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一学科背景--学科性质--哲学基础--主要研究内容--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研究方法二主要内容--意象和意象图式---图形和背景---隐喻和转喻---有界和无界三主要流派--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Framesemantics)--Langacker的认知语法(CognitiveGrammar)--Lakoff等人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Semantics)四与结构主义的对比五评价及阅读书目一认知语言学学科背景1--学科背景2--学科性质3--哲学基础4--主要研究内容5--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6--研究方法7--研究概况认知语言学的背景•人类生活在三个庞大的世界当中:客观世界、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语言一方面是认知世界的符号特征,另一方面还是认知的产物。语言世界和认知世界之间呈现出相互渗透、彼此对立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系列反映认知语言学观点,如探讨类似范畴化、原形性等问题的论文首先是发表在心理学杂志上。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的解释语言现象的方法,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为一个成熟的新兴的语言学流派,其标志是:1989年春,由R·Dirven组织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了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并在会后于1990年出版了《认知语言学》杂志,成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并由德国的MoutondeGruyter出版社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系列丛书。其哲学基础和理论主张与结构主义相对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可使我们更深刻地分析许多语言现象,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认知语言学的学科性质•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和语言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认知与语言的关系。认知科学和语言科学的关系问题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问题和首要问题。认知:所谓认知,人感知世界和对世界万物形成概念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验,认知语言学就是以此为基础的语言研究。•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是一种“身心合一”或“心寓于身”(embodiment)的认知观。心智和思维产生于人跟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人们通过自己的身体获得经验,这种经验也可以说是体验。•认知语言学认为抽象的心智活动不能脱离身体经验和形体。认知结构和身体经验密切相关,并以感知、动觉、经验为基础;思维具有想象性。概念要么来源于经验,要么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发展而来。思维具有完形性和整体性,语言符号不是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而是与概念结构保持一致。经验联想主义心理学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一•经验联想主义心理学源于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罗克等人,于18世纪在休漠等人的补充完善后,进入其繁盛期。•经验联想主义心理学强调知识来源的两个重要途径,一是经验:•他们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论,重视感觉经验,认为一切知识应由感觉开始,一切知识皆来自经验。•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外部感觉或外部经验,这类经验的来源是外界事物作用感官产生的感觉,如色、香、味、形状。另一类是内部感觉,它的来源是心理活动本身,如感觉、记忆、思维等。经验联想主义心理学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二二是联想:•经验联想主义心理学者认为每回感觉过程发生之后,都留下残余的运动,这个残余运动就是想象(imagination)或联想。•他们还区分了两类联想:一种是无指导的,无计划的,非恒久的自由联想;另一类是有欲望或计划节制的控制联想。•休漠还对联想作了进一步观察,认为联想有两种含义:一是由若干简单观念联合成复杂观念。例如:桔子由颜色(红)、气味(香)、形状(网)等简单观念联合而成;二是由各个观念之间的吸力引起的动作联合。联想就是靠这种吸力,正是由于各类观念之间有这种吸力才能联合成复杂观念。经验联想主义心理学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三•受休谟经验观和联想观的影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在对世界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并且认为认知过程始于互动性的感知体验(如感知环境、移动身体、发出动力)等,逐步形成意象图式(Imageschema)。•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两大原则:心智的体验性和思维的隐喻性(也源于经验联想主义心理学)。•心智的体验性认为:我们的范畴、概念、推理都是基于实践性的体验,它们是身体与客观外界互动并产生的,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语言的经验观•认知语言学有三个研究取向,分别是,1)语言的经验观;2)语言的突显观;3)语言的框架和注意观。•语言的经验观(experientialistview)•经验观建立在心理学对范畴化过程的研究以及对类典型效应的揭示上,认为语言学研究应该走一条符合实际,更具实验性质的道路,而不应该仅仅依靠逻辑推理或自省式思维来划定语法规则、提出客观定义。比如,通过实验或直接面谈请语言使用者描述他们在说出或理解一个词语或句子时的脑中所想。这时,语言使用者的描述中会体现出许多经验性的、非客观的意义,这为我们研究词或句子的意义提供了丰富而真实自然的画面。•持经验观的认知语言学家还认为,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储存了大量有关世界的经验信息,这些信息也可以反过来从人们的日常会话中分离出来。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透过语言表面的逻辑结构,重点分析修辞语言,尤其是隐喻转喻等。所以,隐喻和转喻实际上成为除实验或面谈以外的另一个语料来源。因此,这一派学者认为,隐喻或转喻的本质是将人们对熟知的物体或事件的经验转移到人们知之甚少的抽象范畴,譬如情感、时间上。总之,隐喻或转喻不再是一种装饰性的语言技巧,而是一种有效认识抽象范畴的工具。例如,Ourcarhasbrokendown这个看似直白的句子,实际上蕴涵着一个隐喻:“foracartostopfunctioningproperlyistobreakdown”。这一隐喻将房屋的坍塌(breakdown)这种较直观的经验投射到car上,从而帮助人们理解小轿车的发动机停止了运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还提出一些形成一个良好的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原则,相似性原则,接近原则,突显原则等。•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或概念是以典型即最佳实例的形式贮存在人的头脑中的,这一典型或最佳实例即原型。人们是从能最好地理解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概念的。•受完形心理学的影响,认知语言学反对结构主义将词的意义分解为若干语义特征的做法,认为词的意义不能完全用一组语义特征来说明,语义范畴也不能用一套必要充分条件来界定。认知心理学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认知语言学从认知心理学吸取了三个有益成份:①相互作用论;②图式理论;③外部动作内化。皮亚杰的理论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理论,强调认知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和语义观中可以窥见皮亚杰这种思想的影子。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通过认知主体在对客观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既不是只注重客观世界的机械外在语义观,也不是脱离现实的纯心智的内在观,而是在强调客观世界对人类意义形成的基础作用的同时,重视人的主体认知的作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语义观。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自然语言范畴化的结构特点,如词汇和语素的原型性。•2.语言组织的功能原则,象似性、自然性、任意性。•3.句法与语义之间的关系与概念分界,语义的表征和句法的认知组织原则。•4.语用的经验基础和交际背景,语言行为的认知意义。•5.语篇模式的认知表征,文本表征的认知模式。•6.语言演化的认知基础和文化因素。•7.语言普遍性和特异性类型学的认知根源。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1.定性方法定性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侧重于对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的一般特征或表现形式作出一般的描写或说明。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许多具有探索性质的研究都属于定性方法的研究,这是因为语言学家对某个问题的研究首先端于对某个语言现象的描写和说明,然后通过推理和猜想对该现象背后的原因或该现象有关的因素进行解释和分析。•2.定量方法语言分析法无论讨论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语言学家都必须从具体的语言素材入手,收集语料或语言数据,因此这一方法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二•2)内省法内省法主要凭借研究人员的语言直觉、学术经验和普通常识对某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语言学家或者提出某个假设,或者构拟一个框架,或者提出质疑。从方法论角度看,不管是提出假设,还是理论框架,以内省法研究语言的学者都是参照既有的研究文献或者语言资料来从事自己的研究的。•3)语言比较和对比法认知型的语言比较和对比研究试图解释不同语言的基本观念系统的异同之处,其基本观点是语义依存于文化,语义为支配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原则提供理据。通过系统的穷尽语言的特异性,最终采取归纳的手法来达到对语言共性的认识和理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三•4)调查法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调查方法和现代科技相互结合为语言学的研究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也使得他们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体现语言学研究趋势的特征。•5)问卷法问卷法在心理科学的发展中为许多认知心理现象的研究作出积极地影响。•6)实验法认知语言学中的实验室试验方法带有十分明显的自然科学的特征,研究人员的研究设计理念、研究器材、尤其是程序的操作控制对研究的最终成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国外主要代表人物及文献认知语言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有G·Lakoff、R·Langacker、C·Fillmore、M·Johnson、J·R·Taylor、D·Greeaerts、P·Kay、G·Fauconnier和L·Talmy等。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经典著作有:G·Lakoff的《女人、火和危险事物》(1987),R·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1987),G·Fauconnier的《心灵空间》(1985/1994),G·Lakoff和M·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等以及MoutondeGruyter出版的系列论文集。这些著作将认知语言学确定为以下五个研究主题:(一)认知语言学并不把语言现象区分为音位、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用等不同层次,而是寻求对语言现象统一的解释;(二)概念形成植根于普遍的躯体经验,这一经验制约了人对心理世界的隐喻性建构;(三)语言研究必须同人的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联系起来;(四)语言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范畴化,并以广义的原型理论为基础;(五)词义的确立必须参照百科全书般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一内容的解释。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涉及到了语言现象的方方面面。English国内主要代表人物及文献•戴浩一1985《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原则》•1990《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和语法刍议》•沈家煊1995《“有界”和“无界”》•1999《转指和转喻》•1993《句法的象似性问题》•张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理论》2001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概况(1)语义与形式并重(2)新的热点层出不穷(3)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4)国内研究仍处于萌芽状态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意象和意象图式•图形和背景•隐喻和转喻•有界和无界2.1意象图式•意象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基础之上的。构成意象的生理基础是先天遗传的本能,经过与环境的接触和互动,得以反复强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意象。这些意象就构成复杂认知能力的基本要素。意象本来是心理学术语,指对事物的感知在大脑中形成的表征。其表征具有再现性、简约性、提示性和联想性。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特点。•图式是意象的一种,是对特定环境各种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抽象后将相关知识结构组织编码的过程;是根据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的经验而形成的一种简单和基本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