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悦来新城路网工程C标准分区(中环线以北)、D标准分区主次干道--会展大道工程第1页共24页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渝北区悦来新城路网工程C标准分区(中环线以北)、D标准分区主次干道-会展大道第一分册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及建设范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3号文件)要求将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促进实现流通现代化。据《重庆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纪要》(常务会议纪要第10期)精神,鉴于渝北区悦来地块具有对两江新区开发带动作用明显、交通条件便捷、配套设施较完善、土地成本较低等优势,同意将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选址定于渝北区悦来地块。通过重庆西部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打造中国西部会展之都,创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形成我国重要的会展功能集聚区,使之成为重庆“一江两翼连三洋”开放格局的桥头堡,成为影响全国、辐射中西部的国际会展和商务旅游目的地。随着两江新区总体方案于2010年5月7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复,西部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也随之加快步伐,为满足其建设和服务周边地区的交通出行,重庆悦来新城路网工程建设迫在眉睫。悦来国际会展中心路网中主要骨架路网为金山大道、柑悦大道、滨江大道、会展大道、同茂大道等,本册为会展大道初步设计。会展大道南起于悦来立交,向北跨张家溪后,依次与9号路、柑悦大道、同茂大道、1号路相交,止于北侧的椿萱立交。本次设计范围为张家溪大桥北桥头(K0+643.526)至会展大道与1号路交叉口(K3+800)段。路线主要为南北走向。道路全长约3156.474m,为城市主干道I级,其中K0+643.526~K0+801.218段,标准路幅宽度为32m,双向6车道,K0+801.218~K3+800段,标准路幅宽44m,双向8车道,设计行车速度50km/h。本工程含立交一座。1.2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共分五册:第一册《金山大道(渝北段)工程》,第二册《柑悦大道工程》,第三册《滨江大道(一期)工程》,第四册《会展大道工程》,第五册《同茂大道悦来段工程》。本次设计为第四册《会展大道工程》。第四册共分六分册,第一分册《会展大道道路工程》,第二分册《会展立交工程》,第三分册《会展立交桥梁工程》,第四册《车行地道及人行地道工程》第五分册《排水工程》,第六分册《电照工程》,第七分册《交通工程》。本册为第一分册《会展大道道路工程》。1.3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我公司根据业主要求,于2010年10月完成了渝北区悦来新城会展大道工程方案设计。于2010年01月完成渝北区悦来新城会展大道工程初步设计,并于同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针对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在施工图阶段执行情况如下:1)“K1+130、K3+466、K3+708三处应对平纵组合进行优化,建议做透视效果图进行优化。渝北区悦来新城路网工程C标准分区(中环线以北)、D标准分区主次干道--会展大道工程第2页共24页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执行情况:会展大道纵坡受控因素较多:①九号路交叉口、柑悦大道交叉口、同茂大道交叉口三处标高的控制;②轨道六号线支线纵坡及轨道六号线支线会展中心站、会展中心北站建筑的控制;③会展中心建筑标高要求会展大道纵坡较缓。④K1+130处,要为会展立交留够一定距离较为平缓的坡段,为会展立交留有余地。因此纵坡调整余地较小。K1+130、K3+466、K3+708三处平面线形较好,竖曲线半径较大,由于距离交叉口较近,实际行车速度较慢,因此不会对视觉效果产生较大影响。1.4建设条件1.4.1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区为典型的构造剥蚀残丘地貌。总体上,道路起点和终点处地势相对较低,中段高。(1)道路起点里程K0+643.526~K1+340段主要分布在剥蚀残丘之间的平缓地带,在里程K0+800处穿过一切割深度浅,沟谷较宽缓的溪沟,该段地形高程多在250~285m之间,地形相对高差35m,地形坡角一般5°~18°,局部达25°。(2)道路从里程K1+340开始逐步进入一小山脊脊梁,之后沿一区域性山体(大致呈南北走向)西翼单向斜坡带分布。该段地形高程多在290~315m之间,地形相对高差25m,地形坡角一般3°~15°,局部达30°。(3)道路里程K3+320到终点段线路先通过一地势较低的沟谷后主要沿一斜坡地带分布,地形高程在240~305m之间,地形相对高差55m,地形坡角一般5°~35°,局部为陡坎°。综上所述,拟建道路起点段主要分布于平缓地带,道路中-后段主要沿一单向斜坡带分布,在此之间穿过一地势较低的沟谷。地形地貌较简单。1.4.2气象道路所在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足、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6.8~18.0°C之间。多年平均气温18.3°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C,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C,日最高气温43.5°C(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C。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82.9mm,日降雨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9%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1.4.3水文拟建道路区域水系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自北向南流经勘察区西侧,平均距离约600m。嘉陵江是长江北岸一级支流。道路沿线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少量的农田、鱼塘水和溪沟水。在本次工程范围内存在流水的溪沟有三条,即道路起点处的张家溪以及在里程K0+800处、K3+460处横穿拟建道路的溪沟。1.4.4工程地质条件(1)第四系全新统(Q4)第四系人工填土(Q4me)渝北区悦来新城路网工程C标准分区(中环线以北)、D标准分区主次干道--会展大道工程第3页共24页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人工填土(Q4me):杂色,稍湿,松散,主要成份有砂、泥岩碎块石,粒径一般0.5~8cm,一般呈次棱角状,强风化,充填软塑-可塑状低液限粘土,土石比3∶7~7∶3,拆迁房屋附近的填土含砖块、混凝土块、生活垃圾。低液限粘土(Q4el+dl):灰褐色,褐黄色,呈软塑状~可塑状,局部呈流塑状(水田及鱼塘表层)。一般含大量的植物根系及少量的碎石,结构松散,结构性差。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无摇震反应。砂土:灰褐色,为细~中砂,扁圆状,稍湿,呈松散状态。含10%~25%的软~可塑状低液限粘土,为砂岩风化产物堆积而成,主要分布于砂岩出露附近,沿线零星分布,土层厚0.3m。(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区内基岩体有泥岩、砂岩。泥岩:紫红色、暗紫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灰白色砂质团块,部分层段含砂质较重,泥质胶结。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质软,易击碎,局部手捏。砂岩:灰白色、紫红色,偶有青灰色,中~粗粒,偶夹细粒结构分布,以厚~巨厚层状构造为主,部分为中~厚层状。主要组成矿物成分有长石、石英、云母,钙质、泥质胶结,强风化层岩芯多呈短柱状,质软,锤击易断,声哑。中风化岩芯完整,呈柱状、长柱状,一般节长在10cm~40cm之间,最长可达96cm,其岩质均较硬,锤击声响,略有回弹。根据钻孔揭示,道路沿线地层上部主要为砂岩,道路中段下部以泥岩为主,砂泥岩单层分布一般都较厚,以较薄的互层型式分布较少。拟建道路区位于龙王洞背斜(N11°E)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总体上向西、西北,倾向270°~331°、倾角8~16°,主要发育5组裂隙。①:110~119°∠69~86°,为大型构造裂隙,延伸2.0~10m,间距0.8~3.0m,张开宽5mm~15mm,裂隙面平直,较光滑,局部少量粘土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②:290~315°∠42~85°,为大型构造裂隙,延伸1.5~20m,间距2.0~3.0m,张开宽5mm~20mm,裂隙面平直,较光滑,局部少量粘土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③:20~40°∠63~88°,间距0.4~1.5m,张开宽5mm~8mm,延伸2.5~7.0m,裂隙面较平直,粗糙,局部少量粘土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差,属软弱结构面;④:60°~70°∠56~87°,间距0.2~1.5m,张开宽5mm~25mm,延伸1.5~5.5m,裂隙面较平直,局部粘土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⑤:195~230°∠70~88°,间距0.2~1.5m,张开宽2mm~6mm,延伸0.8~5.0m,裂隙面较平直,粗糙,无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中等复杂。通过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走访询问,勘察区内未发现泥石流、采空区、滑坡、断层、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1.4.5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CB18306-2001图A)的规定,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渝北区悦来新城路网工程C标准分区(中环线以北)、D标准分区主次干道--会展大道工程第4页共24页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地勘结论和建议2.1分段地质评价2.1.1K0+664.526~K0+740段工程地质评价该段主要分布在剥蚀残丘之间的平缓地带,地形高程多在253~266m之间,地形相对高差13m,地形坡角一般5°~18°,局部达25°。地表主要为农田,局部基岩出露,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低液限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强风化层砂岩质软。中风化砂岩较完整,质较硬。该段线路地质构造简单,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好。2.1.2K0+740~K0+860段工程地质评价岩土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及附近未见污染源,结合邻近场地工程经验表明,区内环境土、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砼具微腐蚀性。2.1.3K0+860~K1+110段工程地质评价该段主要分布在剥蚀残丘之间的平缓地带,地形高程多在258~270m之间,地形相对高差12m,地形坡角一般2°~8°,局部达15°。地表主要为农田,局部基岩出露,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低液限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强风化层砂岩质软。中风化砂岩较完整,质较硬。该段线路地质构造简单,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好。2.1.4K1+110~K1+320段工程地质评价该段主要分布在一剥蚀残丘北西侧的缓坡地带,随线路地势逐渐增高,地形高程多在270~285m之间,地形相对高差15m,地形坡角一般5°~12°。地表主要为农田,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低液限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该段线路水文地质、地质构造简单,沿线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好。2.1.5K1+320~K3+320段工程地质评价该段地表分布有农田、旱地、林地、房屋。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低液限粘土、砂土、局部基岩出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总体上里程K1+320~K1+950段泥岩主要分布在上层,砂岩分布在下层,里程K1+950~K3+320段泥岩主要分布在下层,砂岩分布在上层。道路沿线水文地质、地质构造中等复杂,沿线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好。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深路堑岩质高边坡(重庆会议展览馆建成后,道路左侧已无边坡),边坡平均高度约42m,最高约为75m的挖方高边坡。由于形成的较陡的不实施支护临时边坡有产生崩落掉块甚或滑坡的可能,危及到下方道路、行人、会议展览馆的安全。另外,在道路竣工的基础上,再次在临时边坡上进行大面积的永久边坡开挖施工,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复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建议一次性建设会展公园高边坡,不建议先实施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