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验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借以维持自身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Ag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免疫原性是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是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也叫反应原性。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完全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载体可以与半抗原结合,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构成免疫原性应具备的条件:1、异物性{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胚胎时期未与活化免疫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2、理化性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3、其他因素{宿主的反应性,免疫方式}免疫的特异性是由抗原的特异性决定的,是由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决定的。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互称为共同抗原。抗体(Ab)与共同抗原发生的反应称交叉反应。抗原的分类:1、根据诱导免疫应答性能分类:○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3超抗原(主要有内源性和外源两种)TD-AgTI-AgT细胞辅助需要不需要抗体类型IgGIgM细胞免疫常引起不引起免疫记忆有无表位性质T/B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外源性抗原指由非APC产生,需由APC摄取、加工并与HLA-Ⅱ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的抗原。内源性抗原指由免疫效应细胞的靶细胞自身产生、可以与细胞表面HLA-Ⅰ分子结合并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的抗原。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一、异种抗原1、病原生物体2、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3、动物的免疫血清(免疫二重性)二、异嗜性抗原(存在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其医学意义有:1、通过交叉反应导致免疫损伤和疾病2、借助异嗜性抗原的检测进行某些临床疾病的诊断三、同种异型抗原1、血型抗原(ABO血型,RH血型)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组织相容性指不同个体间进行器官移植时供者与受者之间相互接受的程度。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作为一个抗原系统又称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HS),其编码基因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类的MHA首先在人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发现,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其编码基因为HLA基因或HLA复合体。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6P)。HLA的医学意义:1、控制机体组织相容性,参与移植排斥反2、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控3、HLA与某些疾病的发生相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携带HLA-B27抗原)四、自身抗原:1、隐蔽的自身抗原,如脑组织、眼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及精子等。2、修饰性自身抗原,正常的自身物质结构发生变化而成为自身抗原。五、肿瘤抗原(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1、肿瘤特异性抗原(TSA),肿瘤细胞特有的,例如黑色素瘤。2、肿瘤相性关抗原(TAA)是指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具有,但前者多过后者。主要包括胚胎抗原【如肝细胞癌变时产生的甲胎蛋白(AFP),结肠癌细胞产生的癌胚抗原(CEA)】分化抗原【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可作为白血病的诊断标志】过度表达的癌基因产物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禽类的还有法氏囊。骨髓是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功能障碍时,则导致整体免疫功能障碍,骨髓移植可引起移植抗宿主反应。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新生动物摘除胸腺,可引起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和整体免疫功能降低。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黏膜及皮肤相关淋巴组织等。淋巴结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部位,称非胸腺依赖区。深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部位,又称胸腺依赖区。淋巴结在免疫过程中除作为免疫应答的场所外,还具有过滤、净化淋巴液和储备淋巴细胞的作用。脾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脾实质由红髓和白髓组成,白髓是B/T淋巴细胞的寄居部位。脾的免疫功能主要是过滤、净化血液和储备淋巴细胞,是淋巴细胞增殖、产生抗体、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黏膜及皮肤相关的淋巴组织(主要存在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及黏膜下散在的无被膜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和小肠集合淋巴结等)淋巴细胞再循环生物学意义:1.参与淋巴细胞库更新2.使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分布更为合理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3免疫细胞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主要细胞,可分为T/B/NK细胞,其中T/B又称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T细胞抗原受体:又称T细胞受体(TCR),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膜的表面,是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2、分化群抗原(CD):T细胞膜表面许多分子属于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目前将来源于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抗原称为分化抗原,也称CD分子。T细胞表面主要的CD抗原有:1.CD2为绵阳红细胞受体(E受体),表达于所以T和NK细胞表面。E花环实验,检测数量。2.CD3为抗原活化信息转导分子,表达于全部T细胞表面,是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3.CD4和CD8为T细胞的辅助识别受体,能稳定TCR与抗原肽-MHC分子的结合,辅助T细胞的活化。4.CD28与T细胞功能相关,如缺乏协同刺激信号将导致T细胞无能。5.CD40L为协调刺激分子CD40的配体,能促使B细胞充分活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亚群及其主要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和抑制性T细胞(Ts)Th细胞为CD4+T细胞,通常识别APC表面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抗原,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可分为Th1细胞(主要分泌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主要抗胞内寄生微生物)Th2细胞(主要抗胞外寄生微生物)Th3细胞(抑制Th诱导免疫应答)Tc细胞为CD8+T细胞。Tc细胞识别靶细胞表面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能特异性溶解靶细胞。Ts细胞也属于CD8+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应答。B细胞主要膜表面分子及作用:1.B细胞抗原受体(BCR)又称膜免疫球蛋白(mIg).2.CD403.补体受体(CR)4.Fc受体,B细胞表面主要有IgG-Fc受体5.MHC分子:B细胞表达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参与B细胞的抗原提呈过程。6.丝裂原受体B细胞的亚群及功能:根据是否表达CD5可分为B1(CD5+细胞)和B2。B1细胞不需要T细胞辅助,产生IgM类抗体。B2细胞需要T细胞辅助,IgG类抗体,B2细胞还具有提呈抗原和参与免疫调节的作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有效的抗原肽提呈给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功能。4专职APC细胞主要有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非专职有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免疫分子:凡参与免疫应答的体液因子,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细胞因子等。细胞因子(CK)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1.低分子量2.自分泌和旁分泌3.高效性4.多源性5.多效性与重叠性6.协调性细胞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1.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3.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1.抗菌作用2.抗病毒作用3.介导炎症反应4.调节免疫应答5.促进造血6.参与全身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抗体(Ab)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可结合相应抗原的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g)。抗体侧重生物学及功能含义,免疫球蛋白侧重于化学及结构含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以二硫键连在一起。结构分区,可变区(V区)在肽链N端,在L链1/2和H链1/4处。重链的V区和轻链的V区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特别容易变化,这些区域成为超变区或高变区。V区中其他氨基酸残基称骨架区或构架区。重链的分类:μ-IgM、γ-IgG、α-IgA、δ-IgD、ε-IgE轻链分型:分为两型,κ链与λ链。同一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两条链总是同型的。正常人血清中的κ:λ=2:1铰链区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基,富有弹性,柔软,易发生伸展及一定程度转动。其功能发生扭曲,从T到Y的构型改变。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用木瓜蛋白酶可使免疫球蛋白与铰链区重链间二硫键近N端处断开,形成3个水解片段,5两个相同的单价抗原片段,称Fab段;一个可形成结晶的片段,称Fc段。用胃蛋白酶可使免疫球蛋白于铰链区间二硫键近C端处断开。形成一个具有与抗原双价结合的片段F(ab′)2段和无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碎片(pFc′)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1.同种型2.同种异型3.独特型存在于可变区的抗原特异性称独特型。独特型可刺激自身产生抗独特型抗体,与免疫调节有关。抗体的生物学活性:1.特异性结合抗原2.激活补体3.促吞噬作用4.协助NK细胞发挥细胞的作用5.结合葡萄球菌A蛋白(SPA)6.结合肥大细胞诱发1型超敏反应7.穿过胎盘和腔道黏膜免疫球蛋白G血清中IgG含量最高,有免疫主力军之称。具有促进吞噬,中和毒素和中和病毒,介导NK细胞杀伤靶细胞、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唯一一个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分子量是五类Ig中最小的,合成速度快,分解慢,半衰期长(约3周)免疫球蛋白AIgA有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是单体,免疫作用弱。分泌型(SIgA)是双体,其结合价是4价,通常由两个IgA单体、一个连接链(J链)和一个分泌片(SP)组成,存在于初乳、唾液等。发挥局部免疫作用。免疫球蛋白MIgM为五聚体,结合价为5价。分子量最大,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消失快,半衰期约5天,检测IgM,有助于早期和近期感染诊断。单体为膜结合型,是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免疫球蛋白DIgD为单体。膜结合型,是B细胞膜抗原受体先出现mIgM,后出现mIgD,后者是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血清中IgD含量低。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最低,其Fc段可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诱发1型超敏反应,又称亲细胞抗体。补体(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新鲜血清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补体系统各固有成分分别由肝细胞、巨噬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及脾细胞等产生,各成分6中C3含量最高,其次C4,D因子含量最低。经典激活途径,只有抗体结合抗原的复合物才能激活C1q从而启动激活过程。补体三天激活途径的比较经典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IgG、IgM)MBL、C反应蛋白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聚合的IgG4、IgA起始分子C1q丝氨酸蛋白酶MASPC3参与补体成分C1-C9C2-C9C3-C9、B、D因子所需离子镁、钙钙镁C3转化酶C4b2a ̄C4b2a ̄C3bBb ̄C5转化酶C4b2a3b ̄C4b2a3bC3bBb3b ̄生物学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补体成分及其裂解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生物学作用参与成分作用机制溶菌、杀菌、溶细胞C1-C9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胞内物质逸出,细胞溶解中和病毒C1、C4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破坏病毒包膜调理作用C3b、C4b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的C3b、C4b与吞噬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促进吞噬作用免疫黏附C3b、C4b免疫复合物通过C3b、C4b黏附到有相应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等表面,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清除过敏毒素作用C3a、C5a刺激肥大细胞等释放活性介质,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趋化作用C3a、C5a、C5b67 ̄能引起吞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激肽样作用C2a、C4a增强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患恶性肿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