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开发路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开发路径研究一、基本概念和范畴(一)生态农业概念生态农业,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遵循生态与经济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进行的一种新型农业体系。词源该词由美国土壤学家首创。1981年英国农学家瓦庭顿将其定义为“生态上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持续农业等概念,并把它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付诸实施。由于这些模式都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自然资源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所以统称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提出的。中国的定义我国生态农业在内涵上比外国生态农业要宽。农学家将其定义为:“切实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清洁产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拉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2(二)生态农产品(生态食品)的分类生态农产品加工后生产的食品叫生态食品。其分类由高至低的等级是:1、有机农产品(最高等级)。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有机农业的原则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外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不打破生物循环链的生产方式。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居营养的食品。有机食品加工后生产的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原则,生产过程绝对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色素等化学物质和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方式生产、销售过程受专业认证机构全程监控,通过独立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证书,销售总量受控制的一类真正纯天然、高品味、高质量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是食品的最高档次,在我国刚刚起步,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一些高收入、追求高质量生活水平人士所追求的食品。2、绿色农产品(第二等级)。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是,生产的投入量和产3出量保持平衡,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满足后代人同等发展的需要。绿色农产品在生产方式上对农业以外的能源采取适当的限制,以更多地发挥生态功能的作用。绿色食品加工后生产的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优质、营养食品,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可,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和我国通常都冠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称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中档食品,我国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绿色食品,是人类食品在不远的将来要达到的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分级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3、无公害农产品(最低等级)。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农产品。无公害食品加工后生产的无公害食品不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是对食品的最起码要求,我们的食品均应符合这4种食品的要求,所以无公害食品是指无污染、无毒害、安全的食品。(三)生态农产品标准及标志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有机农业和产品加工基本标准”,由于有机农产品在我国尚未形成消费群体,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虽然我国也发布了一些有机农产品的行业标准,但我国的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标准主要是出口国要求的标准。目前,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韩国等都已制定了有机农业及产品生产、加工准则性的标准。有机农产品的标准集中在生产加工和储运技术条件方面,无环境和产品质量标准。绿色农产品执行的是农业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绿色农产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包装贮运等全程质量控制标准。20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相继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绿色食品生产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化肥使用准则》等。目前,农业部发布了52项绿色农产品行业标准,其中包括7项通用性标准、45项产品质量标准。无公害农产品执行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强制性标准及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环境标准和生产资料使用5准则为强制性国家或行业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为推荐性行业标准。2001年农业部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无公害产品安全要求》和具体到每种产品如黄瓜、小麦、水稻等的生产标准。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已发布了4类农产品的8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农业部发布了200余项行业标准。有机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无统一标志,各国标志正显现多样化。绿色食品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日本注册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执行全国统一的标志。生态的滥用生态这个词如今被滥用。食品、生活用品、建筑、旅游等等都喜欢打生态的招牌。二、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一)世界生态农业6世界上对生态农业的多种称呼国外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等。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各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各自的定义。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有机食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成立为标志。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公顷。生态农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导模式生态农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2000年生态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95.5亿美元,其消费额在未来几年里将会保持连年增长。生态食品已不再只是一种时髦。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生态农业有朝一日将会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国际上的管理体系国际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分为3个层次:一是联合国层次,二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层次,三是国家层次。联合国层次目前尚属建议性标准。为了指7导全球生态食品的发展,消除贸易歧视,今后各国生态食品标准将在以下3个方向迈向国际间协调与统一,一是与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有关食品标准以及国际质量认证组织、WTO等制定的有关产品标准趋向协调、统一;二是非政府组织做好地区和国家之间标准的协调;三是地区和国际标准进一步得到互相认可,以削弱和淡化因标准歧视所引起的技术壁垒和贸易争端。生态食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各国生态食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今后将主要在4个方面展开:一是围绕可持续农业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巩固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二是如何保持生态食品生产技术本身的可持续进步;三是以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切入点,提高生态食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四是加强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天然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产资料的研制、开发和推广,以尽快解决生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生态农产品价格绿色食品70%为加工产品,30%为初级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都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50%至几倍,绿色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10%~20%,无公害农产品的价格略高于一般农产品。(二)中国生态农业8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有机农产品——1994年,国家环保总局在南京成立有机食品中心,标志着有机农产品在我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产生的背景是,发达国家农产品过剩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以及环保主义运动。绿色农产品——1990年农业部发起,1992年,农业部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3年农业部发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基本解决了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农产品农残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绿色”成为社会的强烈期盼。无公害农产品——20世纪80年代后期,部分省、市开始推出无公害农产品,2001年农业部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4个城市进行试点,2002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无公害农产品产生的背景与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大致相同,侧重于解决农产品中农残、有毒有害物质等已成为“公害”的问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达2000多个。20世纪80年代,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逐步恶化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农业试点示范。1993年,农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科技部、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林业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51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9到2000年底,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机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已达到93.2万公顷,总产量102.5亿公斤。七部委局于2000年在全国又启动了第二批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目前,中国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县、乡、村已达到2000多个,其中生态农业县300多个。已有21个省、区、市和200多个县(市)颁布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或办法,18个省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国际组织对中国的这一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有7个生态农业建设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保500佳”称号。三、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生态农场标准含义上的生态农场生态农场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手段,以“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系统的一个整体,并把贯穿于整个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群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坏联系起来,对环境—生物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达到获得最大生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土地利用环境特别是农业坏境质量为目的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生态农场既是生产的单位,又是环境净化和保护的单位。生态农场的特点主要是:10①因地制宜。生态农场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基础上的。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只有对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态农场。②综合性。生态农场与普通农业生产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通过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规划来提高生产率的,从而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③稳定性。包括营养物质和能量平衡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两重含义。营养物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一种循环运动,对于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生态农场,要尽量把生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稳定状况。某一特定范围的生态农场能量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使能量在农场中维持一个稳定的输入和输出。农场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是建立在对营养物质和能量动态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应对多目标的投入、产出与循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取经济效益最优化方案,据以指导农、林、牧、副、渔及其加工工业的生产,达到系统产出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目的。生态农场的多样化形态但是,实际上如今对生态农场的理解和运用则五花八门,生态农场的产品涉及种植业和养殖业,包括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鹅、兔、猪、牛、鱼等等。在国内山东、上海、云南等许多省市,建有专门生产有机农产品的蔬菜、11瓜果基地,这些基地都是企业创建的,大多冠以生态农场、农庄的名义。其生产的蔬菜瓜果主要销往大城市的超市,价格比同类商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