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严刚2Contents什么是生态农业1什么是现代农业2现代农业如何进行集约化经营3乘马岗镇主要经济作物的精细化管理43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的定义4中文名称:生态农业英文名称:ecologicalagriculture;eco-agriculture定义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经济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一种小型农业,其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活力的,在环境、伦理道德、审美、人文社会方面不引起大的或长远不可接受的变化。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3: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级学科)生态农业的学科定义5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6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的特点7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生态农业的特点8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的或机械的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植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生态农业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德国生态农业的几条原则要求9现代农业定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现代农业的定义10中文名称:现代农业英文名称:modernagriculture定义: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现代农业的学科定义11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12土地流转出现的规模效应。山地、沙漠农地开发的投入与产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实体的兴起)。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增值。农产品营销环节品牌的打造。农业投资的效益。农业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如何进行集约化经营13矮化、密植、精细化管理是板栗栽培的关键矮化:树高控制在3.5米以下便于栽培管理与收获,在树高达到2米多时就要打顶,控制主枝徒长。密植:为获得早期高产,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计划性密植,即建园时按2m×3m的株行距栽植,并采用控冠整形技术促进早结果,至5~6a生树冠交接时先回缩后间伐,使株行距变为3m×4m;到10a生左右时进行第2次间伐,使株行距成为4m×6m。精细化管理: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板栗栽培的要点14整形修剪树形:采用低干矮冠开心形,干高30~40厘米,冠高2.5~4米,主枝2~3个,最多不超过4个,主枝基角50~60度,每个主枝上可选留1~2个侧枝或直接着生结果枝组。摘心:嫁接后的第一、二年夏剪以摘心为主,在主干或主枝延长枝长到目标树形长度时摘心,其它新梢长到20厘米时,摘除梢头,以后二、三次梢长至20~30厘米时,留6~8片叶进行第二、三次摘心,到8月中旬停止摘心。抹芽:芽体萌动时,强枝上部外侧选留4~5个大芽,中庸枝留1~3个大芽,其余的芽抹掉,抹芽的原则去小留大,去下留上,疏密留稀,去弱留强。板栗的精细化管理15整形修剪冬季修剪:适度短截或回缩主枝、侧枝等骨干枝的延长枝,因品种、树势、树龄、空间的不同确定其短截轻重程度。无空间的发育枝疏除,有空间的发育枝短截培养成结果枝组,尽可能少疏多截。同一分枝上结果母枝较多的,重短截或疏除先端势力最强的,留中庸粗壮的结果,疏除下部细弱的。并列发生3~4个强枝,形成三股叉、四股叉的采用疏1截1缓1或疏1截1缓2的方式处理。疏除细弱、病虫、重叠、过密枝及鸡爪码、鱼刺码和部分强旺顶生枝。回缩冗长、细弱结果枝组到下部分枝处。密植丰产园结果母枝留量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10~12条,丘陵山地立地条件较差地方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6~8条。板栗的精细化管理16施肥栗园施基肥多在采收后结合深翻扩穴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添加少量化肥。幼树株施厩肥2O~3Okg。结果树每株施有机肥50kg,并加入适量磷、硼肥料。幼树在萌动期前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0~15kg。结果期的高产栗园,在萌动期、春梢速长和果实膨大期(采收前20~30d)各追施1次。前期亩施尿素20kg,后期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30kg。生长季叶面喷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0.4%。幼树1~2次,结果树喷2~3次。板栗的精细化管理17病虫害防治清园:落叶后及时清除园中落叶、杂草和栗蓬等杂物,集中烧毁或深埋,以降低越冬病虫基数。刮除老皮和病斑:板栗休眠季节,结合冬剪,刮除裂开的老树皮和枝干上的栗大蚜卵、树皮缝隙中的栗毒蛾卵块、干腐病病疤,集中烧毁。涂白:涂白不仅可以缩小昼夜温差,避免冻害和日烧,而且能够消灭多种在老粗皮内越冬的病虫害。其配比是硫磺粉0.5份、生石灰3份、食盐0.5份、水10份、黏土少许。一般涂2次为好,第1次在秋季采果后至土壤封冻前,第2次在早春。板栗的精细化管理18生长季节病虫害的防治(1)红蜘蛛。5月上旬开始,用利刀刮去一圈老粗皮呈环状,宽度15cm,用5倍的氧化乐果溶液均匀涂抹此部位,然后用塑料膜包严,隔10天再涂1次,其效果可维持1a。(2)栗瘿蜂。在6月中旬前及时剪除呈疙瘩状的受害瘿瘤枝条,在其出瘤的高峰期树冠喷布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50%的杀螟松1500倍液,杀死成虫。(3)桃蛀螟。在有桃柱螟危害的板栗园中,每亩均匀种植10~15株向日葵,以诱集桃蛀螟,秋后集中烧毁。也可以在板栗成熟采收后,在栗蓬堆积期间喷洒90%的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或在成虫发生期于园中设置黑光灯及糖醋液罐,诱杀成虫。板栗的精细化管理板栗种植的经济效益板栗种植效益分析(2012年4月23日)板栗亩产量收购价格板栗毛收益肥料投入农药投入修剪投工收蓬投工剥蓬投工人工总成本每亩收益500kg4元2000元100元50元43.33.31067元783元1000kg4元4000元200元80元46.66.61733元1987元1500kg4元6000元300元100元410102400元3200元2000kg4元8000元400元120元413.313.33067元4413元19产量:正常管理情况下,进入盛果期的板栗亩产约1000kg,高产可达到4000kg。一、深耕改土及轮作(四)基肥应占总施用量的80%左右;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化肥基肥的施用方法:肥多撒施或分层施,肥少则条施或穴施。体积大,未腐熟的有机肥宜早施,深施,反之,可迟施,浅施。过磷酸钙等化肥必须与有机肥堆沤施下。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一)品种的选用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良种(二)播种前种子的准备1.秋植留种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花生采用上年秋植花生种子作种,称为秋植留种或翻秋留种。原因:①秋植留种,种子的成熟和贮藏期都处在冷凉干燥季节,且贮藏期短,种子带菌率低。②贮藏期间脂肪分解酶的活动及种子呼吸作用均较弱,种子里贮藏的养分消耗少,脂肪分解较慢。③秋植花生亲水性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较多,而脂肪较少,播种后,种子吸水快,有利于发芽出苗。2.晒种播种前带壳晒种1-3天。作用:①使种子更加干燥,增加种皮透2.晒种播种前带壳晒种1-3天。作用:①使种子更加干燥,增加种皮透性增强吸水力②提高种子温度,有利于种子内物质转化;③杀死病菌,减少病害作用。3.剥壳和粒选适时剥壳(播前3-5天)剥壳后进行粒选带荚播种(要先浸种)4.浸种催芽浸种催芽在低温、干旱或种子质量稍差时进行方法:温水中浸3-4小时,然后催芽5.拌种药剂拌种根瘤菌拌种,钼酸铵、钼酸钠生根粉,包衣剂包衣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三)播种1.播期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品种、土壤、气候、栽培条件主要条件是:气温和土壤湿度2.播种密度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品种特性、土壤、栽培条件等表3花生适宜的播种密度品种播种密度(万粒/亩)实收株数(万株/亩)珍珠豆型2-2.51.8-2.2普通型1.2-1.51.1-1.43.播种方式设置播种方式的要求:株距与行距合理,植株在田间分布较均匀,通风透光好,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群体内个体间对阳光、水肥和生长空间竞争小,单株生产力高。行距等于该品种在栽培条件下第一对侧枝中一个侧枝的长度,株距略小于侧枝长度的一半。垅作播种:垅宽60~70cm,每垅种双行平畦播种:畦宽100~120cm,每畦3-5行行距:25~35cm,株距15-20cm播种方式:双粒条播、单粒条播、小丛穴播、大小行植、宽行窄株4.播种深度3.3-5cm为宜三、花生的田间管理(一)苗期的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苗齐、苗全和苗壮。主攻第一、二对侧枝,促进花芽分化,使前期花多而高度集中,为花多、花齐、花针多入土打下良好基础。2.主要管理措施①查苗补苗花生基本齐苗后,应全面进行查苗。如缺苗,应催芽补种或移苗补缺。移苗补缺时以2片真叶的幼苗为好,带土移栽,阴天或下午进行,移栽后浇水。②清棵蹲苗清棵:花生基本齐苗后,将幼苗周围的土扒开,使两片子叶和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