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旅游地理——京藏自驾旅游线路产品主题:京藏自驾旅游产品特色:“日光之城”拉萨是多少人心灵的家园,在3700多米的海拔上,浓厚的宗教氛围和悠久的历史遗迹让人激动的眩晕。拉萨,藏语里的意思是神居住的地方。它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海拔3700米,被称为“日光城”。他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城,如今也成为四方游客的“圣城”。几年前说它是个城市还不太恰当,但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所熟悉的大城市了,酒店、银行、商场、专卖店,繁华到无需考虑这里是雪域高原的事实。包括整修一新的布达拉宫广场,仿若与我们脑海中的拉萨不能对号入座,无论如何,你站在了新时代的拉萨,去接受他吧。在街头巷尾的茶馆里,在八廓街转经的人潮中,依然可以嗅到旧时的味道,你依然会爱上这里。布达拉宫广场前的双手合十,大昭寺前凝望信仰的力量,用指甲去触摸经筒的温暖,甜茶馆里聆听市井的声音,慵懒地卧于被阳光包围的躺椅之中,闲散地漫步于拉萨河边。当然,你能做的还不止这些,色拉寺后山上俯瞰拉萨城会给你一个不同的视角,拉鲁湿地远眺布达拉宫更能让你体味她的伟岸,在宗角禄康公园和藏胞们一起跳锅庄使你舞在布宫下,路边摊的酸奶和土豆条让你置身于3700米的“麦当劳“,八角街上给亲朋好友淘一些圣城的祝福回去吧。或者,你什么也不做,只是矗立在八廓街的转经道上,任凭朝圣者和游客与你擦肩而过,也便体会到了最真实的拉萨。拉萨是一个神秘的存在,是”被渲染着还将被继续渲染,诠释过仍觉着未被诠释的地方”。不管是布达拉宫、大昭寺,还是八廓街、罗布林卡,总有那么一处,能直逼你内心深处,成为你心灵的归宿。旅游路线(节点):北京——呼和浩特——鄂尔多斯——银川——中卫——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第一站:呼和浩特北纬40度从东向西穿越,行程500公里,耗时约8个小时。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教育、科研中心,是自治区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现辖4区、4县、1旗,即新城区、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呼和浩特先后被评选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十城之一”、“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全球经济增长20强城市”、“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城市”。特色美食:呼和浩特的饮食基本以北方饮食为主,饮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多具民族特色,风味小吃也不少。极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如格日勒阿妈蒙餐厅。内蒙古的焖面和烧麦也非常有特色。市区内餐饮场所众多,可以吃到南北各地不同的美味佳肴。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里面有烤羊肉串、烧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附中东巷也集中了不少美食。第二站:鄂尔多斯沿着G6行进100余公里后,上包茂高速,行走接近250公里,到达鄂尔多斯东胜区。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鄂尔多斯市辖七旗一区,即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东胜区,另外现在新开发的康巴什新区正在迅速发展,市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已陆续落迁于新区,这里目前有一所二本院校,一所市重点高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两所。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4.07万,其中蒙古族17.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万年前,“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1457年—1464年(明朝天顺)年间,蒙古鄂尔多斯部驻牧河套,始称鄂尔多斯;1648年(清朝顺治六年),鄂尔多斯各旗会盟王爱召,形成伊克昭盟;2001年,撤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品牌服饰从这里走向世界,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中国绒城,世界羊绒产业中心。鄂尔多斯文化艺术璀璨,是世界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其中“鄂尔多斯婚礼”和“成吉思汗祭祀”以其独特的魅力载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尔多斯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和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典型城市”之一。2010年鄂尔多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9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205元和8756元。特色美食:鄂尔多斯牧区蒙古族的主食是奶食、肉食和粮食。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直译为“白色的食品”,含有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分食品和饮料两种。食品主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酪蛋子。白酥油:把鲜羊奶或鲜牛奶装进瓷罐里发酵为酸奶后、用杵杆上万次左右,即可从酸奶里分离出糊状的白酥油。好年景时,牛羊肥壮,鲜奶质量也高,百公斤鲜奶可提炼白酥油五、六公斤。提炼酥油是一项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目前很多牧民用分离器代替。第三站:银川包茂高速——青银高速——银川,520多公里。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26.38平方公里。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2009年,各县(市)区共辖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和211个居委会、271个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约202.57万(2011年),城镇人口为150.67万,乡村人口乡村人口51.90万;大部分为汉族,回族约为48.17万人。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城区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城南有大型的清真寺和承天寺塔等著名古迹。特色美食:宁夏有五宝,其中宁夏枸杞称为红包,具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祛风、明目的作用。宁夏特产还有二毛皮第四站:中卫先上绕城高速,再转上G6京藏高速、定武高速,很快就到中卫。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东临吴忠市,南与固原市及甘肃省靖远县相连,西与甘肃省景泰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毗邻。地形复杂多变,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北部为低山与沙漠。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卫宁平原得黄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的黄河地表人特别浅,水系相当发达,典型的塞上江南风光。车行驶在定武高速上,能看到路边一会是戈壁,一会是瓜田,感觉很美。特色美食:滚粉泡芋头、漩粉凉菜、硬面干烙子、鸽子鱼、米黄子、煎猪脏、扒驼掌等。第五站:兰州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本部,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兰州铁路局本部,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9.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特色美食:牛肉拉面、百合桃、羊杂碎、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等特产:兰州百合、白兰瓜、永登玫瑰第六站:西宁走定武高速,从营盘水出口下来,走上201省道,然后顺着景泰方向走,走了将近两百公里,穿过整个白银到兰州上高速,最终到达西宁,全程接近500公里。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青海第一大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经过西宁,设有站点,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20.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02%。市内居住汉、藏、回、蒙古、撒拉、满及土等众多民族。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等。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特色美食:西宁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城市,以回、藏、撒拉族居多,口味偏咸,有民族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如手抓羊肉、酸奶、酿皮、狗浇尿、尕面片、酥油糌粑、甜醅等,大多经济实惠,是在其他城市难以尝到的风味佳肴。特产:西宁土特产品种繁多,主要有牛肉干、冬虫夏草、鹿茸、人参果、西宁大黄等,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包括地毯、毛氆氇、毛毯、酥油花等。第七站:格尔木沿着G109向茶卡方向,全程650公里。格尔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南部,西接新疆自治区,南与西藏自治区毗邻,平均海拔2800米,面积76663平方公里,有著名的青藏铁路通过,名胜有江源冰川、昆仑雪景等。格尔木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市府距州府驻地338千米,距省会西宁市710千米,是青海省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从格尔木出来,先上G3011高速,然后转向拉萨方向,只有8公里就没有高速了对接上国道109,就是青藏公路,然后进入西藏。特色美食:烤羊肉、青稞酒、酸牛奶、手抓羊肉特产:格尔木八一路上有许多特色物品,格尔木的特产包括昆仑晕、彩蛋等旅游文化:藏文化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体现为藏文化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为中华母文化母体的共性。前者可以从藏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表现层面以及它和中华文化母体内的其他子文化的关系等不同角度加以阐述。后者中华母文化在其子系统藏文化中的表现,则可以从物质层面、观念层面、行为层面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造就了藏族人的社会历史,造就了今天大家所能看到的全部藏文化。从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来说,人们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这种文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符号体系”,或者揭示其“深层结构”,或者发现其“行为模式”,等等。但所有的文化都离不开创造文化的人。只有始终抓住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个根本,才能真正解读一切文化。另一方面,当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研究文化现象的时候,也要注意借鉴其他有用的方法。关于文化的分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在这里采取的是三分法,即:物质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因为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表现为一端是外在的物,另一端是内在的心,而介于心、物之间的是人的行为(即主观加之于客观的实践)。现在,就让我们沿着这一路径,对藏文化的概貌作一番大致的浏览。1、物质层面藏族先民面对条件恶劣的自然界,用自己的双手制造生产工具,改造客观环境,获取所需的生活资料。其生产劳动实践的结果,一是表现为具有高原特色的劳动产品,包括人们吃、穿、用、住、行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二是表现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所积累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三是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和制度;四是社会实践影响人的内心世界而产生了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五是社会实践对人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常常通过风俗习惯表现出来。这五个方面与人的实践活动一起互动,共同组成人类生活的文化图景。上述一、二两个方面,应属于藏文化的物质层面。藏族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均是来自以上所说的那些改造山河大地的生产劳动。就吃而言,酥油、糌粑、茶叶、牛羊肉,被称为藏族饮食文化中的“四宝”。“四宝”之一的茶叶在古代乃经由汉、藏之间的“茶马互市”而得。就穿而言,农区穿氆氇长袍,脚穿长筒牛皮靴;藏北牧区穿皮袍,头戴羊皮帽;尤其是藏族妇女所穿的五彩镶边的藏袍及长衫更是风韵独特。就住而言,拉萨碉房、草原牧帐、森林木屋、园林别墅、寺庙建筑,应有尽有。就行而言,铁索桥、藤桥、木桥、溜索、牛皮船、马匹乃至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均是藏地常见的风物。这些方面都凝结着藏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藏文化的物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