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元旦免疫学原理限量版,妈妈再也不担心了免疫20151.免疫学的定义和免疫学发展简史定义:1.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2.免疫学是阐述机体抗感染而无不良后果相关机制的学科。3.免疫学是分辨自身和非己,并清除非己成分的学科。简史:应用疫苗(人痘和牛痘)防治天花,这是运用免疫干预手段控制传染病的典范,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免疫,免疫学由此诞生。分为:1.经验免疫学时期2.科学免疫学时期3.现代免疫学时期2.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按分化谱系分类1)淋巴细胞谱系:T.B细胞及NK细胞2)髓样细胞谱系:单核细胞、Mφ、粒细胞、DC按参与固有免疫还是适应性免疫分类前者有Mφ、粒细胞,NK细胞等后者有T.B细胞和DC按抗原受体是否因重组激活基因诱导基因重排而具多样性分类前者有αβT细胞和B细胞后者有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DC等按适应性免疫中的功能分类1)淋巴细胞2)辅佐细胞:APC,DC,Mφ免疫分子以结构和类别区分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分化抗原,粘附分子,TCR.BC和抗体分子等以功能区分包括参与炎症反应和固有免疫应答分子、参与免疫细胞激活分子参与免疫细胞凋亡分子等免疫系统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内环境稳定3.抗原、T或B细胞抗原表位的概念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BCR或TCR结合、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有两重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B细胞表位:由抗原表面的亲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易于接近BCR和游离的抗体分子。多由连续的或不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B表位通常位于抗原分子的柔性区,具有可动性。结构复杂的蛋白质抗原可带有多个相互重叠的B表位T细胞表位:经抗原加工产生的抗原肽,参与构成T细胞识别中的三元体结构即“MHC-抗原肽-TCR”。三元体中进入MHC分子抗原结合槽中的小肽,通常以其两端的锚着残基和MHC凹槽内壁结合,中间的隆起部分直接供TCR识别,构成T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往往藏于蛋白质抗原分子之内。在抗原加工时被酶解为能与MHC结合的肽段。4.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以及主要组成成分、作用特点和相互联系固有免疫: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由固有免疫细胞介导,如单核-巨噬细胞等,可通过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识别病原生物表达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的结构。*固有免疫细胞活化后吞噬、杀灭病原体;不经历克隆增殖。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2015级元旦免疫学原理限量版,妈妈再也不担心了适应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耐受性和免疫记忆性。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主要特点比较: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特点先天获得,出现早,速度快出生后产生,速度较慢抗原激发不需抗原激发需抗原激发应答的抗原类型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非己蛋白质抗原应答的免疫细胞Mφ,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T、B淋巴细胞应答的免疫分子炎症因子,补体,细胞因子抗体抗原受体库发育无有,显示抗原受体高度异质性二次应答和免疫记忆无有受体基因来源胚系基因基因重排和体细胞突变系统发生中位置早期阶段后期阶段,进化高级形式重组酶基因无有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扩增无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联系1、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细胞和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关联性和相似性:(1)免疫细胞:参与二者的细胞间存在兼有两者特性的一些类型。(2)免疫受体和免疫分子:有提呈抗原肽供T细胞识别的MHCI、II类经典分子,也有提呈抗原供NK细胞和NKT细胞识别的非经典MHC分子和CD1分子。(3)二者以相似的原理。途径和信号通路实施信号转导,其下游转录因子的激活和转位两者相一致。2、固有免疫中的细胞和分子与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1)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和分子为T细胞的激活提呈抗原;(2)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和分子为T细胞亚群的分化提供指令性信息;(3)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和分子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免疫效应功能和参与免疫调节。主要组成成份:固有免疫:单核/吞噬细胞、NK细胞、DC细胞、肥大细胞,以及一类称为固有类淋巴细胞的成份:NKT细胞、T细胞、B1细胞和边缘区B细胞。适应性免疫:T、B淋巴细胞5.克隆选择学说和独特型网络学说1)1987年PaulEhrlich提出的侧链理论(sidechaintheory),抗原选择的是受体(抗体)分子。抗体形成细胞可表达结构各异的多种受体,一旦抗原出现,结构与之互补的受体分子可与该抗原结合,而使相应细胞产生并大量分泌同样类型的抗体分子。在此基础上,1957年MacFarlaneBurnet提出的克2015级元旦免疫学原理限量版,妈妈再也不担心了隆选择学说(cloneselectiontheory)。抗原能够对表达不同受体的淋巴细胞克隆进行选择,抗原从中选择出带有特定受体的淋巴细胞后,通过克隆扩增,出现一群受体分子结构均一的淋巴细胞群。2)1974年NielsJerne提出抗体分子上的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相互识别而形成免疫网络(免疫网络学说)。该学说不仅设想并确认了淋巴细胞抗原受体间可因抗独特型抗体的出现而启动负向调节,更提出了机体内预存着一个现成的相互制约的独特型网络。6.T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及生物学意义阳性选择:双阳性T细胞(CD4+CD8+T)在胸腺皮质、髓质交界处与胸腺基质细胞、DC、巨噬细胞等细胞表面的MHCI、II类分子及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其TCR能识别I、II类分子,并能以低亲和力与之结合的T细胞克隆被选择出来,分化为单阳性T细胞;而那些不能识别MHC分子的T细胞或与MHC分子具有高亲和力的T细胞,则发生细胞凋亡被克隆清除。生物学意义:赋予成熟的T细胞具有识别、结合MHC的能力,使T细胞在识别抗原时显示MHC限制性。阴性选择:经过阳性选择的单阳性T细胞,凡能以其TCR识别胸腺基质细胞表面MHC分子-自身抗原肽复合物并显示高亲和力的T细胞克隆,因凋亡而导致克隆清除,只有那些与自身抗原呈现低或中等亲和力结合,及那些不能识别自身抗原肽的T细胞克隆才能被留下,进一步分化为成熟T细胞。生物学意义: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被清除,称中枢耐受的诱导。7.TCR基因重排和免疫球蛋白多样性产生机制(1)人体TCR/BCR胚系基因的组成:L、V、J、D、C。除了C、L基因,余皆包括多个片段,基因重排(generearrangement)时仅取其中一个片段。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中,胚系状态的V区基因由分隔的、无转录活性的基因片段在特异性重组酶(RAG)的作用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有转录功能的活性基因,并由此形成不同区段中不同片段的排列组合,构成结构各异(片段组成不同)的mRNA,并由此产生大量结构不同的受体分子。参与BCR/TCR基因片段连接的重组信号序列(RSS)借助23-12法则完成基因片段间的连接。(2)免疫球蛋白多样性在抗原出现之前已经存在了(基因重排)。抗原诱导后,还可产生新的多样性,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hypermutation)。发生在次级淋巴器官的生发中心;主要方式是点突变,并非完全随机;大多在轻重链的3个CDR区替代突变;与抗体的结合能力改变和亲和力有关(亲和力成熟)。8.B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及生物学意义2015级元旦免疫学原理限量版,妈妈再也不担心了阴性选择:Pre-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为im-B后,表达mIgM,此时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克隆以其BCR(mIgM)与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负信号,诱使未成熟B细胞发生凋亡。生物学意义:产生自身耐受。阳性选择:进入外周免疫器官生发中心的活化B细胞,其重链和轻链的V区基因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突变后产生数量巨大带有各种BCR结构的B细胞(中央细胞),其与抗原的亲和力各不相同。通过与FDC和Tfh相互作用,大部分低亲和力的中央细胞发生凋亡,并被着色体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一部分高亲和力的中央细胞被FDC结合的Ag-Ab复合物选择出进一步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产生抗体。此现象称为亲和力成熟,亦称为B细胞的阳性选择。生物学意义:后代B细胞及其分化后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对抗原的平均亲和力得到了提升。9.巨噬细胞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巨噬细胞(macrophage)的特征:单核细胞在血流中作短暂停留后,进入不同的组织器官分化为巨噬细胞,根据巨噬细胞不同的解剖学定位、不同的分化程度、以及外界激活因子的多样性,巨噬细胞呈现出复杂的异质性与功能的多样性。根据是否运动性,可将巨噬细胞分为定居的巨噬细胞和游走的巨噬细胞;根据激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1型)及替代激活的巨噬细胞(M2型),M1型可被IFN-r、LPS、GM-CSF或TNF等细胞因子激活,表现为自身抗原提呈能力上升,补体介导的吞噬活性升高,大量促炎因子释放,以及趋化因子产生,通过释放炎症介质,M1细胞可促进体内非己成分的清除,对预防肿瘤发挥重要作用。此外,M1细胞还可作为效应细胞参与Th1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炎症反应,杀伤胞内感染的病原体。M2型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多种亚型,M2a、M2b、M2c。M2a和M2b主要行使免疫调节功能,促进Th2介导的免疫应答;M2c细胞主要功能是抑制免疫反应,在组织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ps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答案,因为书上实在找不到)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和消化(病原微生物被巨噬细胞表面的PRR内吞形成吞噬体,吞噬体在胞内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而被杀伤和分解)2、介导和促进炎症反应(巨噬细胞通过PRR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被激活,产生和分泌多种趋化因子,此外,巨噬细胞可分泌大量炎症介质,诱导和加强局部炎症反应)加工和提呈抗原,参与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巨噬细胞是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对抗原肽的加工形成p-MHC复合物,为CD4T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同时巨噬细胞还表达共刺激分子,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4、杀伤和清除胞内病原菌(对于寄居在胞内的病原体,巨噬细胞被TH1分泌的IFN-r和CD40L激活,大大提高其杀菌能力)5巨噬细胞和肿瘤免疫(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不发挥抗肿瘤作用,反而参与了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尤其和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密切相关)(ps因为觉得只有5点太单薄,所以就加了一点,可背可不背)10.NK细胞的抑制性受体(KIR):结构、配体和生物学功能KIR: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为I型跨膜蛋白,膜外区分别有2个或3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称KIR2D,KIR3D,两种分子胞内段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配体:MHC-I类分子功能:胞内段含有ITIM,招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SHD-2,传递负信号,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11.树突状细胞的特征、分类和生物学功能(点多,自行选背)2015级元旦免疫学原理限量版,妈妈再也不担心了1、特征:其成熟后胞质向外伸展,形成许多类似于神经细胞轴突样或伪足样的膜性突起而得名。这群细胞具有超强激活初始T细胞的能力,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者。书P55(1)其胞质内无溶酶体和吞噬体,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其他细胞器亦少见(2)表面表达能结合病原微生物的PRR,参与抗原的摄取,还组成性地表达MHCI和II类分子,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86,表达黏附分子和β1、2整合素,参与抗原提呈。(3)表达一些相对特异性的标志,如人类DC表达CD1a、CD11b等2、分类:(1)髓样DC,又叫传统DC,简称cDC:从骨髓中共同髓样前体细胞CMP分化而来根据所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