α、β重排表达)-DP(未成熟,αβTCR,CD4、8出现)-SP(成熟)(1)基因重排(2)阳性选择DP细胞在胸腺上皮细胞辅助下形成SP(3)阴性选择与DC呈递的自身抗原结合的SP凋亡3、TH1与TH2互相拮抗Th1分泌IFN-γ(具有正反馈调节)Th2分泌IL-4、10二、Tcell表面分子及作用1、TCR-CD3复合物(1)TCRa、结构:异二聚体(α、β获得性、γ、δ先天性)结构域:膜外区:N端可变区,C端恒定区跨膜区:正电荷膜内区:少量aa固定b、功能:识别(2)CD3分子a、结构:多聚体,五种肽链组成异二聚体(前五种常见)结构域:膜外区:短跨膜区:带负电膜内区:长,有ITAM基序(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b、功能:信号转导2、CD4、CD8(1)CD4a、结构:4个Ig区b、功能:与MHCII的β2结合(2)CD8a、结构:二聚体,有一个结构域b、功能:与MHCI的α3结合3、共刺激分子(第二信号)(1)CD28—B7-1(CD80)/B7-2(CD86)(2)CTLA-4—负调节(3)CD40L—CD40(4)LFA-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异二聚体,与iCAM-1,2结合介导黏附第十章B细胞一、BCR基因结构与重排(1)BCR胚系基因结构H——14号长臂L——κ-2号长臂;λ–22号段臂(2)BCR基因重排酶:RAG(重组激活酶)、TDT(在末端随机加减核苷酸)重链先重排(3)等位基因排斥:B细胞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先重排的基因会抑制等位基因的重排。同种型排斥:κ轻链和λ轻链基因之间的排斥。二、多样性的产生机制1、组合的多样性2、链接的多样性3、体细胞超突变三、分化发育干细胞-proB(重链重排,异二聚体表达)-preB(轻链部分片段替代,表达MHCII)-未成熟(完整BCR)-成熟(IgD)四、免疫耐受1、克隆清除2、受体编辑3、无能B细胞五、Bcell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BCRcomplex(1)BCR—模型抗体—结合(2)Igα、β—信号2、Bcell共受体CD19、CD21(EB病毒受体)、CD81(丙肝受体)非共价相连,能增强BCR与抗原结合稳定性,参与活化信号的转导。3、共刺激因子(1)CD40—CD40L(2)CD80(B7-1)、CD86(B7-2)—CD28(3)其他:ICAM-1、LFA-1六、B细胞分类按照CD5有无分成B1、B2十三、抗原加工和呈递加工——切碎、与MHC装配提呈——将短肽呈于表面一、APC:能够摄取、加工,并以MHC复合物呈递给T细胞1、种类(1)转职:DC(naïveT)、mφ、B细胞(2)非专职:炎症/细胞因子下起作用: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3)靶细胞:T细胞是别的靶细胞2、转职APC的比较(1)DC:未成熟(位于皮下、器官等)—外来物刺激,自身分泌细胞因子—成熟(MHC表达量、呈递能力、半衰期延长)(2)mφ:——效应T细胞(淋巴结)-分泌IFN增强mφ(3)B:——效应T-催化B细胞二、抗原加工和呈递内源--MHCI-CD8外源--MHCII-CD4种类:MHCI类提呈、MHCII类提呈、交叉提呈、脂质抗原提呈(CD1)1、MHCI类途径(1)加工和转运泛素标签-引入蛋白酶体TAP(异二聚体)把抗原肽从胞质泵入ER(2)MHC分子生成和装配ER中,分子伴侣辅助α与β2m装配(3)内源性抗原肽的提呈抗原肽与抗原肽结合槽结合,形成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表面2、MHCII类途径(1)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内吞形成内体,与溶酶体结合成内体/溶酶体,与富含MHCII的MIIC融合(2)MHCII分子合成和转运α、β链在ER合成,与Ii结合成九聚体,而后转运至MIIC,Ii降解,剩CLIP与结合槽结合(3)MHCII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肽的提呈HLA-DM是CLIP与结合槽解离,装载抗原肽,转运至细胞膜3、交叉呈递(1)内源性抗原a、错误的才MHCII的装配位置(被溶酶体水解)b、ER中c、空载(2)外源性抗原a、从溶酶体中溢出进入胞质b、ER中c、空载十四、T细胞免疫应答一、识别(TCR-MHC)二、T细胞与MHC间的相互作用1、非特异结合(naïveT)(试探性)2、特异性结合(TCR-pMHC)黏附分子重新分布——以TCR为核心,包括周围黏附因子称为免疫突触三、T细胞活化、增值、分化1、活化(1)第一信号(TCR-MHC)必需(2)第二信号(CD28–B7)(3)细胞因子—细胞增值与分化(4)信号转导2、增殖分化——DC介导(1)CD4直接——Th1/2/17、Treg(2)CD8直接/间接——CDL间接a、细胞因子模式:DC-Th(旁分泌)-CD8b、自力更生型:Th-DC(表达CD40)-CD8四、T细胞免疫效应1、CD4(1)Th1a、对mφ:活化(互相)、诱生和募集、促进炎症反应b、对中性粒细胞:活化、趋化c、对淋巴细胞:分泌IL-2、TNF-β、IFN-γ(2)Th2——B细胞(3)Th17、Treg2、CTL细胞毒作用(1)效靶结合(2)极化(3)致死性攻击a、穿孔素、颗粒酶b、TNF胞内有DD(死亡结构域)级联放大c、Fas-FasL十五、体液免疫一、TD抗原免疫应答1、B细胞识别与称帝抗原(1)识别—BCR(线性、构象性)——6-12aa(2)提呈—MHCII—呈递给T细胞2、活化、增殖、分化(1)活化a、第一信号b、第二信号:CD40–CD40L(Th)c、细胞因子:Th分泌—决定分化方向(2)分化与成熟短命B细胞——IgM长寿B细胞——淋巴滤泡中–生发中心a、生发中心的形成(暗区:中心母细胞;明区:中心细胞、Tfh、FDC)b、细胞分化成熟机制(1)体细胞超突变(1/10000)——形成库(2)亲和力成熟:筛选与抗原亲和力最高的(FDC呈递)(3)类别转换:V区不变,C区转换二、TI抗原免疫应答数个BCR识别同一抗原,信号叠加而活化三、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和规律1、效应补体、中和、ADCC、阻止2、规律初次免疫:长:相应期长低:水平、免疫力、亲和力短:Ab存在时间短以IgM为主二十三、免疫学检测一、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1、免疫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计数(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2)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a、免疫吸附分离法b、免疫磁珠分离法c、流式细胞术d、E花环沉降法e、尼龙毛分离法f、抗原肽-MHC分子四聚体技术(3)免疫细胞技术a、免疫荧光技术b、微量细胞毒试验c、葡萄球菌花环法d、免疫组织化学法2、免疫细胞功能检测(1)T细胞增殖试验a、形态学计数方法b、放射性核素掺入法(3H-TdR)c、MTT法(2)B淋巴细胞功能测定a、B细胞增殖试验b、溶血空斑形成试验c、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3)细胞毒试验a、Cr51释放法b、乳酸脱氢酶释放法c、细胞染色法(台盼蓝)(4)吞噬细胞功能测定a、巨噬细胞吞噬试验b、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c、化学发光试验二、免疫分子的检测1、抗原、抗体的检测(1)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和检测方法a、沉淀反应1、单向免疫扩散试验2、双向免疫扩散实验3、免疫比浊法4、免疫电泳b、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2、简介凝集反应3、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4、免疫标记技术a、免疫荧光技术b、酶免疫测定法c、放射免疫测定法d、免疫胶体金技术e、化学发光免疫技术f、免疫印迹法5、蛋白质芯片技术2、细胞因子的检测(1)生物活性检测法a、细胞增殖或增殖抑制法b、细胞病变抑制法(2)免疫学检测法a、双抗体夹心ELISA法b、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c、酶联免疫斑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