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测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定历史条件”是指①俄国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经过一战,物质极为匮乏②当时布尔什维克的主要任务是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③苏俄人民拥护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领导,迫切希望在它的领导下打败国内外的反动敌人④十月革命后苏俄具备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3、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过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彻底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4、“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5、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6、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可见这一政策从根本上()。A.调整了经济结构B.稳定了社会秩序C.符合了经济规律D.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7、下列各项属于新经济政策规定的是()。①凡是16~50岁有劳动能力者,必须参加劳动②允许私人资本等多种经济形式存在③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④主要消费品实行配给制⑤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矿产、油田、森林等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③8、在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是()。A.农业领域B.流通领域C.工业领域D.分配领域9、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0、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颁布1936年宪法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11、苏维埃俄国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最早出现在()。A.俄国十月革命中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斯大林统治时期12、“斯大林模式”的合理性是()。A.国家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B.经济建设必须集中全国的力量C.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会出现经济危机D.高度集中符合社会主义原则13、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A.经济权力高度集中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14、赫鲁晓夫改革最深远的影响是()。A.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自留地,生活水平有所改善B.通过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工人的收入有所提高C.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10%以上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15、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里谈到:“……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与美国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C.历次改革在政策上缺乏延续性D.历任国家领导人专断独行,政治生活僵化16、下列对于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没有突破旧的经济体制②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④根除了苏联经济体制积存的弊病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7、因为与美国进行争霸活动而严重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是()。A.斯大林的工业化改革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李卫平】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18、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比较大C.注重经济改革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19、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20、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东欧剧变的影响21、“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2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无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B.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发展生产C.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基础2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24、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积极性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5、材料分析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材料三: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请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3)根据材料三分析,苏联工业化成就取得的原因?参考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2)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巩固国防的需要;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薄弱;吸取当时中国的教训。(3)原因: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对西方国家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利用;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