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情景导入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曾在青海湖周边大规模开垦草场及打捞湖鱼。几十年过去了,青海湖生态开始恶化,人类不得不向自然屈服,退耕还草、封湖育鱼。建住宅看“风水”很有市场,尽管“风水”里有一些东西神神道道,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至少比“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说法看上去舒服。【想一想】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课标展示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难点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从人类与环境关系分析,掌握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分布。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目标导学自主预习学案基础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环境既_____又依赖,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平衡关系。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______,但已有了__________,两者间的对抗性增强。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__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_____________,两者间全面呈现不协调,__________________。崇拜不协调科学的萌芽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思考1.原始社会的宗教为什么多以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自然崇拜为主?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_________,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________。环境空间物质和能量废弃物响应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__。②表现a.资源短缺:主要有_______、土地资源、________和能源短缺等。b.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等。(2)环境污染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_____________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_________、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______、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再生速度水资源矿产资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的自净能力土壤污染噪声污染3.范围及危害(1)_______的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生存。(2)_______的环境问题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________和危害人体健康。4.地域差异(1)聚落①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②乡村:主要表现为________。(2)国家①发达国家:过分_________带来的环境影响。②发展中国家:承受着__________的双重压力和污染转移。全球性局域性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消耗资源发展与人口思考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属于环境污染吗?为什么?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______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____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_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___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______原则。发展当代人后代人生态条件社会公平性共同性思考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思考·提示】1.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缺乏理性认识,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充满敬畏。2.不属于。二氧化碳不是污染气体,只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它能导致全球变暖,其含量增加属于生态破坏。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体系构建高效课堂互动要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与环境问题历史时期内容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人口增长极其缓慢迅速增长增长加快迅猛增长后速度下降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不断发展,有很大提高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极大提高继续以惊人速度向前发展人地关系思想崇拜、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历史时期内容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人地关系①群体采集、狩猎②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③人对自然依赖、恐惧,被动适应自然④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①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②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③人类对自然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④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不协调,但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①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②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③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①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②在寻找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历史时期内容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环境问题生物资源破坏,如物种灭绝,但对人类威胁并不严重环境趋于恶化,如开垦使森林、草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人类靠迁徙逃避自然惩罚局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全球范围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则危及人类生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突出示意图法记忆人地关系思想和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化巧学速记1.(2010年北京海淀区模拟)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应用提升(1)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2)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和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A.原始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B.环境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C.环境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D.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解析:(1)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2)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环境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工业文明时代。答案:(1)A(2)B要点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图文分析如下:(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2)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2.几个重要概念(1)环境问题——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2)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3)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4)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容纳和清除的能力。(5)环境质量——评定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是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一种概念。包括环境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具体表现如下表:(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4.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工业“三废”伦敦烟雾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城市垃圾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鲁西北平原的盐碱地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生态破坏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地相继出现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地区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巧学速记1.如何区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2.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应用提升2.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1)~(4)题。(1)A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B表示人类的消费和消费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2)C表示,D表示。(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及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等。(4)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解析: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把废弃物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答案:(1)物质和能量生产生活(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3)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4)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要点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地区的环境条件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或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其大小可用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的物质、能量的限度方面加以衡量。用公式表示:人类经济活动(载荷限量/环境承载力)此值〉1,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大于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持,环境已严重超载。此值=1,表明环境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此值〈1,表示未满负荷,允许进一步发展。2.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了,环境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发展问题处理不好,环境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当然,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历史阶段,不可能在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