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程再造与ERP成功实施的关系研究摘要: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企业信息化改造的核心,在过去的20年里被国内外企业广泛响应。一部分企业通过应用ERP实现了企业集成、绩效改进及竞争力的提升,而某些企业则投资巨大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对企业管理再造与成功实施ERP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企业管理再造是成功实施ERP的关键因素。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ERP);流程再造;信息技术一、前言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企业信息技术(Davenport,1998)。然而,ERP系统的实施却是一个成本高昂、极为复杂的过程。一些企业因为实施ERP显著改善了企业绩效,而另一些企业的ERP实施项目却经历着失败——预算超支、没有达到预期绩效等(Oleary,2000)。目前,中国企业为ERP项目已经累积投入了约80亿元人民币,但真正成功的很少。在“如何成功实施ERP”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业务流程再造与成功实施ERP之间的关系(An-dreTchokogueeta1.,2005),他们指出业务流程再造是实施ERP的前提与基础。因为ERP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管理系统,它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企业各职能领域的管理、控制和集成,ERP的采用将涉及到业务流程的改进、最优实践的实施、企业内部的集成和企业间的匹配。因此,实施ERP首先是对企业基础管理的重塑,其次才是IT技术的应用。目前对“企业管理再造与ERP成功实施的关系”研究多数是定性的描述,相应实证研究还很少见。笔者拟对企业管理再造与成功实施ER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fontcolor=#FFFFFF二、假设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许多研究曾尝试着去揭示IT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研究没有获得显著性结论。HittandBtynjolfsson(1996)指出,与ERP采用有关的财务收益被顾客的低价格要求所淹没。EliashbergandChatterjee(1986)指出,采用创新后财务绩效能否显著改善,取决于外部变量,如竞争程度、产业演进、需求不确定性、竞争企业创新采用率等。因此,在对ERP采用后的绩效进行评价时,评价指标的选择不应仅局限于财务指标,更重要的是要衡量企业的各项运作绩效指标——成本、质量、柔性、时间、服务,这些运作绩效指标是企业可控程度较高的指标,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来源,更能客观评价ERP的实施绩效。假设1:ERP采用企业的运作绩效指标显著高于ERP非采用企业。很多企业的ERP项目没能获得投资决策时的预期收益,一些企业甚至在采用ERP系统后被迫放弃。这需要从采用企业自身去探寻究竟。ERP系统是涉及制造企业各职能领域的一个复杂的大软件包。ERP的应用就是将企业的运作原理和业务流程锁定在一个软件系统中。如果组织不能很好地将企业业务流程同ERP的软硬件技术很好地匹配,ERP系统的运营逻辑就会与企业运营系统发生冲突。因此,企业的经营哲理与业务流程是否能与ERP的运行需要保持一致,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一个关键影响要素。ERP系统本身就包含了JIT的思想。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证明了JIT对企业绩效改善具有显著影响。JIT的应用使企业运作系统的计划与控制更加合理,实质是对企业内部计划与控制流程和部分业务流程的改善,可以大大减少生产过程的浪费,提高企业的运作绩效。因此,JIT的应用将会大大促进ERP绩效的发挥。ERP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它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及时、客观、真实、完善的数据,信息的质量是影响ERP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及时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信息,企业管理要到位,员工要拥有全面质量观,企业要拥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和措施。因此,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进将大大促进ERP绩效的发挥。假设2:在ERP的基础上,逐步引入BPR、JIT、TQM,4项实践集成后对企业运作绩效的影响更显著。三、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收集本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国际制造战略调查(Inter-nationalManufacturingStrategySurvey,IMSS)项目。IMSS项目由伦敦商学院的克里斯·沃斯(ChrisVoss)和瑞典卡莫斯大学(ChalmersUniversity)的P·林德博格(PerLindberg)于1992年发起的,旨在调查全球各国的制造战略及各国的国家环境对制造战略的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是IMSS项目中国大陆的合作伙伴,负责中国大陆1997年和2000年的相应调研工作。IMSS问卷主要包括4部分:第1部分战略,目标与成本;第2部分当前的制造实践与集成措施;第3部分过去与未来的制造实践活动;第4部分是制造绩效。中国的问卷还包括第5部分,中国的入世策略。问卷主体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用1-5要求企业对某一项问题进行评估,虽然得到的是对企业相关问题的主要评价,但它能反映企业的相对情况,使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另一些问题则要求企业提供客观的数据,如员工数、销售额、销售收入构成、投资回报率等。IMSS项目的样本包括20个国家的600家企业,所调研的600家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国际标准行业码——ISIC38—第3大类,第38分类。(二)研究方法对假设1的验证,主要采用均值比较的方法,分别计算ERP应用企业和非应用企业中5项企业运作绩效改善程度的均值,观察其差异的显著性,以此分析ERP应用对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本项研究对假设2的验证主要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的方法,逐步引入变量,观察其对因变量解释程度R2的变化。首先,5类企业运作绩效指标分别为因变量,ERP为自变量建立基准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为线性关系,可建立5个性线性方程。然后,在基准方程基础上,将BPR、JIT、TQM作为解释变量逐一引入方程,建立起新模型。即:绩效=a11ERP基准模型绩效=ad21ERP+OL22BPR新模型1绩效=a31ERP+a32BPR+a33JIT新模型2绩效=a41ERP+a42BPR+a43JIT+a44TQM新模型3比较基准模型和新模型,考察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是否有变化,即比较分析新模型的R2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显著性,以此确定新引入变量对基准模型是否有影响。(三)变量的确定IMSS问卷列出了17项运作绩效指标,对于每项运作绩效,调查对象被要求描述近期改善的程度。通过因子分析得到5个因子。第1因子包括交货速度、交货可靠性和顾客支持与服务3项,主要是对“企业服务水平或顾客满意度”的评价,特征值为4.484,方差解释比例为26.37%,Cronbach系数0.7493,命名为服务绩效;第2因子包括能力利用率、库存周转率、劳动生产率、环保绩效等指标,主要是对企业运行效率的评价,特征值为1.569,方差解释比例为9.23%,Cron-bach系数0.6057,命名为效率绩效;第3因子包括制造提前期、采购成本、采购提前期、间接管理费用,主要对企业成本状况的评价,特征值为1.261,方差解释比例为7.42%,Cronbach系数0.6557,命名为成本绩效;第4因子包括产品组合柔性、产量柔性、产品面市时间和产品客户化4项指标,主要是对企业系统柔性做出评价,特征值为1.236,方差解释比例为7.27%,Cronbach系数0.5973,命名为柔性绩效;第5因子包括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和制造一致性2项,主要是对企业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特征值为1.150,方差解释比例为6.76%,Cronbach系数0.7002,命名为质量绩效。由此,得到企业的5个运作绩效指标:质量、柔性、效率、成本、服务,作为回归分析的因变量。IMSS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指出企业过去3年中应用ERP、BPR、JIT、TQM等诸项重大管理活动的应用程度,以此作为回归分析的自变量。分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做相关性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0.6之间,远远低于0.8水平(在该水平各研究变量之间会引起多重共线性),另外,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介于1~1.6之间,也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MarianneBradford,2003)。四、假设检验表1列出了ERP采用企业与非采用企业的5项企业运作绩效改善程度的结果。结果显示,ERP采用企业的5项运作绩效的改善程度均高于ERP非采用企业,但二者之间的这种差异只有柔性绩效一项在P0.05水平具有显著性,质量绩效、效率绩效、成本绩效、服务绩效的改善在P0.05水平均不具有显著性,表明ERP的采用对企业运作绩效的改进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1没有得到完全支持。表2列出各自变量对5项运作绩效的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质量绩效模型中,基准模型不具有显著性,即独立采用ERP对企业质量绩效的改善没有显著贡献。当分别引入BPR、JIT和TQM后,方程对质量绩效的解释程度R2显著地提高了,且R2在P0.05水平均具有显著性,表明ERP的采用,配合以BPR、JIT和TQM三项优秀管理措施后,对质量绩效改善的影响显著提高。柔性绩效模型中,基准模型在P0.01水平具有显著性,ERP的采用对企业柔性绩效的改善具有显著影响。当引入BPR后,线性方程对柔性绩效的解释程度R2显著提高,R2在P0.001水平具有统计显著性。而继续引入JIT和TQM后,R2虽然为正;但在P0.05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可见,ERP配合以BPR会对企业柔性绩效的改善具有显著影响。效率绩效模型中,基准模型在P0.05不具有显著性,但在P0.1水平具有显著性。即ERP的采用对效率绩效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影响。引入BPR后,线性方程对效率绩效的解释程度R2显著提高,R2在P0.05具有显著性,而继续引入JIT和TQM后,R2虽然为正,但在P0.05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可见,ERP配合以BPR会对企业效率绩效的改善具有显著影响。成本绩效模型中,基准模型在P0.05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引入BPR后,线性方程的解释程度R2显著提高,R2在P0.001水平显著,继续引入JIT,线性方程的R2在P0.01水平显著,继续引入TQM,线性方程的R2在P0.001水平显著,表明ERP同BPR、JIT、TQM的协同采用对企业的成本绩效的改善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服务绩效模型中,基准模型在P0.05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引入BPR后,线性方程的解释程度R2显著变大,R2在P0.0l水平具有显著性;继续引入JIT后,R2虽然为正,但在P0.05水平不具有显著性;继续引入TQM后,R2在P0.05水平具有显著性。表明,ERP的实施配合以相应的BPR和TQM措施后,对企业服务绩效的改善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综上所述,企业实施BPR、JIT和TQM等管理再造项目对ERP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三项管理再造活动中,BPR对发挥ERP优势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TQM,最后是JIT。由此,假设2得到支持。五、结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ERP作为最重要的企业信息化手段,其采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所面临的不是采用与不采用ERP的问题,而是如何成功采用ERP的问题。本项研究表明,ERP的应用尽管使企业运作绩效改善程度高于没有采用ERP的企业,但这种差距并不具有显著性,当应用ERP的改善项目配合以相应的企业基础管理再造活动(即ERP与BPR、TQM、JIT等集成应用)后,对企业运作绩效的解释程度显著提高。因此,企业内部基础管理的再造活动是实施ERP的成功关键因素。就目前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水平而言,现实中很少有不进行再造就适合ERP运作要求的企业。ERP的实施经常要求企业极大地改变原有业务运作方式及其计划、组织模式。因此,在ERP实施前,至少应在ERP实施中,要进行相应的企业管理再造或BPR。ERP实施前的基础管理再造,不仅优化了业务流程,优化了企业内部的组织与管理,同时,也导入了创新与变革的氛围,为ERP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