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知识整合知识点1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西欧、。东亚和南亚北美东北部二、我国人口的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1)人口多,人口少(最显著特点)。(2)沿海、沿江、沿湖的人口多,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3)的地区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少。(4)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地区人口少。2.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自至,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很不平衡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平原地区内陆干旱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汉族居民少数民族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影响逐渐,包括、气候、、土壤和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活动方式、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政策。减小地形水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地图的变化科技发展水平知识点2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它是一个警戒值。(2)影响因素:、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等,此外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3)特点:不确定性和。2.人口合理容量(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自然资源最大负荷量资源丰富程度消费水平相对确定性深化拓展1.表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2.表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考点探究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表,读表探究下列问题。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亿人)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区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区9.30100地中海气候区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气候区7.3530(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什么因素?解析: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故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答案:自然因素(或气候因素)(2)据表格推算,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气候区是哪个?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该气候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都较大,而目前该气候区却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有极大的潜力。答案:热带雨林气候区核心解读重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区别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限定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体现的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经典借鉴试题: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气候寒冷平原(或平原、盆地)(3)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洲。(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地区、纬度地区和地区的趋向性。(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多选)。()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F.青藏高原G.刚果盆地H.加拿大东南角南美低平中低(或中)沿海ACEH纠错分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原因,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一反映的是不同海拔高度人口的分布状况,56.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图二反映了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状况,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20°N~60°N地区,40°S以南地区人烟稀少。图三反映了各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的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口所占比例的大小。从自然条件差异和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可以知道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东北部,从而可以正确选择。答题启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人口稠密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这一地带平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人类历史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所以养育了众多的人口。以后,这一带工业、交通、城市不断发展,便逐渐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世界人烟稀少的地区是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平原,农村。40°S以南地区由于海洋面积广阔及南极地区气候特别恶劣,至今常住人口。命题视角考查目标:人口分布及环境人口容量【例】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材料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材料三2007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公布中国仍有1亿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其中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1)材料一反映的1990~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答案: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什么?答案: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答案: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4)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答案:不能。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低,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承载力低。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河流、交通、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进行回答,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科技、人口的生活、文化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规律·方法·技巧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人口规模概念区别根本区别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在于“最大”与“最适宜”,很显然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选择题下图中甲图为“某地区地形图”,乙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土流失是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B.该地区不会发生凌汛现象C.该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D.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差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矿产资源较丰富,受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以及暴雨的影响,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同时在图示的黄河上游河段,每年初春会发生凌汛现象。答案:B2.造成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为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解析: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每平方千米30人,而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47人,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人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答案: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口,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3~5题.3.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4.目前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B.c<b<aC.b<a<cD.a≈c<bCC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第3题,根据资料中前后对比可知清朝与今天的中国所供养的人口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第4题,本题侧重考查概念的比较,要明确下面几方面:关键点:(1)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大人口数,我国为16亿;(2)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数,我国为8亿~9亿;(3)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为13亿多。第5题,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答案:5.C5.二、综合题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______、______(写简称)。(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答案: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改革。(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原因: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湘赣变小解析:依据图中轮廓可知该区域涉及川、贵、滇、桂、琼、粤、闽、湘和赣等九省区,其中湘和赣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从人口流动上看,流入地主要是珠三角,少量流入滇和闽,其原因主要是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当然还有政策等因素。滇、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来缓解环境压力。点击此处进入作业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