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对饲料资源的需求分析与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畜牧业对饲料资源的需求分析与对策1998年我国人均年占有肉、蛋、奶总量预期将分别达到50、18和6kg以上,比改革开放前分别增长了6倍、9倍和5倍。从80年代中期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凭票供应制,多年来价格平稳,供销两旺,这是在人均年占有粮食量不足400kg的饲料资源条件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全国人均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处于中等偏下位置,仅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1/8~1/5。饲料资源不足,特别是饲料蛋白质资源不足将是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对解决这一难题有种种见解,有人主张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有人寄希望于秸秆的“过腹还田”;有人提倡发展“营养体农业”;有人则主张在农牧结合的同时开源与挖潜并举。作者认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相当于欧洲10多个国家,因此,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源与挖潜并举,多渠道、多方位地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模式的饲料对策仍然十分必要。本文拟根据近20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足迹,结合我国饲料工业及规模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解决饲料问题的途径。1农区种植业大约可解决我国饲料蛋白质资源总需求量的一半将低质量的饲用蛋白质转化为营养价值丰富的可食用蛋白质是畜牧业的主要任务。为此,饲料中的蛋白质总量将是畜牧业基础的基础。到本世纪末若将全国人均每日摄入动物性蛋白质量争取达到全世界90年代初期的25g水平,则至少每年需要从畜产、水产品的可食部分中提供大约1200万吨纯动物性蛋白质才能接近这一水平。但是根据现代最佳饲养技术水平分析,生产这么多的动物性蛋白质,至少需要从种植业中提供饲料粗蛋白质大约6000万吨才能基本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总需求量。作者根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种植业的生产成绩分析,从谷实类、饼粕类、糠麸类、糟渣类等农副产品类以及动物性饲料资源中,总计仅能提供3000万吨饲用粗蛋白质,即大约只能满足需要量的一半,这是一个乐观的估计值。因此,必须从增产与挖潜两个方面设法解决。2从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前景分析,秸秆的增产潜力有限国内曾有人提倡“秸秆畜牧业”,因为,我国农业“三大秸秆”(玉米秸、稻草、小麦秸)的总产量虽然年产可达4.2亿吨以上,但从我国农民对秸秆的实际利用习惯分析,可饲用量大约为1.5~2.0亿吨,由于其中粗蛋白质的可消化性差,基本上不能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从物尽其用的角度出发,只能作为大家畜的“维持用能量饲料”。因此,从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的角度分析,难以寄予厚望。?近20年来,国内外在反刍动物饲养技术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如非蛋白氮利用技术、氨化秸秆技术、收获后玉米秸的黄贮技术等均已普及,应该大力推广。近年来由于焚烧麦秸,污染环境引起国家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此同时,在社会上也有各种秸秆处理技术出台,真伪难辩。最近,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发出了《关于秸秆微生物处理技术推广问题的通知》的文件,重申了“各种微生物处理秸秆技术在推广应用前均须报请农业部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审评批准,否则,一律不要推广,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作者认为,这一文件的发布是正确的、及时的。所有秸秆处理技术的推广一定要以不损害农民利益为原则,持慎重态度。3挖掘非竞争性农业资源潜力,增产营养体生物量是解决饲料问题的可靠途径我国畜牧业是一个低经济效益的产业。饲料原料的价格,很难与食品、医药、酿造业的原料价格形成竞争性优势。历史地分析,我国农区传统畜牧业的饲料资源一直是依靠无竞争性用途的农业副产品以及“农家饲料”作为物质基础。如能改变思路,科学规划,在种植计划中安排部分营养体农业(草地农业),改被动地采集野生饲料为主动地增产与养殖业对路的营养体生物量,无疑在解决饲料不足问题方面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如在盐碱地、休闲地、灾后田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不能利用或暂不利用的可耕地上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特别是种植豆科牧草,不仅比专门划拨耕地种植饲用作物或牧草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还与种植业更具有互补性。?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都先后提出了建立“营养体农业”的倡议,即为解决饲料问题,以不收籽实而专门生产植物茎叶为主的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举多得的新思路。据任继周(1998)预测,在我国可以用于发展生产植物营养体的土地面积约有281万平方公里,有230多种豆科牧草或绿肥作物可以开发后供作饲料,这是一大宗不与粮、棉、油争地,而且与农区种植业互补性很强的饲料增产措施,应当不断挖潜,不断探索。4科学利用农家饲料资源,不断提高农户养猪生产水平是缓解饲料资源不足的重要对策我国养殖业主要在农区,而农区养殖业的?3/4?是养猪业。从我国农区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关系分析,预计在中长期内“猪为六畜之首,农户养猪为主”的生产模式在我国仍将持续下去。从近20多年来全国养猪业的生产成绩分析,养猪出栏率、猪肉总产量、全国生猪平均上市活重等也一直保持上升势头,90年代以后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由此可见,获得如此显著的养猪生产成绩,并未因农户养猪生产水平低而拖了后腿,相反农户养猪产出已成为我国农村仅次于粮食的第2宗大商品,这也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农户养猪的生命力。当前在进一步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问题上有2种观点,其一认为:在占我国农区养殖业主体的养猪业中,农户养猪模式生产效率低,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及时普及应用,形不成规模,不易及时调控供求矛盾。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养猪最终应仿效美国,走全盘规模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千家万户养猪不能丢”。农户养猪用粮仅为规模化养猪的1/2~2/3,其中饲料蛋白质的70%~80%来源于青粗饲料及农家饲料,虽然生产效率不如规模化养殖业,但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力及构不成商品的农家饲料资源,既可增肉、增收,又可通过猪多-肥多-粮多的途径变“废”为“宝”,养地增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维护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支持后一种观点。5大力开拓农户养殖业的饲料市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饲料工业从国情国力分析,农民既是肉类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此,必须“化整为零”,让农民自己解决肉食问题,才能减轻全国人民对肉食供应的压力,这一方针不仅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政治上看,还可使农民无需离乡背井即可脱贫致富,变人口劣势为优势;引导得当,还可在广大农村培育出一大块饲料工业市场。1997年我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约为5600万吨,其中,猪饲料约占43%,对全国猪肉总产量的贡献率约为20%;而全国80%的猪肉则主要是依靠农家饲料解决的。另从近2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生产的猪饲料产品的用户对象分析,基本上是面对规模化养猪业,而不是根据农家饲料的营养背景配制。经验证明,如能查清农户养猪日粮中的养分盈缺规律,供给适合于不同养猪日粮类型的饲料添加剂或蛋白质浓缩料,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加以引导,即使不用改造成为规模化养猪形式,也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再增产480~640万吨猪肉(活重)。这个增产量约相当于节约了1700~2000万吨饲料粮,约相当于近年来我国每年平均粮食增产量的1~2倍。可见,从宏观上优化畜牧业生产的技术路线,是与开辟饲料资源有着同等重要意义的挖潜举措。6牧区畜牧业与“三元结构农业”应从实际出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众所周知,近半个多世纪来,我国牧区草原由于超载过牧,退化严重。尽管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草原建设,但杯水车薪,不少地区的草原生态仍在不断恶化。还清这笔“生态赤字”任重而道远。因此,中长期内还应对牧区草原采取适度利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力争从“草畜平衡”到“草畜两旺”。“三元结构农业”的构想已提出10多年,虽然从粮食、经济、饲料三大类作物产量的比例看变化不大,但从80年代以后的粮食、经济作物的实际用途分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已经用于饲料(不含农副产品)。“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中的棉花、菜籽、花生及部分豆类、谷实类的加工副产品等也都通过饼粕、糟渣等途径转入饲用。按传统定义的三大类作物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从目前我国农业主、副产品的市场流向分析,至少有2/5以上是以各种形式用于饲料,为此,如果把养殖业所需的饲料作物品种作为独立的产业需要,事先安排在整个农业生产计划之前,对减缓饲料工业原料的地区间大调运以及因地制宜提高配合饲料产品质量是有益的。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制定“三元结构农业”规划,不仅要考虑产出,同时必须考虑对农田的补偿。众所周知,在1984年以前,我国每年人均占有粮食量的增长率大体上以4%~5%的速度递增,而从1984年以后,同比增长率趋缓或出现了负值。另从同期全国化肥总消耗量与粮食增产量分析,从1985年到1989年,前者增加了102%,而后者仅增加23%,说明依靠化肥增产粮食的效果趋缓,土地内在质量遭到损害,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目前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支持还处于“负保护”的历史阶段。从近期内的国情国力出发,农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在挖潜上下功夫,首先是在保护地力上下功夫。潜力何在?当前首先应重点抓好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结合,走以牧养农,农牧互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7结语20年来,我国畜牧业有了巨大发展,从80年代中期起,肉、蛋、奶等畜产品的总产量每年大体上以5%~10%的速度递增,但是,到下个世纪我国人民将从小康走向富裕,届时对各类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都将提出新的要求。据预测,从我国农区种植业中,可能提供的饲用蛋白质总量仅能解决总需要量的一半。我国畜牧业是一个低经济效益的产业,只有发展“营养体农业”,增产专供饲用的生物量,才能缓解饲料资源紧缺;同时这一技术路线也是通过种植业、养殖业与草业的互补,协同发展,是解决饲料资源不足的最可靠的饲料增产措施。我国农区养殖业“猪为六畜之首”。从国情国力出发,全国全盘规模化,不仅饲用粮难以满足需求,同时排污治理也难解决。为此,中长期内还应因地制宜,两条腿走路,千家万户养猪不能丢。对农户养猪还应加强用组装配套的适用技术,进行分类指导,使之不断改进提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饲料工业体系,供给农户养猪以营养对路的蛋白浓缩料或饲料添加剂产品,不仅可以发挥农家饲料的增产潜力,同时还可以开发出一大块饲料工业市场,这是一举多得的必由之路。单纯依靠化肥增产粮食已出现种种弊端。为此,在制定“三元结构农业”生产规划时,不仅要根据市场对饲料原料的需求,合理安排种植计划之外,同时还要考虑对农田的补偿,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北方草原由于长期以来超载过牧,退化严重,应采取休养生息,适度利用的政策,争取从“草畜平衡”到“草畜两旺”。我国三大秸秆中除去其他用途外,大约有1/3~1/2可供作大家畜的维持饲料。但蛋白质含量低,利用率差,应尽快普及成熟的饲料饲养青贮技术等使之物尽其用。但从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的角度出发,可利用养分有限,不能寄予厚望。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