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第二章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第一节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AccountingObject)把会计的对象描述为资金运动,这是很抽象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应该是详细具体的,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若干次分类,使之具体化。——对资金运动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科目。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的资金运动分成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而每一会计要素又可分成若干会计科目。——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计对象的抽象描述,是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是指能用货币表现的财产物资,它不是静止不变的,通过自身不断的运动而变化。资金运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资金的投入企业通过吸收投资、银行借入、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引起企业资金的增加。(二)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形成储备资金。工人利用自己的生产技术,借助于机器设备对材料进行加工,发生的耗费形成生产资金。产品完工后形成成品资金。将产品销售,收回货款,得到新的货币资金。整个周转过程表现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新的货币资金(三)资金的退出企业偿还银行借款、上交税金和分派利润或股利。会计对象的具体描述把会计的对象描述为资金运动,这是很抽象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应该是详细具体的,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若干次分类,使之具体化。对资金运动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科目。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的资金运动分成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而每一会计要素又可分成若干会计科目。第二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性所作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是会计报表的框架和基础。—因此又称为会计对象要素和会计报表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将其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根据会计要素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将其分为从静态方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从动态方面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一、静态会计要素(一)资产1.资产的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资产的特征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资产是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本质特征;(2)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3)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4)必须能够用货币计量3.资产的构成(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2)长期资产。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4)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5)其他资产。其他资产,是指企业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特准储备物资、冻结资产、涉及诉讼中的财产等。4.资产的分类企业的资产按流动性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二)负债1.负债的概念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本质特征。3.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1)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计划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工资等。(2)非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算所有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债权人与投资人对资产的要求权是不同的:(1)经营权和分红利权——分得利息。(2)经营决策权、利润分配权、资本增殖的拥有权——不参与企业盈利分配。(3)破产清算后有余额——债权的偿还期———到期。3.所有者权益的构成(1)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取得的,由投资者投入的注册资本金。(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取得的,但不是由于经营活动本身带来的,而为投资者共同拥有的各种资本增值。包括资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3)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益金。包括提取的一般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4)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历年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后)后,累积结存到本期期末尚未分配的或待下一年度分配的利润。二、动态会计要素(一)收入1.收入的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2.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3)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3.收入的来源。企业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各项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1)销售商品;(2)提供劳务;(3)让渡资产使用权。4.收入的构成。收入分为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项目。(2)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二)费用1.费用的概念。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费用的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3)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利润。3.费用的构成费用一般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结转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如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1)直接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费用;(2)为组织车间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3)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期间费用。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这里的费用是指狭义的费用,不包括各种财产损失。(三)利润1.利润的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利润构成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部分。第三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指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来描述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式。一、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一)资产、负责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的来源有二:(一)是企业的债权人提供的,如应付账款;二是投资人提供的。(二)者对企业的资产都拥有要求权。资产=债权人权益+投资人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基本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表明了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上述等式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二、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收入-费用=利润公式是从某个会计期间考察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而形成的恒等关系。反映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已经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因此,我们称之为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综上所述,会计等式完整地表明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形成过程,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三、经济业务的类型和会计恒等式的关系1.能客观地用货币量度进行计价,也就是能够同货币加以表现;2.可以改变会计要素具体项目的数量和内在联系。一个企业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以下几类;(1)资产一增一减,金额相等,等式不变;(2)负债一增一减,金额相等,等式不变;(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金额相等,等式不变;(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金额相等,等式不变;(5)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减少,金额相等,等式不变;(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金额相等,等式不变;(7)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金额相等,等式不变;(8)资产减少,负债减少,金额相等,等式不变;(9)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金额相等,等式不变。说明企业发生任何一项收入、费用和利润变动的经济业务,同样也不会改变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