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畜牧业经济形式与产业化第一节中国畜牧业经济形式国有经济形式;集体经济形式;个体和私营经济形式;合作经济形式;联合经济形式;中外合作经营形式。第二节畜牧业产业化第三节畜牧业现代化第四节发达国家畜牧业什么是经济形式?即所有制形式,它是社会生产资料或者企业资产归谁所有,由谁支配的问题。(所有权,产权)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2008.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的英文版2005年出版,由学术声望极高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何·皮特(PeterHo)为荷兰格罗尼根大学(UniversityofGroningen)终身教授及发展研究中心(CentreforDevelopmentStudies,)主任。他知识渊博,研究著作成果涉及制度变迁、可持续发展、技术与风险、环境保护、以及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自然资源冲突等当今社会研究领域前沿问题。因有大量学术论文发表于SSCI检索系统世界著名学术期刊,并在Routledge,FrankCass,和Blackwell等世界权威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从而得到国际学术界的一致公认。同时作者还担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荷兰与中国等国家政府的政策顾问专家,并经常被邀请接受荷兰电台、美国PBS、英国BBC等国际知名媒体的专访。评价:空制度:草原的“空”制度制度的可信度:有意的制度模糊:政府、集体、农户中国人的模糊哲学中国的土地制度已经到了第三次革命的时候了,08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定下一个基调。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中国农村问题专家温铁军指出:“如果你认为土地是保障农民生活的一种手段,那么你其实已经赋予土地以双重的功能:它既是一种生产资料,也是农民谋生的手段。”第一节畜牧业经济形式一、国有经济:二、集体经济:三、家庭经济:四、合作经济:五、私营经济:第二节畜牧业产业化一、概念二、特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三、产业化经营的积极的作用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种种弊端有利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有利于农民、牧民的收入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民、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四、畜牧业产业化主要类型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五、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存在问题参与利润分配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制度安排的不稳定性小农生产方式和意识与大产业的矛盾第三节畜牧业现代化一、概念从纵向看,畜牧业现代化(livestockhusbandrymodernization)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畜牧业从产生一直发展到现在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才达到现代化;从横向比较,畜牧业现代化又是一个世界性概念,什么样的水平才能代表畜牧业现代化。因此,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动态性。传统和狭义的畜牧业现代化就是养殖业机械化,即从畜禽进入畜舍到出栏,整个饲养过程采用机械化控制,即自动供(喂)料、自动饮水、定时光照、自动刮粪和消毒等。广义的畜牧业现代化是高度的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和畜产品的商品化等。其内涵随知识和技术的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二、畜牧业现代化的特点1.设备现代化2.技术现代化3.观念现代化4.管理现代化5.人员知识化市场观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生态观念全局观念联合观念三、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也就是指用什么指标来衡量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必须有一些统一的技术经济指标来衡量,多数人主张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表示。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必然导致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先进的生产方式。畜牧现代化与传统畜牧业相比较,主要差别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经济指标两个大的方面。因此,将二者作为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很合适的。(一)劳动生产率1.实物性劳动生产率(1)单位劳动工作量:每个劳动力所承担的工作量。(2)单位劳动产品量:每个劳动力提供产品的数量。(3)工时产品量:劳动者平均每个工作小时提供产品的数量。2.价值性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所产生的价值或效益。用公式表示为:(二)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较多,反映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出栏率、畜禽产品、产值率、饲料转化率等三个指标。1.出栏率:牲畜再生产指标之一,一个报告期内,牲畜出栏数(出售和自食)占报告期初牲畜总头数的百分比重。2.饲料转化率(饲料报酬率):116p3.畜禽产品指标补充内容乳脂率:167标准乳:4﹪屠宰率:168四、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途径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畜牧业现代化的认识,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加快实现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畜牧业新格局的步伐。不断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强化横向联合,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加强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抓好畜禽品种、饲养技术、饲料生产与加工、防疫、屠宰、畜产品加工、储藏等重要环节的技术进步,组装配套,大幅度提高畜牧业总体技术水平。以生产为导向,组织龙头企业,提高技术改造,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开发名、特、优畜禽新品种、新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实现畜牧业的多次增值。3.全面建立保障体系要把畜牧业科技现代化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快对畜牧业现代化的科技投入和人才管理,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实施科教兴牧战略。要建立和完善各种良种繁育体系、畜禽疫病防治体系、饲料加工体系、畜禽产品屠宰加工体系和全方位系列化服务体系。4.转化成果,提高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力度,使畜牧业生产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提高科学技术,推广和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畜禽出栏率、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5.调整结构,加快速度调整畜禽结构,提高饲料报酬,加速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发展要在调整畜禽结构、培育优良品种、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防疫水平的同时,引导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农区畜牧业要以调整畜禽结构、提高饲料报酬、提高出栏率为重点;基本稳定畜禽的数量,注意发展草食性、节粮性畜禽品种;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和优质肉牛、羊、鸡等优质畜禽品种。牧区畜牧业要以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为中心,在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发展数量;以草定畜,杜绝超载放牧。1.加入WTO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可以参加多边贸易规则的谈判和制定,一方面通过制定多种条款以有利于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灵活运用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客观、公正、合理地解决畜产品贸易争端,有利于我国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2.加入WTO有利于调整国内农牧业产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我国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不足而劳动力充足,长期以来,由于粮食问题的约束较强,出现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过去的粮食高自给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加入WTO有利于进口粮食或其他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畜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使畜牧业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行业。3.加入WTO可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成果成为WTO成员国,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和各缔约国的优惠贷款,包括让中国畜牧业企业在国际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市。同时,通过对外交往,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借鉴国外有益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加快我国经济转型,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畜产品生产体系的建设,提高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4.加入WTO可扩大畜禽产品出口量主要由于:①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②国内畜产品生产与需求已基本达到平衡,且局部发达地区供过于求,为畜产品出口提供了基础。③进口粮食价格较国内低50%,可使饲料价格降低,从而降低畜产品的成本,使畜禽产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明显。④目前,除禽肉之外,其他肉类价格均比国际市场低,其中猪肉低57%,羊肉低54%,牛肉低84%。所以,加入WTO后,由于畜产品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出口量将会大增。1.我国畜产品的竞争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在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上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在生产方式上经营分散、规模小,对市场价格信号变化反应迟钝,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十分突出。因而,需要发展我国畜牧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2.我国畜禽产品在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面临挑战,至今未加入国际防疫组织加入WTO后,各国畜产品的竞争已不单纯是价格竞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价格竞争转变为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因此,加入WTO后,畜禽疾病和畜产品药物残留是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节发达国家畜牧业一、美国畜牧业主要特征:石油畜牧业、集约化、工厂化畜牧业(设施畜牧业)广义上说,动物经人工驯化之后实行的舍饲、群养、圈养方式,均需要有一定的畜养设备和条件;而设施畜牧业则是在现代工业发展之后,采用先进设施和饲养技术为畜禽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并保证饲料营养和防疫条件,使分散的畜禽养殖实现规模化工厂养殖。50年代以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发展设施畜牧业,扩大畜群数量,提高畜禽生产率。我国发展规模化设施畜牧业较晚。70年代末在北京建成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养鸡场——红星鸡场;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建成一批大、中型现代化养鸡场,显著增加禽蛋产量,改善城市副食供应。80年代初,广东及沿海城市建成多万头猪现代化养猪场。与之相适应,一批现代化饲料加工厂随之兴建。设施畜牧业对加快畜牧业发展和丰富人民“菜篮子”起重要作用。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盛产玉米,尽管饲料来源丰富,但因气候冷凉,养殖业发展缓慢,每年需从南方调进猪肉,又廉价地调出玉米原料。随着科技进步,利用当地盛产玉米和大豆的优势,大力发展配合饲料和设施畜牧业,彻底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北粮南运,南猪北调”的局面。发达国家70年代先后设计出系列化、工厂化畜舍标准设计,以适应不同气候地区和不同规模养殖的需要。采用组合式结构,用轻型建材生产出预制构件,用户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适宜型号,按图纸在现场组装畜舍,实现畜禽工厂设计标准化、系列化、轻型化。除外,养殖工厂还具有随时拆迁、便于移动的优点。例如在发生疫情时,为避免疫病蔓延殃及其它畜群,可以将畜舍焚烧以彻底消除病原传播。在全封闭型的设施养殖工厂里,电脑调节和控制光照、温度、湿度、饲养、供水、清洁、挤奶、采蛋等管理环节,完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管理。例如,丹麦一家饲养600头猪的猪场,只有3~5个工人管理,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均提高10%,防疫费用节约30%。荷兰设计的一种全自动化养牛设备,奶牛饲养和挤奶工作均由电脑控制的一排机械手操作;各类信息贮存在中心电脑室里,舍饲的奶牛受电子监控。挤奶时,机械手将挤奶装置自动移向奶头,由真空挤奶机操作,并可自动更换奶头。自动化养鸡工厂饲养几十万只鸡,平均1个工人可以管理3万~5万只鸡。特别是在高寒、冷凉、阳光不足的地区,设施畜牧业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畜禽结构,增产更多的肉、蛋、奶产品。二、英国畜牧业特点:赛马业三、丹麦畜牧业丹麦的农业十分发达。全国有15万农民,占劳动人口总数的6%,但农产品出口(104·11亿美元)却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2%,肉及肉类产品占农产品出口的38·4%,仅猪肉一项占32·1%。丹麦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尤以养猪著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在畜牧业产值中,养猪业占40%,牛奶业占26%,肉牛业占15%~20%。丹麦生产的畜产品2/3供出口,丹麦猪肉出口(33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黄油(1·98亿美元)、奶酪出口量(9·97亿美元)分别为世界第3位。1997年肉类总量为188万t,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