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旅游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旅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一)二者的一般关系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此,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分支,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旅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表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因而是旅游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但她不能代替旅游经济学。二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三)旅游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1、二者之间是应用理论与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2、是借鉴、吸收与批判、否定并举的关系。3、西方经济学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经济学,但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科学、有益的内容。她主要由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层次构成,也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二、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一)是什么——是特殊与一般、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二)为什么?1、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研究旅游的部门经济学,是对旅游活动的某一方面的研究。2、旅游学是对旅游活动总体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群,涉及经济、社会、自然、人的心理等许多方面和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包括了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可见,旅游经济学既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旅游学科群的一个分支学科,所以二者是特殊与一般、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但也是一门最基本最主要的学科。它对于确立旅游学的根本属性、带动旅游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1.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旅游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旅游学的基本研究范畴是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而从根本止说,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现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性产业。(l)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现象。旅游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从旅游发展的历史来看,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全社会和个人的剩余财富大量增加,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大降低,从而为人类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闲暇时间的条件。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旅行社,它标志着世界上一个新兴的行业—旅游业的正式诞生。旅游者的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在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之上。旅游,首先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存在,由旅游活动而产生的诸多社会关系,首先也是经济关系。这些现象和经济关系,就构成了旅游经济的特定范畴。(2)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性产业。首先,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营的行业,它是由大小、地点、性质、组织类型、服务范围、提供服务方式等各不相同的一系列相关企业或行业组成的。这些企业或行业基本上都是国民经济中有关部门或行业的一部分,它们在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的需求并从中盈利的共同目标下组合起来。这些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所需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满足旅游者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它们是以盈利为目的,并需要进行独立经济核算的经济组织。这样,由它们所构成的旅游业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经济性产业。许多国家都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并纳入其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之中,其道理就在于此。其次,旅游经济活动的市场运行机制,是通过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商品交换的经济联系实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要通过有支付能力的旅游者对其需求来实现;而旅游需求又需要由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来予以满足,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和实现的前提条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业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2.旅游研究发源于旅游经济研究;旅游经济研究为旅游学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7年,意大利学者马里奥蒂公开出版了(旅游经济讲义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次对旅游经济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尝试。该书认为旅游的本质是经济现象,其内容涉及到国内旅游状况、旅游统计、旅游接待业以及旅游中心等问题。本世纪30年代,欧洲的旅游研究曾出现过一个小高潮,先后有多部旅游研究著作问世。如1931年德国学者博尔曼发表了《旅游论》,认为“旅游论的所属是经济学,它的根本问题不仅属于国民经济学及经营经济学的领域,而且不能不运用各种学科的成果”;1933年,英国学者奥格威尔出版了《旅游活动》,用数学统计方法科学地研究了旅游者的流动规律,并从经济的角度给旅游者下了定义。二次大战以后,各国对旅游的研究走出低谷,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954年,德国学者克拉普特出版了(旅游消费)一书,对旅游消费的动力和过程作了专题研究。1955年,意大利学者特罗伊西出版了专著(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对旅游经济概念、旅游收入及旅游经济效益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战后的日本也非常重视旅游研究工作。1950年,日本学者田中喜一教授的论著(旅游事业论)问世,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国际旅游,从而深化了旅游经济的研究。总起来说,在旅游经济学隶属于旅游学的前提下,旅游经济学构成了旅游学最基本的内涵,为旅游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旅游经济有助于揭示和加深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也正因为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本质属性是经济性,从而决定了旅游经济学在旅游学中主体学科的地位。这就是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一般关系。三、旅游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的关系(一)平行关系(特殊与特殊的横向关系)如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法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美学等等、与旅游经济学是平行关系。它们都是从不同侧面来探讨旅游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都属于旅游学的分支学科。(二)交叉关系(抽象与具体的纵向关系)如旅游市场学、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管理学等与旅游经济学就是这种关系。它们都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的应用和具体化(或日“延伸”)。(三)具体学科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除了旅游经济学,旅游学还包含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人类学、旅游未来学等多门分支学科。旅游经济学在旅游学各分支学科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旅游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辅相成的关系。这里选择最主要的旅游文化学和旅游地理学为例,将旅游经济学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一阐述。(1)旅游经济学与旅游文化学旅游活动不但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对旅游文化的综合研究就构成了旅游文化学。广义的旅游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旅游文化则是特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科学、道德等精神和意识形态领域。现代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在其名著(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中所述:“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此来了解彼此间的生活和思想。”事实上,旅游总是同本国各族人民之间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包括三个基本要素:(l)文化主体,即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群;(2)社会群体共同承认的价值观;(3)约束人群行为的规范。在旅游活动中旅游文化的主体占有中心位置。旅游文化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人:一是旅游者,来自于客源地,他们的活动在旅游文化中处于主动地位。二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从业人员,以及卷入旅游活动、与旅游者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接待地人员。他们通过提供劳务与旅游者发生关系,共同创造旅游文化。旅游的一个特殊功效就是可以使不同国度(或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旅游者和接待地人员不期而遇,并为之提供异域文化交流和思想沟通的机会和环境。这样,客源地文化与接待地文化便不可避免地发生接触、交流与碰撞。一方面旅游者会受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和带有明显地域文化性质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购物品以及旅游从业人员提供的旅游服务等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融合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同时,旅游者又必然受到客源地文化传统的制约,不可能根本摆脱自身固有的习惯,在接触接待地文化时又总是倾向于用他们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当地社会的文化现象,批评和排斥与自己价值观相矛盾的习惯,从而导致了客源地文化与接待地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另一方面,旅游者也会以自己表现出来的客源地文化影响当地接待者和居民。比如,接待地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由于经常接触来自五洲四海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自然会直接受到他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较深的影响和熏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与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国游客在旅游消费中所反映出来的物质生活水平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此反差必然会给接待人员带来思想冲击,使某些人产生羡慕那些旅游者的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心理,进而追求类似的生活方式。这种思想意识对接待地社会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上述以旅游者和接待者为代表的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生活和思想的双向文化交流,以旅游业为中介,通过旅游业的组织、协调并提供各种各样产品和服务来实现。旅游文化的市场需求,是呼唤旅游业的催生剂,并刺激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则是旅游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的经济杠杆。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旅游文化学与旅游经济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个内在依据。旅游文化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探索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而旅游经济研究则有助于更好地寻找旅游文化现象的经济根源。当然,强调旅游文化的重要意义,仍然必须以确立旅游经济的主导地位为前提条件。人类旅行了几千年,而真正形成旅游才是近百年来的事;古人旅行中的文化也是十分辉煌,但始终没有形成旅游文化的学科。究其根源,就在于经济还不发达,旅游尚未产生。唯有在足够的经济基础前提下,产生了等价交换的旅游经济活动,由此才能产生旅游,才有了旅游文化。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也是为什么旅游业是列入国民经济序列,而不是视为文化事业的根本原因。(二)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地理学旅游现象是在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场合下发生的,又同地理学科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旅游,这就是年轻的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旅游学与地理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与旅游有关的各种地理问题,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研究构成旅游业要素的地理背景,特别是研究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地理要素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的起因及其产生的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旅游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的选定、布局、规划和建设,旅游区划与路线设计,旅游交通及其各种手段,观景与构景原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造景要素分析,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综合体的影响,等等。由于旅游地理学是旅游与地理两种不同性质的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旅游学属社会科学范畴,地理学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范畴,因此旅游地理学既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又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而且它特别注重实际应用。科学性和应用性在旅游地理学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的研究表明,旅游者为什么要到那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在复杂的原因中,各地理要素或由它们构成的景观的吸引力,像气候、海滩、阳光、风景地貌、风水、风景林、风景动物等,对不同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吸引力,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旅游动机。旅游者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去,又总是受多种地理因素支配的。他们的移动既有一般的规律,如寒冷国家(地区)的旅游者流向温暖国家(地区);也有特殊的规律,如喜欢滑雪的旅游者流向寒冷多雪地区。对这些地理背景方面问题的研究,都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旅游地理学与旅游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区(点)的布局与规划,旅游区划与路线设计,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