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审计培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审计一、管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2.1941年重要转折点——维多克.Z.布瑞克《内部审计》;1948年3月,阿瑟.肯特《管理审计》•3.里程碑——1957年《内部审计责任说明书》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促进其健全完善,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阶段:对效益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直接涉及经营管理过程的效益方面管理审计发展的基本动因:内部受托责任的多级化二、管理审计的种类与要素•(一)含义•1954年费拉德瑞克.E.敏茨认为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性检查,决定企业活动是否与管理政策相一致,以此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美国D.J.开勒斯和J.R.克劳开特认为管理审计是评价一个组织在管理组织控制下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将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报告给有关人员的系统过程•综上所述,管理审计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事项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促使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经营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一项管理。•(二)管理审计的种类•1.职能性管理审计•2.组织性管理审计•3.特种管理审计•(三)管理审计的要素•1.权限和责任2.目标•3.方针4.状况•5.效果6.程序与做法•7.原因8.结论•9.建议三、管理审计的程序•(一)准备阶段•1.选择恰当的管理审计项目•(1)预计的审计效果•(2)成本效益原则•2.实行严格的项目和风险管理制度•(二)实施阶段•1.深入调查研究,调整原审计方案•2.取得充分、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3.全面整理和归纳审计证据•4.组织好与被审计事项有关人员交换意见五、管理审计的内容•包括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一)经济性审计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五、管理审计的内容经济性=耗费资源÷获得一定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通俗地讲,内部审计人员要关注组织的成本管理水平,要对组织经营活动的资源耗费水平(单位成本水平)进行审查评价。•含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主要内容:•1、资金的取得和使用是否节约;•2、人力资源的取得及配置是否恰当;•3、物资财产的取得及消耗是否节约;•4、资源取得和配置在时间消耗上的适当性;•5、资源取得的机会成本;•6、资源的取得、使用和管理是否合理,是否遵循有关法律、法规;•7、组织是否建立了健全的管理控制系统,以评价、报告和监督特定业务或项目的经济性;•8、管理层提供的有关经济性方面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9、其他有关事项。•六、经济性审计的主要方法:•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选择经济性审计方法时应当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及经济性审计评价标准相适应。除了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以外,还可以运用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等。•(一)数量分析法。数量分析法是对经营活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抽样技术,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以获得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的方法。数量分析法包括线性规划法、网络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经济批量分析法等。•(二)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比较数据间的关系、趋势或比率来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方法。•(三)标杆法。标杆法是内部审计人员对经营活动状况进行实际观察和检查,通过与组织内外部相同或相似经营活动的最佳实务进行比较而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四)其他方法。•七、经济性审计评价标准的确立原则:•1.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确定组织管理层已建立标准的适当性。如果此标准是适当的,内部审计人员在经营活动的经济性评价中就应使用这些标准。如果标准不适当,应该向适当管理层报告;•2.如果管理层没有制定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应会同管理层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3.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及目标,选择定性或定量的经济性评价标准,或将二者适当结合。•(1)定量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计划、预算、定额、目标值、评价标准值等。•(2)定性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的规章制度;职业组织推荐的最佳实务等。•4.经济性审计评价标准应具备适当性、先进性和动态性。评价标准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可以是本年度的,也可以是以前年度的。•八、经济性审计报告:经济性审计报告的正文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2.开展经济性审计的立项依据;•3.开展经济性审计的目的;•4.经营活动经济性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意见或结论;•5.经济性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在资源的取得、使用和管理中的损失、浪费等事实,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6.对进一步优化组织资源管理、节约资源使用所提出的建议。二、效率性审计•(一)效率性及效率性审计的定义•效率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率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效率性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效率性审计的主要内容:•1.组织采购、销售等商业活动的效率;•涉及与组织外部产生作业的活动,要侧重以其单项或同类作业完成所需时间、人力、物力等配比情况为主,如:定单下达之时到组织采购结束,或销售活动完成的时间。•2.组织研发、生产等技术活动的效率;•研发项目所耗时间、人力、财力等与该类研发项目的配比情况;生产所耗时间、人力、财力等与该类生产订单的配比情况。•3.组织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效率•4.组织为确保财产、信息及人员的安全以及对风险的管理所采取措施的效率;•服务响应所耗资源与完成安全措施或风险反应的配比情况;如接警反应时间、计算机系统故障与维修人员和时间。•5.组织计划、控制等管理活动的效率;•6.为提高上述经营活动效率所采取的措施是否遵循有关法律、法规;•7.管理层提供的有关效率性方面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三)效率性审计的方法•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比较数据间的关系、趋势或比率来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方法。•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查找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方法。•3.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是分析一定期间内的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方法。•(四)效率性审计评价标准。•1.首先应确定组织管理层已建立标准的适当性。如果此标准是适当的,内部审计人员在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评价中就应使用这些标准。如果标准不适当,应该向适当管理层报告;•2.如果管理层没有制定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会同管理层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①可获得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能够以合理成本取得该效率性评价标准。•②先进性。是指该效率性评价标准在被评价领域中代表了较优秀的水平。•③适用性。是指该效率性评价标准符合审计对象的特征要求,能够恰当地对被审计单位的效率性进行评价。•④关联性。是指该效率性评价标准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可比的特征。•⑤可验证性。是指效率性评价标准应当能够为组织管理层获取,以使组织管理层能够对效率性审计进行评价。•3.内部审计人员对效率性进行评价时可以参照选择以下标准:•①组织经营活动效率的设计水平或计划水平;•②组织经营活动效率的历史同期最高水平;•③职业组织推荐的最佳实务标准;•④组织经营活动效率的国家标准水平;•⑤组织经营活动效率的国际标准水平;•⑥某国家或地区各该项效率指标的先进水平;•⑦国内同行业同类组织各该项效率指标的先进水平。•(五)效率性审计报告内容•1.组织经营活动与效率性审计有关的基本情况•2.开展效率性审计的立项依据•3.开展效率性审计的目的•4.经营活动效率性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意见或结论•5.效率性审计中发现的经营活动无效率或低效率的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6.对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经营管理和提高效率所提出的建议三、效果性审计•(一)效果性及效果性审计的定义•效果性是指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时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果性主要关注的是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效果性=实际取得成果÷预期成果•效果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的效果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二)效果性审计的内容•1.组织经营活动的目标是否适当、相关及可行•2.组织经营活动达到既定目标或实现预期经济和社会效果等情况•3.组织为实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的合法、合理性及对有关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的遵循情况•4.分析组织经营活动未能及时达到既定目标的原因•5.分析组织无法按原计划开展相应项目、业务或中止的原因•6.组织是否建立健全管理控制系统,以评价、报告和监督特定项目或业务的效果性•7.管理层提供的有关效果性方面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8.其他有关事项(三)效果性审计的方法•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在选择效果性审计方法时应当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及效果性审计评价标准相适应。除了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外,还可以运用调查法、问题解析法、专题讨论会等方法。•1.调查法。调查法是凭借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如访谈、问卷),对某种或某几种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2.问题解析法。问题解析法是通过确定总括性问题、相关子问题以及用来解答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来开展效果性审计工作的方法;••3.专题讨论会。专题讨论会是指通过召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就经营活动特定项目或业务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及评估的一种方法。•(四)开展效果性审计需重点关注的方面:Ⅰ.制订预期目标的合理性1.制订预期目标与组织价值和战略的关系•组织制订的预期目标一定要围绕组织价值与战略的实现,与这一目的不相关或相违背的预期目标,会浪费组织资源或给组织带来运营风险。若发现该类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应主要评价执行该目标给组织产生的浪费和风险,同时及时告之管理层,终止该预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并对制订预期目标的控制流程提出改进意见。2.制订预期目标的组织程序有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效的组织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制订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预期目标是充分考虑相关风险因素为前提,以组织既有或进一步改善的组织控制为保障,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并经相应管理层授权批准形成的结果。3.制订的目标要客观与具体•合理的预期目标应体现组织价值与战略要求,体现组织内部各种资源的约束与外部风险的影响,目标必须可以计量和标准化。4.保障目标实现的组织管理控制程序有效•组织要有健全的管理控制系统,保证和监督相关部门和人员去实现预期目标,组织不仅要关注其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现过程,还要关注因突发因素导致原管理控制系统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组织的风险管理活动能及时响应。Ⅱ.实际成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由于实际取得成果的情况通常会影响相关管理层的业绩评价,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相关管理层会利用信息不对称,仅提供对其有利的信息或伪造信息,因此准则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要关注管理层提供的有关效果性方面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并对其进行审查评价。Ⅲ.取得实际成果的组织管理控制活动•1、关注组织为实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的合法、合理性,以及对有关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的遵循情况;•2、分析组织无法按原定计划开展相应项目、业务或者中途停止项目、业务的原因;•3、组织是否建立了健全的管理控制系统,以评价、报告和监督特定项目或业务的效果性;•4、分析组织经营活动未能及时达到既定目标的原因。Ⅳ.预期成果与实际成果的可比性•由于两者间存在时间跨度,则时间跨度与组织运营活动周期的相关性,期间内风险对组织运营活动的影响,都决定了两者的可比性,而支持可比性的基础就是相对持续稳定的组织运营环境,和近似的风险管理水平。•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对经营活动特定项目或业务的效果性进行评价时,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环境及组织内部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