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少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中小学生群体;两大基础学科是: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是:学校卫生条例。2、童年期指:6~12岁,青春期:10~20胎儿期和幼儿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儿童期青春期遵循向心律。3、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发育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各月至出生后一年,第二次:青春期发育早期4、身体各部分的增长幅度不同,出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部分增长的比例大致是头颅增长1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5、scamon将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归为四类即:一般型,神经系统型,淋巴系统型,生殖系统型!6、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关键生长期”受干扰,将成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7、脑重量增长最快是在:婴儿期,脑细胞成熟的标志是: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早期经验的剥夺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停滞,甚至永久性的损害,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度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8、气质一般分为:容量型,困难型,迟缓型!9、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后者决定了上涨发育的现实性!10、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通常7虽以上按一岁为一组,每一性别年龄组100人,10~18岁属青春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大,每一性别年龄组应150~175人,18岁以后每组需要100人左右!11、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要求测量仪器要精确,测量方法要统一,一起使用前要检修和校准,测试人员要严格培训!12、生长发育的评价的基本内容: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育速度,各项指标相关关系。13、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良好状况!14、月病假率=某月病假总人时数(节或日)/同月授课总认识数(节或日)*100%;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100%15、学生常见病有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神经疾病17、单纯性肥胖的判断标准是:男,BMI28女BMI2418、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干预包括主动和被动,其中后者包括教育干预,技术干预,强制干预,紧急处理,称为“四干预”19、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决定于课程的强度,密度,时间三大因素,评价运动负荷的指标有脉搏曲线图,平均脉搏,脉搏指数20、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地区因素,其中伤害事故出现的两个高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21、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包括: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22、学校卫生监督具有:政策性,法律规范性,科学性和技术性23、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绿化用地24、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150lx,黑版面平均照度不应低于200lx25、学习负荷的评价指标是:学习时间长短26、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调查方法主要有:横断面调查,追踪性调查,和半纵向调查三类.27、人的人生观基础形成在青春期28、控制眩光的措施主要有:限制光源亮度,采用适当的悬挂高度和必要的保护角,适当提高环境亮度三个方面.29、常用于评价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方法主要有:指数法,离差法,百分位数法.等30、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权,学校卫生监督机构接受其督查任务,学校卫生监督员具体执行.31、BMI指数的公式是:体重(KG)/身高(CM)2*104.32、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全面锻炼,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33、月病假期=某月病假总人时(节或日)数/某月授课总人时(节或日)数x100%34、儿童死因的两大特点是:死亡率明显低于婴幼儿;死亡率和患病率不呈平行关系。35、一节体育课应分为四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内容,结束。36、学生一天应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37、儿少卫生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38、遗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39、蛔虫感染率超过40%时应集体驱蛔。40、12岁男孩血红蛋白值的正常值下限是120g/L3、在儿少卫生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哪些特点?答:①中小学生既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同时又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因此,在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必须既能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同时应着重考虑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促进良好人际关系建立。②由于中小学阶段覆盖整个青春期发育过程,有其鲜明的过渡性和特殊问题。因此,提供良好的青春期保健服务是儿少卫生工作的核心之一。4、儿少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和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儿少卫生学研究的对象为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岁至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在我国,这些群体占全国总人口的l/3以上。做好这代人的卫生保健工作,为他们将来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五、简答题1、类似身高、体重生长模式(即一般型)的组织器官有哪些?在整个生长发育期的特点如何?答: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主要脏器和血液量等。发育特点是:先后出现胎-婴儿期和青春期两次生长突增,其余时间稳步增长。青春发育中、后期增长幅度减慢,直到成熟。2、青春发育正常的早中(平均)晚三种成熟类型的儿童少年,其骨龄发育状况如何?答:早熟儿童通常表现为骨龄大于时间年龄,中等(平均)者骨龄等于时间年龄,晚熟儿童骨龄小于时间年龄。六、论述题1、从出生到20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生长模式,大体上可归类为几种类型,请分别加以阐述。答题采分点:四种类型:①一般型;②神经系统型;③淋巴系统型;④生殖系统型3、青春期可以细分为早、中、晚三期,请阐述每一期的发育的主要表现?答题采分点:①青春早期:主要表现是生长突增。②青春中期: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为特征。③青春晚期:体格生长速度明显减慢。4、以身高为例阐述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①第一次突增高峰在胎生中期(妊娠4~6个月),三个月约增加27.5cm。②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仍保持较大的增长速度,第一年身长增加20~25cm。第二年身长约增加10cm。③2岁以后至青春期以前,生长速度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约增加4~5cm,直至青春期开始(女10岁、男12岁)。④第二次生长突增发生在青春期,在青春发育早期开始(女约10岁,男约12岁),身高年增值5~7cm,处在生长速度高峰的这一年可达10~12cm,男孩可能更高些。年增加率一般为3%~5%。这一阶段约持续3年。⑤之后进入青春发育中期,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女17、18岁,男22岁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长。5、简述青春发育期的基本概念,青少年在此时期内的生长发育有哪些特征?答题采分点: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体格生长加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②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功能日臻成熟。③内分泌系统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④生殖系统发育骤然增快并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生殖功能。⑤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男女两性的形态差别更为明显。⑥在形态与功能发育的同时,伴有心理发展的加快,也产生了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7、请阐述婴儿期动作发育的规律性。①自上而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④从整体到特殊,从孤立运动到共济协调。8、按评价目的分类,请阐述心理发展评价的种类及其代表量表?①智力测验;②人格测验;③神经心理测验;④特种技能测验;⑤适应性行为评定。五、简答题1、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表现都有哪几方面?答:表现:①身高、体重增长;②性发育及性成熟提前的趋势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观察到。月经初潮年龄是性发育长期变化最常用的指标。近百年来女孩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逐步提早3年。③同龄者的脑重量随年代而增大趋势;④儿童第一恒磨牙的萌出时间提前;⑤妇女停经年龄、老视平均年龄的推迟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生长长期变化还表现在其它方面,如身体比例的变化;儿童少年骨龄提前;脑力工作能力明显增强。此外,儿童时期一些易罹患疾病的发生也有提早趋势。2、简述遗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答:遗传因素包括家族、种族影响:在家族影响方面,人体的成年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为0.75。即人体的高度75%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5%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因素。父母与其子女身高的相关系数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提示遗传因素越是在后代接近个体成熟阶段,表现得越充分,这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在种族影响方面,体型、躯干和四肢长度的比例主要受种族遗传的影响。②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特别是同卵双胎,为研究遗传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提供了最好的天然素材。他们在外显性状上的差异完全来源于环境的不同。3、父母身高较高,其子女的身高必然高吗?为什么?答:父母身高较高,其子女的身高不一定高。在家族影响方面,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其成年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有学者认为,人体的成年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为0.75。即人体的高度75%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5%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因素。一般来说,父母为高身材,其子女的身材也高些,但子女成年身高超过父母身高的可能性要小些,而低于父母身高的可能性要大些;父母为矮身材其子女身材也矮些,但子女成年时身高超过父母身高的可能性要大些。因此,人类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其身高总是遵循正态分布规律,表现为中等身材的人占大多数,所以身高不一定高。六、论述题1、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请列出环境因素中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因素都有哪些。答:①营养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果营养素缺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就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学习和劳动能力,并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锌、碘、钙、硒等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胎儿期碘缺乏可形成克汀病(地甲病);儿童少年缺碘则出现甲状腺肿大、智力发育水平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婴儿缺乏钙,易患佝偻病。氟有预防儿童龋齿的作用,但过量的氟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脊髓和脑的损伤。如果摄入量低于铁的需要量,则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②体育锻炼不足,易导致儿童期肥胖症的发生。③任何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急慢性疾病都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发生直接影响,如消化道疾病、寄生虫、地方病、内分泌疾病、遗传病、传染病等。④不合理的作息制度。⑤环境污染,如铅。⑥不良的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2、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有何影响?答:⑴原因:①生长长期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是营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远缘婚配的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②营养对生长长期变化最具重要的作用。在不发达或发展中地区,供给充足的热能与生长长期变化关系密切;当营养条件改善,热能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导致生长长期变化的关键因素则是热能中摄入动物蛋白质所占的比例增高。③社会经济条件状况好坏也是导致生长长期变化重要原因之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现代化,国民人均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健康服务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等都促进了生长长期变化的正向发展。反之,工业化早期,由于雇佣童工、恶劣的劳动条件,或由于战争、灾荒等不良社会状态,对儿童生长长期变化都产生程度不同的负向效应。④遗传对生长长期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的开放,交通的便利,工业化、都市化导致人口大量远距离移动,远缘婚配和异族通婚的“杂交优势”促进了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⑵对人类影响:生长发育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正面及负面。身体形态、机能变化的正向趋势使人群体质提高,但由于身高、体重的增大会导致社会资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重;生育期和寿命的延长使全球人口问题更趋严重;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未婚性行为、少女怀孕及单亲家庭增加会引起一系列医学、社会和法律问题。因此,对于人类生长长期变化即要重视积极的方面,也不要忽视消极方面的作用。3、试述人群身高体重的城乡差别,以及可能影响儿童少年体格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