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报表一、申报课题人的有关资料姓名班级专业出生年月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及邮编郑琪10注会1班会计1990.1214789312028财工院421002二、论文名称试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三、论文纲要一、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的概念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和传统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二)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的联系与区别四、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一)会计组织结构和会计人员发生了变化(二)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三)部分会计处理方式发生变化五、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六、电算化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展望四、审批意见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部意见教学副主任签字:年月日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姓名:郑琪学号:1041030145系部:会计系专业:会计班级:10注会1班指导老师:邹伟民开题时间:2012-10-20完成时间:2013-01-10目录一、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的基本慨念以及电算化的意义··········································1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和传统会计的联系与区别·················································2(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2(二)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的联系与区别··································································2三、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3(一)会计组织结构和会计人员发生了变化··································································3(二)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4(三)部分会计处理方式发生变化···············································································4四、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4(一)面临的问题···········································································································4(二)会计电算化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5五、电算化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展望···············································································6(一)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6(二)会计电算化将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6参考文献··························································································································6【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立和完善,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基础性工作,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强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会计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会计电算化为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应用与发展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将一一解答。【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影响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把现代信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对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和细化,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已经成为必须。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的基本慨念以电话化的意义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会计电算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应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①提高会计核算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和分析会计信息,准确迅速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提高会计信息利用的及时性和灵活性。②保证会计业务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只要输入的数据正确无误。计算机会计可以大大地扩充手工操作所不能涉及的领域,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手工记账的错记遗漏等问题,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避免了在手工处理账务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③减轻财会人员工作强度,促进会计职能转变实现电算化后,只要将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存储、传输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财会人员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④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为管理现代化提供条件计算机的应用,使会计工作的绝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要求广大的财会人员学习掌握有关电算化知识,以适应工作要求。同时,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因此,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及时更新,不断提高从业素质,适应更高要求的工作需要。传统会计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由于它在西方国家沿用已久,所以称为传统会计。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与传统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从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主要是用于支付职工薪金的核算,库存材料的核算、现金收支等会计业务的数据处理,只能局部地代替一些手工劳动,但是计算机的应用,确实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会计专用计算机的发展,给会计电算化开辟了广阔天地,使其呈现出普及化的趋势,并且显著的提高了经济效益。(二)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任何一个信息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2.差异比较(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传统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传统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崐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崐码同时显示。(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传统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4)账簿格式存在差异。在传统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所以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三、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一)会计组织结构和会计人员发生了变化在传统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结构是以不同的会计业务类型为基础,一般把会计工作划分为材料组、成本组、工资组、资金组和综合组,它们之间由专业会计人员通过核算数据资料的传递、交换,建立相互联系和相互稽核牵制的工作关系,使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这种组织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会计工作机构是以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一般把会计工作划分为数据组、信息编码组、数控处理组、信息分析组和系统维护组;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组织机构也产生了新的岗位设置和新的人员分工,会计工作不仅需要会计专业人员,还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特别需要复合型人才。(二)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传统会计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需要许多人完成从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汇总计算直至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处理工作,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出现错误和舞弊的可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