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之我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讲座《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六一幼儿园杨桦2009-5-1416:43:57阅读数:1406网友评论:0(顶:0,踩:0)条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新教师的困惑:如何才能设计一节好的教育活动?许多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会抱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工作是另外一回事”。他们无法将学到的理论或经验迁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具体表现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即备课和上课。思考: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活动设计的一种呈现方式,是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设计。它阐明了在预定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关于教案(详案)撰写的模式是: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或内容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包括材料与环境创设等)、设计思路(包括活动背景、选材依据、教学法设计、特色之处等)、活动流程、活动过程(包括步骤、教师指导、说明内容等)思考:在课改的新背景下教案应是什么?以往现在是为了完成管理者的任务(应付检查)是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提升设计与观察评价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活动开展的蓝本、剧本(具有权威性)是活动开展的参考,是活动进程的一种资源,是帮助幼儿学习的平台是教材的抄写或方案的抄袭是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与条件对“新教材”的加工与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再造)是课程内容的落实,是常规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中介(载体)是教师必备的资料是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过程中的一部分思考: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就是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步骤的预期,即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的方案。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即教案撰写模式)--包括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前的思考、对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对各类材料的处理、具体活动环节的设计及调整策略等几个方面。在新纲要的引领下,新课程教学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思索,课改中的种种现象指引着我们朝最佳的教学之路迈进,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教师在设计、组织、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注意将新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其次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的有效性,再次要注意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一致性,另外要注意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对教学活动材料的运用。一、注意将新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是主动的参与教和学。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活动机械的理解为单纯的上课,或者教师教、幼儿学的灌输知识过程。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他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幼儿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前的学习大多是教师教,幼儿被动的学。现在我们要把单方面的活动,变为师幼互动。例如:在进行《服装与衣料》这个活动时,我们改变以往的那种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服装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衣料制成的,有什么特点等方式;而是将幼儿置身于一个服装店中,通过让幼儿自由的看、摸、试中来发现,来探索这些用不同衣料制成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是自由、自主、自如地探索、发现和交流,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再如认识《各种各样的纸》,目标:1在认识各种纸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纸的特性,认识两种特殊纸(纸制品)。2、鼓励幼儿能将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用语言表达清楚。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整个教育活动中幼儿一直是在自己玩纸过程中探索、发现不同纸的特点,特别是当幼儿把纸放到水里,再进一步观察时,真正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适当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探索。活动结束后,幼儿意犹未尽,因为他们真正参与了活动,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另外,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和幼儿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二、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的有效性:1、活动的设计上,不应该只注意其外在表现方式,更多的应是注重其内在品质。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脱离那种上表演课的现象,因为看老师的表演,孩子就会失去很多动手的机会。也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乱七八糟,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例:教唱歌曲《快乐的小骑兵》。小火车旅游出发到蒙古---模仿火车声---教室“东奔西跑”---手舞足蹈---敲敲打打---很开心---会唱歌的没几个2、要把一个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弄清楚各个要素起的教育作用是否达到一致,采用必要的方法和步骤。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花样以“丰富”活动的过程,而选择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教学的每一步骤及采用的方法都是围绕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它与目标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在教学中要减少与目标和内容无关的东西,直接切入主题,以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小小魔术师》---化学变化:淀粉—碘酒—石灰水。另外,活动设计好后,教师还要分析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是否能完成一致的教育目的这是教学活动设计必不可少的一步,它不但可以使活动过程的每一步是有效的,还可以强化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意识。三、注意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统一:目前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倡导“重视教学过程”,怎样才是真正地“即重视教学结果,又重视教学过程”呢?“重视教学过程”应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重视遵循幼儿学习的特点,提供机会让其主动地参与;二是重视幼儿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和探究的方法,以及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动方式;三是重视教学过程各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影响。例:课题“什么不见了”。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每人三只玻璃杯、一只小勺、一碟盐和一碟糖。第一步,教师要幼儿把水倒进杯子,再把盐和糖分别放进不同的杯里,并用勺子搅拌,以加快其溶解。接着教师让幼儿尝一尝三杯不同的水,讨论糖和盐溶解在水里了。第二步,让幼儿到水池前,每人有一堆能溶解与水的或不能溶解与水的材料,教师要幼儿把这些东西一一放进水里,观察其结果。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材料再演示一遍,幼儿说出什么会溶解,什么不会溶解----结束活动。请新教师简单评评你对这节课的感受-------?从上述整个活动来看,幼儿比较积极主动的参与,忙得不停,也知道了可以溶于水和不可以溶于水的东西。但是我们不难从活动的过程看到教师的指导重点还是放在幼儿对知识性的结果的掌握上。如教师急于让幼儿知道糖和盐溶解与水的结果,要幼儿用勺搅拌以加快溶解的过程,而不是引导幼儿去观察糖和盐在水中由中间向四周逐步蔓延散开的现象。教师采用后一种方法就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细心、耐心的观察品质,并培养幼儿一种求知的认真态度和探究结果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用小勺搅拌会使糖和盐溶解的更快;从而掌握一种探究的技能。“不要只重视教学结果,而不重视教学过程”的观念已得到幼教界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努力地去做。教师已重视了幼儿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四、要注意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关注孩子的经验表现,去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创设环境诱发孩子的已有经验,同时掌握孩子还需要些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产生了哪新问题?……这样就能产生新主题,为以后的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活动设计,直入主题,少走弯路,避免了许多消极因素的干扰。因此我认为学会观察和记录孩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例如:我班养的泥鳅,孩子们很关注,发现它总是在水里窜来窜去;(因为泥鳅不——?)。有的小朋友总是把保温壶上的水龙头手柄拿下来,是想看看没有手柄水还会不会流下来?他们总是趁老师不注意用小棒挖自然角的泥土,是想学蚯蚓翻土、、、、。教师只有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才能和幼儿共同生成课程。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我设计了《泥鳅的秘密》、《可爱的蚯蚓》、《水是怎样流动的》。五、注意对教学活动材料的运用。(1)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材料:教师要从自己的平时积累出发,从自己学习的基础出发,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熟悉的材料能让老师游刃有余。(2)适当运用多媒体和录象资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活动之前要熟悉活动材料,进行反复操作演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材料,尤其是操作性强的活动更应如此。例如:《沉浮》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使瓶子浮在水中,你给孩子提供什么材质、多大的瓶子?准备多少水(指水深的程度)?这些细小的环节都将决定课的成败。六、注意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是一种文化再造案例:大班《手中的地图》(分组)学科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主题活动教学反思性讨论活动目标1、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2、发展观察力。3、发挥创造性。1、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2、初步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观察力,发挥创造性。活动准备1、放大镜2、印台、图画纸、颜料或彩笔1、放大镜、印台、录像带、指纹打卡机2、图画纸、颜料。活动过程1、请幼儿围坐伸出手掌,观察各人手上的指纹,教师引导他们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2、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左右手的指纹,然后在图画纸上印掌印,引导幼儿发现每根手指的指纹原来也是不同的。3、请幼儿在自己的掌印上作画。4、也可鼓励幼儿在图画纸上印10个以下的指印,在这些指印上创作不同的图案。1、猜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干活来能画画,小朋友们都爱它”。2、幼儿围坐,请小朋友先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说说指纹是什么样的?3、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印台,再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自己每根手指的指纹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指纹也是不同的。4、与幼儿共同制作指纹幻灯片,请幼儿观察不同幼儿的指纹是不同的。5、初步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观看录像“每个人的指纹为什么不同?”(认识指纹打卡机、幼儿操作验证)6、用手掌或手指作画,鼓励幼儿乐于创作掌印画和指印画。(自然结束)讨论1、教师角色位置的转换。2、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3、活动的不足与问题在哪里。4、孩子的有意义的活动体验表现在哪里。备注:2张照片和录像片《每个人的指纹为什么不同?》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勤动脑,细钻研,有悟性,有很多东西是自己用心“悟”出来,千万不能照抄照搬,就算有一节好课,你也上不出好的效果!为什么?因为那不是你的东西!能将别人的东西消化并转变成为自己东西,那是一种能力。请可爱的老师们努力,加油吧!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幼儿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1、正规科学活动——科学课。2、非正规科学活动——区角活动科学角。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生成课程。科学活动的过程框架:(有效环节)1、根据课程要求和内容,提出简短指令或问题,使幼儿进入课题。2、以有质量的问题启发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进行操作,探索和发现问题。3、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再次提问,指导幼儿再次操作,解决问题。4、通过问题启发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法。5、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或以问题启发进入延伸活动或非正规科学活动,处于既结束又不结束的状态。在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1、学习提问的技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问题形成一个系列,贯穿始终。包括封闭式---集中思维问题;开放性----发散性思维问题。科学课,不需要教师大量的语言指导,要多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简洁、有价值,有启发性。例:大班“各种各样的纸”,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你带来的是什么纸?---直接引入课题。(以自己带来的纸开始提问,进入课题,比较亲切。)★老师也带来许多纸,请你们摸摸、玩玩这些纸,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秘密?---认识各种纸,了解他们的不同。(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纸的多样性和共性。)★如果把这些纸放到水里再玩一玩,会怎样呢?--了解纸的特性-怕水。(激发幼儿再操作,进一步感知纸的特性)。★纸遇到水会有变化,纸还遇到什么也会有变化?---纸怕火。(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启发想象。)★是不是所有纸都怕水和火?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